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21230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经济文化的差异与两者信息化系统的比较目 录1 前言: 32 从两个历史故事说起. 42.1 孟母三迁. 42.2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43 西方世界的 ERP 的内涵与形式. 94 东方国家适合什么样的 ERP 系统. 125 用友信息化系统与西方国家 ERP 系统的差异. 16 1 前言二战尾声阶段美国政府出于曼哈顿计划的繁杂事务管理的需要,信息化系统由此诞生,系统出现之初还没有现今主流系统的成体系与深奥的管理思想,目标就只有一个,记录研制原子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因此最初管理信息化信息并没有被命名为 ERP 或者其他名称,而是仅仅成为 MIS。随着战争的结束,因战

2、争工业需要诞生的 MIS,逐渐受到民用工业的重视,从最初全盘记录信息的 MIS,转变为更加聚焦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在民用工业与商业环境下更为看重的经营性数据,在经过多代的演变,历经 MRPMRPII,演变为今日主流的涵盖产供销一体、财务与高级财务管理、供应链一体化乃至电子商务的 ERP 系统。ERP 系统对于中国来讲,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因此 ERP 系统的普及并不像其原产地那样顺利,以至于出现所谓上 ERP 找死,不上 ERP 等死的说法,ERP 本身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事物,为什么在中西方应用有如此大的差异?本文将就这一现象进行阐述讨论,探究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解决思路。2 从两个历史故事

3、说起2.1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关于教育孩子的故事。孟子早年丧父,孟子幼年,开始住在墓地附近,他玩的时候学埋死人。孟母便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轲又学商贩叫卖。孟母然后又把家搬到学宫附近。孟子游戏的时候,就学习模仿学礼节。孟母便定居下来,由于接受良好的礼术教育,孟子成年后终成大家。2.2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中国相当久的古语,出于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时的一段话:晏子至,楚王赐晏子洒。洒酣,吏二人缚一人旨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4、叶徒相似,其味实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橘味甜美,枳味酸苦,由于水土的不同,淮南的橘种在淮北就会变成枳,比喻由于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性也会由好变坏。古代中国人在人文哲学上,很早便认识到,环境的不同,最终会导致同样一件事情形成不同的最终形态。对于 ERP 这种复杂的东西,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因此出现两个有趣的话题。话题一,为什么是西方社会诞生了 ERP,同样经济发达的日本却没有话题二,为什么同样基本算法逻辑的系统,东西方使用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是争议。3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影响深刻的宗教为例)对于西方世界,总的来讲,是基督教世界(当

5、然基督教也存在很多衍生派别,为了简化本文的阐述,统一称为基督教),这与东方世界存在很大的不同,东方世界更多的是深受佛教、儒家文化的熏陶。基于什么样的文化与文明养育出什么样的人种族群,进而诞生出什么样的政治、经济这一逻辑,不难发现像 ERP 这样的事物诞生在西方社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东方世界,基本上深受佛教与儒家的影响,如果说儒家是人文层面的规范,那么佛教则是渗透到心灵层面。佛教信奉的是轮回,也就是说,相信人生前所作之事,必定影响到来生,生前作恶,死后要么下地狱,要么投胎变牲畜,即所谓报应。而基督教认为人是生而有原罪的。即所谓的 Original Sin,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这种罪不能

6、消失,子传孙,孙传重孙,世代继承下去,原罪由于不能消失,只有靠救赎,比如说依靠耶稣来救赎。这一逻辑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在最流行的影视作品中成为非常常见的素材。首先人因为是有 Original Sin 的,因此必定遭受审判,即所谓末日审判,基督徒在死前,必须要找到神父来宽恕,很多电影题材也体现了这一点。以电影天国王朝为例,主角的父亲是一位征战各地的十字军头目,生前欠下无数孽债,剩下了男主角,在一次对抗的过程中,身中一剑,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唤来年轻的男主角传位给他,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是欧洲中教战争最激烈的那段年月,男主角的父亲在交代完身后事之后,手捧陪伴自己征战多年的重剑,在神父的宽恕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7、,死的时候非常的坦然,因为当时神父的权利是非常的巨大的,神父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神父以上帝的代言人的身份宽恕了他,自然在咽气最后一刻,内心得到巨大的平静,灵魂也上了天堂。欧美众多影视题材都有类似的场景,无论作恶多么极端的歹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祈求神父的到来,听自己最后的忏悔,一直到神父在面前划上十字架,才面目安详的死去。这便是人生来有罪,无论多么嚣张也必定受到最后的审判的一贯套路。有审判必有救赎,从圣经中的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或者诺亚造方舟拯救众生,以及就此衍生出,尤其是在美国文化中盛行的个人英雄主义,均或多或少有中教的影响在里面。但是佛教徒却不认为这样,佛教徒不信末日审判,也不信什么

8、伟大的导师或者智者来救赎,佛教徒讲究现世报,现世作恶来生一定还业,因此佛教的故事里面根本没有诸如诺亚、摩西这样的个人英雄,人间诸君皆是佛,之是看你个人的业的重轻,以及现世的修为,看现世的存在等级,佛教把人分成三级,从下往上依次为凡夫、二乘、菩薩,佛教中只存在点化与开悟。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六祖惠能深夜传衣钵的故事,慧能出身贫寒,但最终却成为衣钵传人,最重要的就是在那一瞬间开悟,依靠自我的修为,开悟了,当然这里面后面的故事也就复杂起来,慧能得到了衣钵,那些苦思冥想多年却依然还在二乘中徘徊不能开悟的人,便追杀他,这些人迫切的想成佛,但宗教礼仪与事务做了个遍,依然不能顿悟,盛怒之下追杀慧能也是可以理解的

