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29528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目的为确认所用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时有章可循,特制定本标准操作程序。2. 职责2.1. 研发部职责2.1.1. 确定新开发的分析方法的验证条件、标准、限度及检验方法,起草分析方法验证的验证方案,指导验证。2.1.2. 负责执行验证方案,检验仪器运行和保养,同时培训、起草相关规程。2.2. 质控部职责2.2.1. 确定实验室未经批准或非药典的分析方法的验证条件、标准、限度及检验方法,起草分析方法验证的验证方案,指导验证。2.2.2. 负责执行验证方案,检验仪器运行和保养,同时培训、起草相关规程。2.3. 国际认证部职责2.3.1. 负责验证结果评价和验证有关文件的归档

2、管理。3.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用于与产品和验证有关的分析方法验证。4. 内容4.1. 验证程序4.1.1. 起草验证方案:根据验证的需要确定检验用标准及方法,起草验证方案,确定试验及检查范围,并由相关部门对方案进行审批。4.1.2. 确认分析仪器和试验用试药:根据验证方案中的检验用标准及方法,确认所要使用的分析仪器和试验用试药的状态是否符合要求。4.1.3. 确认适用性试验:根据验证方案中的要求确定试验并实施。4.1.4. 完成验证报告:根据验证方案中的验证要求和试验数据,完成验证报告,并由相关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批。4.1.5. 完善检验规程:根据审批后的验证报告,制订或完善检验规程。4.2.

3、 方法验证涉及的三个主要方面分析方法验证标准操作程序4.2.1. 需要验证的检测项目:根据检测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验证的检测项目分为:4.2.1.1. 鉴别4.2.1.2. 杂质检查:限度试验、定量试验4.2.1.3. 定量测定:含量测定、溶出度、释放度等4.2.1.4. 其他特定检测项目:粒径分布、旋光度、分子量分布等4.2.2.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为完成上述各检测项目而设定和建立的测试方法,一般包括分析方法原理、仪器及仪器参数、试剂、系统适用性试验、供试品溶液制备、对照品溶液制备、测定、计算及测试结果的报告等。测试方法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4.2.3. 验证内

4、容要求 杂质检查检验类型/特征 鉴别定量 限度 定量测定 特定检验准确度 - + - + +4精密度 - +1 - +1 +4专属性 +2 + + +5 +4检测限 - -3 + - -定量限 - + - - -线性 - + - + -范围 - + - + -耐用性 - + -3 + +4注意:- 表示这个项目通常并不被评估。+ 表示这个项目通常是被评估的。1 如果进行了重复性评估,就不必进行中间精密度评估。2 如果分析方法没有进行专属性评估,可以使用第二种分析方法来弥补。3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4 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5 如果在放行测含量时没有进行专属性,那么可以用杂质检验来进行弥补。4.3.

5、 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4.3.1. 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鉴定、检出被分析物质的特性。 4.3.1.1. 鉴别:鉴别试验应确证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征。专属性试验要求证明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需确证含被分析物的供试品呈正反应,而不含被测成分的阴性对照呈负反应,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也应呈负反应。 4.3.1.2. 杂质检查: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应确保可检出被分析物中杂质的含量,如有关物质、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可向供试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证明杂质与共存物质能得到分离和检出,并具适当的准确度与精密

6、度。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专属性可通过与另一种已证明合理但分离或检测原理不同、或具较强分辨能力的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来确定。或将供试品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及氧化的方法进行破坏(制剂应考虑辅料的影响),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或质谱检测,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 4.3.1.3.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目的是得到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的准确结果。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主成分含量测定可在供试品中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与未加杂质和辅料的供试品比较测定结果。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采用破坏性试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及氧化),得到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

7、的试样,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证明含量测定成分的色谱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4.3.2. 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供试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量)直接呈线性关系的程度。线性是定量测定的基础,涉及定量测定的项目,如杂质定量试验和含量测定均需要验证线性。应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分别精密称样或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制备,一系列被测物质浓度系列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 个浓度。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线性方程的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其中,相关系数(r)0.99,定量测定方法验证所得截距应该小于方法中规定对照溶液测得的响应信号的 25%,

