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组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20986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组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组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组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组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组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组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组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共中央组织部 2009 年 9 月 8 日颁布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修订版,修订后的 考试大纲共分五章十八条。正文包括总则、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面试、附则五部分内容,附件为公共科目笔试内容。由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组织新编的考试大纲学习读本 ,也将于近期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考试大纲是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相配套的法规性文件,用以规范考试的内容、测评要素和方式方法,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标准和依据。党政领导干

2、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第一章 总则 返回目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科目、测评要素、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 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总结近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经验,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位特点,制定本考试大纲。第二条 本考试大纲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

3、试与测评工作的基本依据。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包括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第三条 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公开选拔考试,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司局级、处级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的竞争上岗考试,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的考试。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考试,可参照本考

4、试大纲执行。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第二章 公共科目笔试 返回目录 第五条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条 公共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一)测试方式为闭卷。(二)试卷满分为 100 分或 150 分。(三)测试时限为 150 分钟或 180 分钟。(四)试题难度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

5、:较难试题约占 20, 中等难度试题约占 50,较容易试题约占 30。(五)试题内容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六)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第七条 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一)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二)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6、三)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五)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简练、清楚、严密、准确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第八条 公共科目笔试内容包括:一、政治该部分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史、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一)马克思列宁主义1哲学(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

7、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2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实践基础(3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4 )认识和实践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真理与价值主体认识能力(5 )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6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8、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7 )阶级和国家阶级的起源和实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8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社会意识的本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9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0 )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社会进步及其标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2政治经济学(1 )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及其类型(2 )商品与货币商品货币价值规律(3 )资本与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制

9、度下的工资(4 )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5 )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6 )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7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2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10、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3 )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主义在一国数国首先胜利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4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二)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11、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工业化的道路4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人民军队的宗旨、任务和党指挥枪的原则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一项

12、“伟大的工程”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考验7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根本原则8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和策略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政策和策略原则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

13、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现

14、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及其意义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

15、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 80 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化对 “三个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必

16、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的总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