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安防工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63902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院安防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博物院安防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博物院安防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博物院安防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博物院安防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院安防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院安防工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博物馆安防工程*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公开的永久机构,他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由此可以得出博物院安防的基本特点保存并展出重要物件,开放给公众。*博物馆是一个既开放又需要严格保护的场所,对于它的公共开放区域,既要考虑到展品的防盗、防破坏,又要从大安全的理念起到观众秩序的监视和疏导作用,还考虑到安防设备包括门禁读卡器、各种探测器、音频采集头等的美观、隐蔽性。而观众正常出入参观行为不能导致误报率的上升。*博物馆的开馆、闭馆,布展、撤展,不同的业务工作都会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防卫方式提出不同

2、的要求。博物馆的安防重在于文物展品的安全保证。其防范的范围涵盖了馆内外所有在博物院内的一切人员。特别是开放时段的文物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文物点交、布展中对展品的防护也极其繁复。这对安防系统报警的准确性、监控的有效性、覆盖率都是要考虑全面而周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博物馆每次布展展览陈列的布局多会不同,展柜的摆放将直接关系到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的范围和效果,甚至常常必须重新布置报警点和摄像点的位置以及对应联动关系。所以为适应陈列设计功能布局重新调整的特点,安防设置的布点位置和安防系统的线缆应留有一定的调整性与冗余度。*博物馆有各类藏品多达 42 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以上文物 1062 件,博物馆所收

3、藏保护的文物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所有展品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很多藏品都是孤品,其遗留数量的特殊性决定了展品的自身价值不可限量。所以不只政府等相关部分对博物馆建设格外重视,一些不法之徒也打着博物馆展品的主意。从近些年发案的情况来看,犯罪的形式已由随机性的个人行为向有预谋、有组织性集团犯罪方向发展。文物被盗,大多与保护措施存在漏洞有关,* 工程安防系统不仅要防范严密,同时还要为打击违法犯罪创造条件。必须针对违法分子狡猾、诡秘、预谋、冒险、不择手段、伺机突发作案、难以预测的特点,运用技防、人防、物防“三防合一” ,达到防外盗、防內盗、防内外勾结作案、防潜伏作案、防智能化作案、防暴力抢劫作案等,而且博物

4、馆的安防需求有别于其它领域,如何针对文博安防的具体需求,制订切实有效的安防体系就成为文物保护的关键之一。有鉴于此,我国针对文物博物馆系统先后颁布了 GA279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和 GB1-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的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规定中要求:为保障馆藏文物的安全,在规定的期限内,凡没有安装报警设施的单位,不得展出文物:没有达标的单位,不得展出三级以上文物,文物库房不得存放三级以上文物: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单位的三级以上文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

5、主管部门指定安全达标的单位代为保管:对拒不执行规定,造成文物被盗或破坏的,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该标准中还规定了文物系统博物馆及其藏品、藏品部位风险等级的划分、防护级别的确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的管理要求。*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套稳定可靠的技术防范设备,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批克尽职守的保安队伍,缺一不可。如果一个博物院安装了很多摄像机和报警探测器,发生了盗窃案件,防盗报警系统报警了,摄像机也看见了,但没有抓到人,也不能说这是一个好系统。一般犯罪份子盗窃博物馆都是有备而来,经过周密的策划。而博物院的保安人员

6、则是无备防范,而且盗窃基本都发生在晚上,值班人员突然接到报警,发现盗窃后会手忙脚乱,往往会延误宝贵的处理时间,所以。*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分为人员防范,实体防范(包括围墙、通道、门、窗、展柜) ,技术防范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根据国内外多次发生的博物馆盗窃案例,犯罪份子盗窃博物馆首先会多次踩点,然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盗窃与撤离方案,一般犯罪份子盗窃博物馆从进入到撤离时间都很短,有的就是利用高速度,不管你有什么安防设备,砸窗破门拿了文物就跑,等值班人员发现后通知警卫人员,警卫人员穿了衣服拿了钥匙出动,犯罪份子已经跑了。有的犯罪份子是利用自己对报警产品的了解,实施技术盗窃,破坏报警系统,所以说实体防

