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1559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 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制作:杨玲芝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教学重、难点: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备考技能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归纳规律教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考点、考情分析一、考点阐释1、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所以阅读此类文本要主要把把握住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论点、论证、论据和文章的结构

2、。2、本考点为必考内容,分值一般为 9 分,考查题型分为两种,一是客观题,二是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有的省份以第一种考查题型为主,如安徽卷。3、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4、考纲说明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情分析2010 年

3、高考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个性补充7卷别 文本范围 考查内容 考查角度 命题特点国标卷 书法艺术 启功金石书画漫谈1.理解概念含义2.筛选整合信息3.理解句子含义分析观点态度山东卷 哲学 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1.理解概念含义2.筛选整合信息3.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广东卷 文艺理论 钱谷融不可无“我”1.理解句子含义2.分析概括观点态度 3.理解语句 4.理解内容和观点 江苏卷 文艺理论 朱光潜谈静1.筛选整合信息2.分析结构把握思路3.理解概念、句子的含义分观点态度北京卷 科学理论 李政道楔 1.筛选整合信息2.理解筛选信息天津卷 环保教育 生态环保教育1.理解概念含义2.筛选整

4、合信息3.推断文章内容辽宁卷 文化遗产 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1.理解概念含义2.筛选整合信息3.理解句子含义分析观点态度湖南卷 道德伦理 志愿精神1.筛选整合信息2.推断文章内容3.探究能力上海卷 文化艺术 笔墨的超越1.归纳要点2.分析句子含义和作用3.理解词语意义4.句子的连贯5.筛选整合信息1.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考查定位十分清晰、明确:侧重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设题总体难度不大。题型上,有的省份全设置选择题的形式,如全国课标卷、辽宁卷;有的省份则是选择题和主观题结合的形式,如广东卷、江苏卷。选择主观题和客观题结合形式考查论述类文本的省市,大多有将它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结合的倾向,如江苏卷和上海

5、卷。试题多为 34 题。有的省份在主观题方面更加注重分析归纳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形成更为清晰的不同定位。值得关注的是: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大了对主观简答题的考查。2.选材的关注热点:传统文化,如安徽卷和辽宁卷;文化热点,如天津卷;社会发展,如湖南卷。所选的文章有权威性、大众性、文学性。当然,关注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趋势。新课标卷的选材新颖,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基本上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或成果,只有北京卷的选材涉及自然科学。涉及文化的比重最大,其中有 10 套课标试题涉及文化或者文明。 2010 年的高考,论述类文本考查上述命题特点是应值得重视的,而 2011 年的

6、高考论述类复习,要以 2010 年为依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6三、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原则:要正确认知该文章阐述、说明、分析、辩驳、介绍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心意思是什么,是怎样表达和写作的,并标示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抓住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证明、阐发什么,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与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要关注文中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表示消息的来源或依据、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的插入语,并标注出来;要特别注意定语、状语和关联词语以及注释、说明等等。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

7、、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等)。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解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四、练习:2010 年课标卷、广东卷五、作业 :课堂新坐标自选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方法点拨一、解题方法探究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干扰项)、排、选 5 步法来进行解题。(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

8、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3、关联词、标志性词语。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65、特殊句: 特殊句子 作用首句 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结尾句 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抒发感情.中心句 记

9、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 联系.转承句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哲理句 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感情句 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修辞句 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二)审(题干、选项)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的方向(要求、提示)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三)找(筛选信息)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0、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3、找错因。错因 选项句特征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转化失误 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内容曲解曲解原意 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11、以偏概全 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推测有误 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程度差异无中生有 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6混淆因果 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 ;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之所以,就,只要就逻辑错误偷换概念 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改变意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二、技巧点拨:一般说来,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遍阅读法。(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第一遍阅读, 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

12、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查找的方法有两个:投石探波法。将题干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 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 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借助“标志语”。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3)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

13、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答案的最后一道“工序”,要特别注意。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三、课堂练习:王维的“桂花”四、作业:课堂新坐标自选教学反思:第三教课时教学要点:易错提示针对性方法一、易错提示论述类阅读的五种缺失:1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如 2010 年广东卷的第 4 题“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 ?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 ,如果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意识,没有通读不可无“我” ,进而全面理解作者的真正意思,就不能理解创作和欣赏都不能缺少“我”的参与的重要,也就不能6理解创作有了“我”才能以情动人的必要,

14、更不能理解欣赏中有了“我”才能真切感知的必要。这样就不能完整地理解作者的意思,也就不能答出或不能答全答案要点。2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如判断 2010 年广东卷第 1 题的 A 项“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符不符合文意问题,如果没有结构意识,也是很难作出正确判断的。A 项的原文在段,第段强调艺术创作活动决不可无“我” ,但是第段和第段在结构上是并列的,第段强调艺术创作不可无“我” ,第段则暗示创作活动不可只有“我” ,也就是说艺术不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而第段和第段则又是总分结构了,第段开始以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艺术活动和“我”的关系,第段开头就写

15、道“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由此就是从结构上也能分析出,选项中“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太过绝对,与原文开头“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的意思背离。3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筛选整合信息是根本,而根据论述类文本筛选整合的答案,也有其鲜明的文本特征,所以缺乏文本意识,作答时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也是易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判断 2010 年课标卷的第 1 题 B 项“在历史上, 书与金 、 石 、 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就和文本意识有关。读论述类文章要理解文中的重要概

16、念。论述类文本的重要概念是观点和证据结合表述的。这个判断项中有四个概念,即“书” 、 “金” 、 “石” 、 “画” 。根据原文第一段“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 书与金 、 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知,没有证据证明“书” 、 “金” 、 “石” 、 “画”占有同样的地位。因此 B 项是错误的判断。4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这类错误主要是在筛选时虽然注意了勾画,但在提炼和整合中因疏漏、方法不当或归类不准造成的。以致答题时出现遗漏或者答非所问的错误,多表现在主观题的作答中。5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这也是进行主观题作答时较易出现的错误,这和平时的习惯有关,也和语文素养不够有关。二、针对性方法回顾:1、快速阅读,勾画要点,理清思路,读懂原文。先快速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