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2讲-翻译与断句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609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2讲-翻译与断句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2讲-翻译与断句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2讲-翻译与断句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2讲-翻译与断句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2讲-翻译与断句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2讲-翻译与断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聚焦中考语文习题ppt课件:第12讲-翻译与断句(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讲 翻译与断句 四川中考命题规律及趋势分析: 四川中考在文言文的阅读考题中 , 文言语句的翻译是每年的必考内容。 以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多为 2个重点句子 )为主 , 选择题占少数 。 近年课外文言文片段的朗读断句题 , 受到各省市中考命题人的热捧 。 考生应加大对文言文阅读理解 、 翻译 、 断句题型的训练力度 。 一 、 (2015泸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回答问题 。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 于厅事之东北角 , 施八尺屏障 , 口技人坐屏障中 , 一桌 、 一椅 、 一扇 、 一抚尺而已 。 众宾团坐 。 少顷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满坐寂然

2、, 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 ,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其夫呓语 。 既而儿醒 , 大啼 。夫亦醒 。 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妇拍而呜之 。 又一大儿醒 , 絮絮不止 。当是时 , 妇手拍儿声 , 口中呜声 , 儿含乳啼声 , 大儿初醒声 , 夫叱大儿声 , 一时齐发 , 众妙毕备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 侧目 , 微笑 , 默叹 , 以为妙绝 。 未几 , 夫齁声起 ,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 。 宾客意少舒 , 稍稍正坐 。 忽一人大呼 “ 火起 ” , 夫起大呼 , 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 百千儿哭 , 百千犬吠。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火爆声 , 呼呼风声 , 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 曳屋许许声 , 抢夺声 , 泼水声。凡所应有 , 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 , 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 口有百舌 , 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 , 群响毕绝。撤屏视之 ,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当世无双 , 公亦以此自矜 。 尝射于家圃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睨之 , 久而不去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微颔之 。 康肃问曰: “ 汝亦知射乎 ? 吾射不亦精乎 ? ” 翁曰

4、: “ 无他 , 但手熟尔 。 ” 康肃忿然曰: “ 尔安敢轻吾射 ? ” 翁曰: “ 以我酌油知之 。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以钱覆其口 , 徐以杓酌油沥之 , 自钱孔入 , 而钱不湿 。 因曰:“ 我亦无他 , 惟手熟尔 。 ” 康肃笑而遣之 。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_ _ (2)康肃忿然曰: “ 尔安敢轻吾射? ” 翁曰: “ 以我酌油知之。 ” _ _ 2 阅读下列文言短文 , 用 “ /”为画线句子断句 , 只能断 8处。 王欢字君厚 , 乐陵人也。安贫乐道 , 专精耽学 , 不营产业 , 常丐食

5、诵 诗 。 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 晋书 ) 【 答案 】 1.(1)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 , 离开座位 , (他们 )捋起衣袖露出手臂 , 两腿哆嗦打抖 , 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跑掉。 (2)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 “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艺? ” 老翁说: “ 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 ” 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 /遂为通儒。 1 对于文言句子的翻译 , 要注意: “ 信 、 达 、 雅 ” 。 “ 信

6、” 就是对关键字词的翻译要准确 。 如 (1)题中的 “ 奋 、 股 、 走 ” 三字的翻译要正确; (2)题中的 “ 安 、 轻 ” 二字的翻译要正确 。 “ 达 ” 就是要通顺流畅 , 不要出现病句现象 。 如 (2)题中的 “ 以我酌油知之 。 ” 把 “ 之 ” 的内容补充出来 , 句子才通顺 。 “ 雅 ” 就是要有一定的文采 。 如 “ 尔安敢轻吾射 ?” 不要翻译为 “ 你怎么敢轻视我箭射得准 ? ” 。 2 第 2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 要能熟练正确地给文言句子断句 , 必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技巧 , 但更重要的是读懂文句的意思 , 在平时的学习中 , 经典文章一定要熟读背诵 ,

