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640389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北广场及场站配套设施工程(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简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3 年 4 月 乌 鲁 木 齐国环评证甲字第 4002 号水 利 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前 言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也是新疆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枢纽。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同时还是我国与境外联系的四大门户之一,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和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

2、“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在全疆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把乌鲁木齐建成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坚实基础。2010年5月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在我国的战略地位得到大幅提升,新疆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新疆十二五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09)2159 号,将乌鲁木齐的高铁项目建设正式提上议程。高铁项目工程将大幅缩短新疆与内

3、地重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对于提高出行质量、加强新疆与内地的沟通联系,扩大国际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鲁木齐高铁片区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作为高铁项目配套工程,由南、北两个站前广场项目组成。南、北站前广场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与高铁项目形成有效衔接。与此同时,南、北站前广场还将集中常规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和社会车辆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与高铁客站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共同构成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目前,乌鲁木齐高铁片区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的北广场项目可研编制工作已完成,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查。根据主体可研设计,北广场项目是由地面广场、地下空间、站场设施、地面道路及高架

4、匝道 5 部分组成。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80000m2,建筑面积 160123.85m2。工程建设任务将服务于乌鲁木齐高铁站带来的铁路人流。北广场项目投入运营后代表乌鲁木齐市的门户形象,是旅客认识乌鲁木齐的第一扇窗口,工程立体化交通组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广场的2景观设计将对提升乌鲁木齐的城市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为贯彻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2012年11月,乌鲁木齐高铁枢纽综合开发建设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开展“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北广场及

5、场站配套设施工程(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下简称“北广场项目”)。我院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场综合踏勘,收集了工程区自然、社会环境概况等基础资料,委托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站及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及声环境质量监测,收集了项目区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资料。同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项目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联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网站发布了两次项目环境信息公告。在以上工作基础上,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根据工程目前设计成果,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31 项目概况1.1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乌鲁木齐高

6、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北广场及场站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单位:乌鲁木齐高铁枢纽综合开发建设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项目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北站前路以南,卫星路以东,铁路以北,经四路以西,总面积约 0.28 km2(不含高铁站房及铁路区段)。项目区中间被纬六路分隔为两个广场。临近高铁站本体的为站前北广场,纬六路北侧的为周边地块配套的市民广场。项目中心点坐标:435033N,873131E。建设内容:乌鲁木齐高铁站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北广场及场站配套设施工程项目主要由地面广场、地下空间、场站设施、地面道路、高架匝道等相关配套设施工程组成。占地面积:项目总占地

7、面积约 280000m2,建筑面积约 160123.85m2。项目建设周期:总建设工期 22 个月。本工程的施工拟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进行北广场围护结构、土建结构施工,其次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水、暖、电安装工程、装修工程施工以及高架匝道和道路管线施工,最后进行绿化景观施工及场地恢复。地下空间土建施工约 18 个月,设备安装及装修约 6 个月,工程计划从 2013 年 5 月开工,到 2015 年 3 月竣工。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 27.29 亿元。1.2 建设内容1.2.1 总体布局北广场项目总体布局按照地面广场、地下空间、站场设施、地面道路及高架匝道 5 部分进行布置。4(1)地面

8、广场地面广场总体以“一轴、二片”的景观设计理念,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站前广场、市民广场 2 部分组成。地面广场中间以硬地铺装为主,广场两侧设置台地绿化与下沉空间,高架匝道两侧种植密林,项目绿化率约 30%。(2)地下空间北广场地下空间由北广场地下空间北块(以下简称为“北块”),北广场地下空间南块(以下简称为“南块”),南北块连接体,北广场地下空间与站房连接体,出入口及过街通道等 5 个部分组成,各部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的地下结构。北广场地下空间有规划中的轨道交通 4 号线区间从其底板下方穿越,区间线路从北广场站向南出发沿经三路地下行进约 120m 后即向西偏转进入南块下方,并继续沿西南方向斜

9、穿南块、地下空间站房连接体,最终下穿站房后接入 4 号线高铁站。考虑北广场服务的需求,北广场设置公交、出租、社会车辆及长途汽车,根据铁路北面出站层在地面层的特点,设置两组竖向楼扶梯与地下空间进行便捷换乘,北广场地下空间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北广场地下空间北块, 北广场地下空间南块, 南北块连接体, 北广场地下空间与站房连接体, 出入口及过街通道。其中北广场地下空间与站房连接体为地下夹层隧道,设三个出租车道和两个出租车上客点及社会车过境通道,地下车库设在地下二层。北广场地下一层南块设 22 米宽主通道与高铁南北联系通道宽度一致,主通道延伸到北块北段缩为 14.8 米,通道两侧设商业设施带及下沉广场

10、,充分保证了行人的流通性、便捷性及舒适度。(3)地面道路本项目修建地面道路一共 8 条,地面道路总长 2671.74m,地面道路等级为支路及广场内部道路。(4)场站设施本项目场站设施主要分为出租车蓄车场、汽车保养中心及公交首末站三部5分组成。(5)高架匝道北广场高铁站房落客平台和与之连接的北片区范围内需修建快速集散匝道。其快速集散匝道包括 ZD1、ZD2、ZD7、ZD10、ZD11、SN 匝道。高架匝道桥梁面积共 41025m2。1.2.1.1 地面广场总体布局本项目南临高铁站本体,东临经三路,西临经二路,北临北站前路。基地中间被纬五路分隔为两个广场。临近高铁站本体的为站前北广场,纬五路北侧的