7、范的目的,是阻挡及迟延犯罪份子做案时间的有效手段,而防盗报警与音视频复合系统应该在犯罪份子实施盗窃前发现问题,并组织抓捕,这样才能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由于博物馆空间特点的复杂性,要求整个安防系统的报警响应速度必须足够快,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例如报警某个报警被触发,却无法通过视频追踪到入侵者。*博物馆要求报警显示响应时间为 2 秒以下,录像联动响应时间 4 秒以下。1、人员防范人员防范主要是安全保卫机构的设置,安全保卫制度的建设,安全保卫人员的配置与管理等方面,这里不做详细说明。2、实体防范实体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基础,实体防范包含围墙、通道、门、窗、展柜的防护。*博物馆安防工程从外到内建立起纵深的

8、防护体系,最外层警戒线由室外周界报警系统、围墙、栅栏组成,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非法入侵博物馆防护区域,第二道防线为建筑内、外周边包括通道、出入口、门窗等,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博物馆建筑内部,第三道防线是对博物馆内各个防护区的监控防卫,包括展厅陈列室、信息中心、财务室等重要部位;最内层的是藏品及专用库房或专用柜、藏品修复室、安防监控中心等禁区的防护;再加上对文物展品特定目标的专门目标保护。针对以上几种不同情况,分别使用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空间入侵报警和展柜报警等技术手段进行监控、探测等防护。同时对视频监控系统和音频监控系统,除了日常监控和报警复核外,并保存视音频证据,以便日后检索

9、追溯。博物馆应该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围墙、门、窗、展柜做的坚固,让犯罪份子实施盗窃进不来拿不走或者很难实施。展柜的玻璃最好加装防暴膜或者采用加胶玻璃。中央控制室的实体防护也非常重要。3、技术防范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可以独立的工作,发挥各自的功能。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子系统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例如,当报警子系统检测到有火灾时,是否会联动门禁系统,自动打开所有门,是否可以自动联动消防系统。或者当某一个位置的报警探测器发生报警,系统是否可以马上锁定周围的监控区域,从各个角度封锁盗窃分子的逃跑路线,并同时联动公安系统等等。如果能建立起这种联动机制,博物院安防系统

10、将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处理相应危急事件,减少人民财产损失。技术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那就是犯罪份子来了我们要能够知道,为抓捕盗窃博物馆的犯罪份子提供第一手资料。技术防范(主要包括防盗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专用通讯系统、供电及防雷等) 。1、防盗报警系统作为*博物馆安防系统的最为核心的系统,完全独立运行,采用大型独立总线、有线、无线混合型入侵报警系统,系统采用主干线采用总线结构,干线或支线分支支持中继,且中继支持多个级联工作方式。系统主要包括报警主机、前端探测器、控制器、通讯和软件等部分,总线采用独立的双总线结构,以保证通信可靠。、周界报警防盗报

11、警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周界报警、它能够为值班人员最早发现目标提供依据,为围捕行动提供宝贵的处理时间,报警方面,在周界上采用红外、激光、微波等报警探测手段,在室内采用红外微波双鉴移动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在展柜采用多维驻波报警器检测展柜的开闭情况。除视频报警外这些产品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发生报警后控制系统只能显示某地段报警,并不能说明是误报还是实报?是动物还是人?是有人从里向外还是由外向里触发的报警?要想确认必须辅以摄像机复核,但上述系统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雨天、雾天或夜间、摄像机复核将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而反映不出现场的实际情况。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周界报警产品