9、。点化与开悟在佛教中如此之重要,类似在传统文化中也出现相同的名句或者成语,诸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诸如此类。总的来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如此之大,直接导致这两个民族群为人处世、行事作风的巨大差异,这一差异不但在中国表现出来,随着东亚文化的传播,自唐朝时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本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上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诞生日期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虽然作为战败国日本在二战后稍微落后的了一点,但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基本上跟美国二战后独霸全球的进度一致,但是日本却没有诞生出 MIS,也没有诞生世界级的 E

10、RP 品牌,这本身就说明了管理信息化系统或者说是 ERP 系统的诞生、应用与普及,更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资金的关系,而是这种事物本身作为东方文明的舶来品,显得略微格格不入,因此出现前述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4 西方世界的 ERP 的内涵与形式百年前,国学大师辜鸿铭对东方人,或者具体就是指中国人与西方人做了一番比较。辜鸿铭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 辜鸿铭认为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 换位到今天,亦即是说,

11、对于管理信息化系统这样牵涉到复杂过程逻辑、蕴含了思想的事物,它的开发与定义,必定不能直接搬来照抄,经常见诸报章杂志媒体所谓全球 500 强使用某某,使用某某便能够成为全球 500 强的广告词,从最深层次的、骨子里的文化来讲,是非常不合适的论调。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便是这个道理,并不是因为橘子有问题,而是搬个地方,水土、人文大不相同,在过去环境中取得骄人成绩的西方世界一流的系统,按照原有模式搬到中国,反倒成为成功的障碍。在西方现代管理体系中,虽然已经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本质上依然不能脱离需要“救世主”,员工去人格化的思路。具体行动上,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德鲁克认为组织优于个

12、人,绩效决定一切,这一点在西方社会信奉的宗教中也可以看到相应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强大的宗教裁判所便是去人格化,将神祗高度凌驾于人性,甚至扼杀挑战神的科学。基于这种文化环境,由于内心存在所谓“原罪”,因此一旦出现所谓“救世主”,即团队的领导,则被领导者一般会被要求执行,团队的领导者从最上面按照组织的层级下达指令,通过“流程体系”传递这些指令,出现问题在反馈,每一个层级的参与者对自己所在负责的职能范围负责,不越权。为了实现并且强化这种逻辑,西方国家研制的信息化系统大多极其复杂,因为其文化本性决定了其不懂得变通,最后把系统做成如瑞士钟表一样极其精巧,用大量的功能参数去淹没管理环节中出现的人性的自由,

13、宗教学意义上讲,如果说董事会就是上帝的化,那么信息化系统就是圣经,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规定的一清二楚,去人性化,只需要执行即可。最终的结果以绩效导向,完全意义的数字考核,如果数字考核不过关,参与者自会遭到最终的“审判”。这一点明显是不适合东方人的思维逻辑的。这种思路研发出的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就是典型的例证,最早的 KPI 考核机制,由于 KPI 的去人性化,完全意义的组织职能体系与所谓量化指标,最后发现行不通,改良出一个所谓 360 度考核,但依然效果不理想。最终的结果是其发源地都出现了质疑声音,最近的演变形式变成了所谓 PBC,即劳工双方的基于面谈,个人承诺为导向的绩效机制。诞生

14、在西方国家的管理系统在中国的实施过程,本身也说明他们已经遭遇到这种基本无法撼动的困难(很难想象一套系统能够改变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它的不适应与华丽外表下痛苦的遭遇,是注定的结果,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尤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以及革命性社交网络的出现,发起源于上个世纪 50 年代的 ERP 系统逐渐被新一代的社会群族所微词,变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以 SAP 为例,SAP 这种用大量功能堆砌、流程定义的复杂的软件也不得不顺应潮流,对系统重新设计,本身就说明上个世纪的产物已经显现出疲态,目前从事 SAP 这种系统实施的人群正在老龄化也是一个证明。而这一切,皆因社会、人文风向的转变使然。 5 东

15、方国家适合什么样的 ERP 系统同样是辜鸿铭,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自汉明帝时期开始影响中国人的佛教文化,以及更早期深刻影响中国人的儒家文化,更加深了这种心灵般生活的影响。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如果说有一套适合中国人,或者说有一套适合亚洲佛儒文化圈的 ERP 系统,那么它必然是跟西方舶来品有很大的不同。综合来看,日本的管理哲学便非常值得研究,日本民族善模仿、善学,自唐朝派遣遣唐使伊始,表现得淋漓精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既存留了

16、佛儒思想,又学会了西方做事方式的国家。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是资源稀缺的国家,但即便如此,在二次世界大战差点挑落中国,不能不说其民族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日本本土缺并没有诞生诸如 SAP 这样的巨型 ERP 厂商,尽管他们的经济实力与经营方式在世界范围可圈可点,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基于文化的不同,日本独立在海岛之内自己摸索出了独特的管理哲学与体系,这一点也即是东方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ERP 系统这一命题最好的研究切入点。日本原创的精益生产一度打败美国的汽车工业,本身也是最直接的证明,即西方的套路不一定就是圣典,东方世界同样可以探索出更为优秀的方法逻辑。近来,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逐渐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度自由度的信息化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