11、为周边地块配套的市民广场。占地面积约 8.8 万 m2。(1)地面广场整体设计整体设计以高铁站本体主轴延伸为主线索的轴线进行,轴线二侧是广场铺地及绿地,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以自然元素:天然花岗石和植被为背景,在其上点缀钢,玻璃构成的廊架,景亭,小品等。在水景处理上融合人工有组织形态水景:水池,跌水。以一系列空间转化过程,开放-私密,热闹-幽静 ,人工-自然 ,硬质-软质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感受。主入口:为敞开式设计,结合下沉商业广场,前景形成广场的效果,二侧喷泉水池,水柱高约 3m,结合砂岩浮雕形成立体水景观,通过桥将流线与内广场连接,中轴南北设有 7 个地下商业的采光天棚,强化有序的中轴序

12、列感。下沉商业配套:建筑采用钢架结构和玻璃造型,是在主轴线两侧的重要节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功能是提供地下商业人流通往地面的场所,四周由花坛景观包围,形成岛的氛围. 采用自然主义的手法,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现代、简约的细节表达和地势高低的巧妙利用,让建筑与景观和谐相容。主轴线尾部:是整个广场的最高建筑(车站本体)在空间上起了景观的引导作用,与广场的景观大道连接,强调线条的严谨和主入口相呼应。通过绿化造景的延伸线和连贯性来加强地块之间的联系统一,避免各地块分割断裂。通过主入口把广场绿化和主轴线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开放性空间,硬质铺装广场与条石造景,供人们在此观览休憩。园林小品和园路规划:根据整

13、体的环境特色,结合景观主题和功能需要设置少量的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及雕塑。 园林小品的设计力求在造型、体量、色彩和材料上均与总体环境的立意和绿地效果相协调,同时突出园林小品的个6性。园林建筑和小品利用自然材料、人工材料相结合,两者相互衬托。设计追求形体的简洁与流畅,并突出材料的“自然美”和质感。自然材料主要以石材为主,人工材质不锈钢等。园路的规划根据总体的布局,在中心绿地,集中绿地和相互间的联结地带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园路。绿化设计根据地面广场功能布局以及当地情况,分绿化种植与绿化灌溉两部分,地面广场总绿地率 30%。A:绿化种植机动车道两侧绿地距离交通污染源最近,绿化可起到减少烟尘,消减噪声的

14、功能,并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位于人行道的行道树,还可以起到遮阴的效果。道路两侧绿化带内新植乔木,树种可采用大叶白蜡、小叶白蜡、榆树,间距 5m,胸径 12cm 以上,枝下高不小于 2.5m(靠机动车道处,不小于 4.5m) ,乔木之间可根据情况种植灌木紫丁香或珍珠梅,其余处种植草坪。B:绿化灌溉新建绿化灌溉系统,在绿化带内敷设 DN63、DN32 管道,采用喷灌方式灌溉绿化带内的乔木、灌木以及草坪。导排水有关景观硬地或园路排水要求,景观设计只将疏排水导水管就近接至市政雨水井,景观之地面疏排水仅是市政雨排水系统中的分支,并从属于市政雨排水系统,本工程仅需在下沉式广场,设置景观雨水收集坑(带盖

15、)及收集沟,并采用 U-PVC 埋地排水管,以 0.5%坡度,引至就近市政雨水井中即可。1.2.1.2 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地下空间依各功能分区布置,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北广场地下空间北块,北广场地下空间南块,南北块连接体,北广场地下空间与站房连接体,出入口及连接通道。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 158043 ,提供社会车辆停车位 1164 个。总布局如下:(1)地面层为广场景观层,中间主轴线以硬质铺地为主,主轴两侧设大型绿地,南块主轴两侧各设一个下沉广场,北广场东西两侧设下沉广场及地库入口。7(2)广场南块南侧靠近高铁站房为北广场地下空间与站房连接体。该连接体地下一层夹层主要功能为出租车上客及社会车过境通

16、道,出租车车道南侧设了一条车道边,车道边设两个出租车上客点,出租车通道设三条车道,社会车过境通道为双车道。连接体地下一层通往地下空间地下一层主通道。(3)地下空间一层设一条 22m 宽主通道与站房出口处垂直交通相连接,到北块北端宽度变为 14.8 米,通道两侧为商业服务功能。南块作为高铁站前广场,中间设两个长方形下沉广场,增强地面与地下空间的互动,同时美化南块地下空间的微环境;北块作为市民广场更注重商业服务功能,广场中间不设下沉广场,除主通道外,全部开发为附属商业。除主通道外,在东西两侧沿着竖条下沉广场各设一条次通道,净宽 7.2 米,单侧布置商业。西侧的次通道长约 300 米,最终与北面北站前路地下商业街相连;东侧的次通道长约 360 米,最终与东北角的地铁北广场站地下一层开发商业相连;下沉广场另一侧的附属商业开发到经二路及经三路下面,做成环条形下沉广场的商业街,以“面”的形式与周边地块相连。地下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