8、杂质定量测定方法验证所得(截距/斜率)应该小于方法中规定对照溶液浓度的 20%。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并说明依据。线性应根据剂型和(或)检测项目的要求确定。4.3.2.1. 含量测定:应为测试浓度的 50150或更宽。4.3.2.2. 制剂含量均匀度 :应为测试浓度的 50150。4.3.2.3. 溶出度或释放度:对于溶出度,应为限度的25;如规定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5至上限的+25。对于释放度,如规定限度范围为,从 1 小时后为 20至 24 小时后为 90,则验证范围应为 0110。 4.3.2.4. 杂质 :杂质测定时,应为规定限度的 50150或更宽。

9、 4.3.3. 范围范围系指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试样中被测分析物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范围是规定值,在试验研究开始前应确定验证的范围和试验方法。可以采用符合要求的原料药配制成不同的浓度,按照相应的测定方法进行试验。此项目在验证中不单独测试,数据在线性和准确度项下体现。范围应根据剂型和(或)检测项目的要求确定。 4.3.3.1. 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 80120或更宽。4.3.3.2. 制剂含量均匀度: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 70130。4.3.3.3. 溶出度或释放度:对于溶出度,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对于释放度

10、,如规定限度范围为,从 1小时后为 20至 24 小时后为 90,则验证范围应为 0110。 4.3.3.4. 杂质:杂质测定时,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结果,拟订出规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测定,用面积归一化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4.3.4. 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有时也称真实度。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一般以回收率试验来进行验证。试验设计按照范围项下实验样品浓度的规定,制备 3 个不同浓度的试样,各测定 3 次,即测定 9 次,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4.3.4.1. 含量

11、测定: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药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建立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必要时,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法比较结果。4.3.4.2. 杂质定量试验:杂质的定量试验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果不能得到杂质,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不能测得杂质的相对响应因子,可在线测定杂质的相关数据,如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紫外光谱,当杂质的光谱与主成分的光谱相似,则可采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近似计算杂质含量(自身对照法)

12、。并应明确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结果测试要求:被测组分的含量 平均回收率 RSD(%)(%) (%)10 98102 2.0110 90110 5.00.11 80120 10.00.1 75125 20.04.3.5. 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质供试品,经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用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时,取样测定次数应至少6 次。精密度可以从三个层次考察: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4.3.5.1. 重复测定精密度(进样精密度):100的浓度水平的对照品和样品溶液

13、,连续测定 6 次,对响应值进行评价。4.3.5.2. 方法精密度:指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可在规定范围内,100的浓度水平,平行配制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至少测定 6 次的结果进行评价。4.3.5.3. 中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系指在同一试验室,由于试验室内部条件改变,如时间、分析人员、仪器设备,评价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验证设计方案中的变动因素一般为日期、分析人员、设备。结果测试要求:被测组分的含量(%) 相对平均偏差10 2.0%1 5.0%0.1-1 10.0%0.1 20.0%4.3.6. 检测限:检测限系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

14、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确定量。该验证指标的意义在于考察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检测能力。因此对杂质限度试验,需证明方法具有足够低的检测限,以保证检出需控制的杂质。 4.3.6.1. 直观法:直观评价可以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检测限的测定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行分析,并以能准确、可靠检测被测物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来建立。 4.3.6.2. 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噪声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 3:1时相应的浓度确定检测限。4.3.6.3. 基于工作曲线的斜率和响应的标准偏差进行计算。检测

15、限 (DL) 表示为:DL = 3.3 /S = 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 = 校准曲线的斜率4.3.7. 定量限:定量限系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定量检测能力。杂质定量试验,需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证含量很少的杂质能够被准确测出。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 10:1 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4.3.7.1. 直观法:直观评价可以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定量限一般通过对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行分析,在准确度和精密度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来确定被测物能被定量的最小

16、量。 4.3.7.2. 信噪比法: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噪声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可信噪比为10:1。 4.3.7.3. 基于工作曲线的斜率和响应的标准偏差进行计算定量限 (QL) 表示为:QL =10 /S = 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 = 校准曲线的斜率4.3.8. 耐用性:耐用性系指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耐用性主要考察方法本身对于可变试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建议在方法中予以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包括: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的组成(有机相所占比例)、流速和 pH 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等。气相色谱法中载气及流速、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以确保方法有效。流动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