12、,红外激光对射探测器。还一个就是误报警问题,如一个空塑料袋被风吹起、树枝的摇摆、大型的飞鸟及小动物经过红外对射区域都会引起报警。视频报警是一种较新的周界报警产品,它对大面积的院落、通道及围墙有较好的防护报警作用,但价格较高,使用视频报警系统一定要考虑,夜视问题,保证夜间现场有辅助灯光或红外光源。周界安防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在博物院周界,配合实体围栏、绿篱和建筑物周界安防体系,结合本院建筑外围特征建设可根据需要布防和撤防的二道报警防护带,即:集周界防入侵和藏品馆建筑防护与一体的;具有探测、阻止、复核功能的智能化安防体系。系统通过平台和接口实现全天候(第二道安全防线为闭馆时间段) 、全天候实时监控和防

13、范人员跨越围栏、破坏围栏、掘地入侵、视频复合、声光呵止、靠近藏品、攀爬及破坏藏品馆建筑等防入侵功能,同时还能实现围栏的大范围自动跟踪等高级功能,系统总体性能满足无漏报、低误报,响应时间小于 2 秒,系统在保证性能稳定、功能完整的同时保障技术领先。、通道报警通道报警是指防护区域内的门、窗、走道、院落,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它主要采用的产品有存在式探测器、幕帘式探测器、红外栅栏、门磁开关、振动探测器、室外探测器等。如果是古建筑门窗晃动较利害的位置最好不要采用门磁开关。、空间报警室内空间报警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目前广泛使用的产品有多源被动红外探测器、双技术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

14、测器、视频报警等产品,安装室内空间报警探测器没有标准的安装要求,都是因地而宜,但每个房间应该采用多种探测手段(原规定是使用三种以上技术) ,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最好让探测器的探测方向能够横向切割人员走动的方向,离门窗较近的地方应该考虑采用防遮挡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的灵敏度较高,并具有穿透玻璃、木材等非金属材料的功能,可以隐蔽安装避开犯罪份子的踩点,提高抗技术盗窃的能力,也可以将微波探测器对准窗外,当周界报警使用,但目前国产的微波探测器误报率较高。衡量一个探测器的质量非常简单,不用看各种指标和品牌只要用衣服将头和手蒙上,超低速从探测器前走过,如果探测器能够报警,那么这个探测器就可用,否则这个探测器就不

15、能用。、展柜报警展柜报警是防盗报警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采用的有驻波探测器、存在式探测器、压力传感器、移位传感器等,中小型展柜采用进口的驻波探测器效果较好,大型展柜采用存在式探测器效果较好。对于没有展柜的文物,如名画、雕塑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图象报警或红外栅栏,没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采用断线报警或压力报警。、报警控制系统报警控制系统是防盗报警系统的心脏,衡量一个报警控制系统的标准是反映时间(按规定博物馆的报警反映时间不能大于 2 秒) ,系统越大反映时间越长,如果报警点大于 1000 个点,能做到 2 秒以下的系统很少。100 个点以下的系统,只要能够通过公安部检测中心检测的产品都应该没有什

16、么问题。为了防止技术盗窃,有条件的博物馆应该采用具有多种传送功能的产品,如有线与无线相结合、有线与网络相结合、网络与电话相结合等方式。如果一个博物馆发生盗窃案件,能否保住国家财产,关键的问题是时间,一是尽早发现目标,二是尽可能的缩短报警复合时间,这就需要报警控制系统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平台,如果发生报警,报警点的位置、报警地区的图像、声音要同时切过来,如果报警地区没有照明,系统还应该能够自动将灯光打开,为值班人员提供最直接的判断资料,这样就能够大大的缩短报警确认时间。由于*博物馆是由多幢建筑组成,但离安防控制中心最远的弱电间也不超过 350M。因此采用报警主机全部集中在安防控制中心,根据接入每个弱电间的前端探测器数量进行总线划分,原则上每幢的弱电间垂直共用单独的总线,系统设置了 13 台报警主机,设计系统的总容量为 3224 个防区。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有三种作用,一个作用是报警时进行图像复合,一个作用是纪录,为以后的查询与检索事件的发生经过提供图像资料,另一个作用是管理,白天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