7、 同时有意识地读一些简单的课外文言书籍 , 以培养文言语感 , 提高断句能力 , 该句如能读懂句意 , 做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 2016年 , 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 四川各地中考预计重点考查对 4种文言句式 (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的翻译。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要能正确理解句意 , 并准确翻译出关键文言词语的意思 , 做到语句完整通顺即可。估计翻译题型分值一般在 4分至 6分之间。给课外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这种题型在四川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相信这也是必考题。估计文言语句划分朗读节奏题的分值一般在 2分至 4分之间。 近年来 , 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常出现断句和翻译句子的题目。

8、断句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需注意一些对话标志 (“ 曰 ”“ 云 ”“ 言 ” 等 )和句末语气词 (“ 哉 ”“ 乎 ”“ 也 ”“耳 ” 等 )。判断文中语句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翻译句子实际上是考查对关键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 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一 、 文言语句的翻译: 1 对:即字字落实 , 一一对应 。 尽量用直译的方法 , 确保不漏译。 2 留:即保留 , 地名 、 人名 、 官名 、 年号 、 帝号保留不变 , 古今意义相同的保留不变 。 3 换:即替换 , 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 将词类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 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 4 删

9、:即删除 , 删去无意义的词 (虚词居多 )。 5 补:即补充 , 补出文中原有省略的或隐含的内容 。 6 调:即调整 , 将文言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说话习惯调整过来 。 二 、 文言文的停顿: 1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 , 经常用 “ 曰 ”“ 云 ”“ 言 ” 等字, 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 遇到 “ 曰 ”“ 云 ”“ 言 ” 等字 , 应考虑在这些字的后面点断 。 2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 (1)句首语气词 “ 其 ”“ 盖 ” 等前面可断开 。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 如 “ 嗟夫 ”“ 呜呼 ” 等 , 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 (2)句

10、末语气词 “ 也 ”“ 矣 ”“ 耶 ”“ 哉 ” 等 , 一般后面可断句 。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 如 “ 苟 ”“ 纵 ”“ 是故 ”“ 于是”“ 乃 ” 等 , 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 (4)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 , 如 “ 顷之 ”“ 向之 ”“ 未几 ”“ 已而 ”等 , 前面可以断句 。 3 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 , 如 “ 何 之有 ”“ 如 何 ”“ 唯 是 ”“ 不亦 乎 ”“ 得无 乎 ” 等 , 可在其前后断句 。 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 , 如 “ 有所 ”“ 无所 ”“ 有以 ”“ 无以”“ 以为 ”“ 何所 ”“ 孰若 ”“ 至于 ”“ 足以 ”“ 得无

11、 ”“ 无乃 ”“ 何以 ”“ 于是 ”“ 然则 ” 等 , 不能把它们拆散 。 4 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 例如名词 、 代词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 , 遇到名词 、 代词作主语 , 就在它的前面断开;若名词 、 代词作宾语 , 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 动词 、 形容词经常作谓语 , 一般来说 , 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 , 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 , 后面往往有宾语 。 5 古人写文章 , 讲究对仗工整 , 讲究互相照应 , 多用对偶句 、 排比句 、 反复句 , 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 往往断开一处 , 接着便可断开几处 。 6

12、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 , 如果不属于形容词 、 名词的重叠形式, 一般来说 , 它们分属两句话 , 应当从中间断开 。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钥匙 , 有了它还不能确保就完全具备了断句的能力 。 真正的断句能力从何而来 ? 以课本为本 , 掌握常用实词 、 虚词 、 句法 、 词法 , 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 , 课外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 , 培养语感 。 另外 , 还要像古人说的那样 , “ 观千剑而后识器 , 操千曲而后晓声” , 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 , 这样 , 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 。 实战演练 , 请在 40分钟内完成以下考题! (共 56分 ) 一、 (2015眉山 )阅

13、读下列文言文 , 完成练习。 (10分 ) 曹刿论战 十年春 , 齐师伐我。公将战 ,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 刿曰: “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乃入见。问: “ 何以战? ” 公曰: “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 必以分人。 ” 对曰: “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 公曰: “ 牺牲玉帛 , 弗敢加也 , 必以信。 ” 对曰: “ 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 公曰: “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 未可。 ” 齐人三鼓。刿曰: “ 可矣。 ”

14、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 未可。 ”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曰: “ 可矣。 ” 遂逐齐师。 既克 , 公问其故。对曰: “ 夫战 , 勇气也。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彼竭我盈 , 故克之。夫大国 , 难测也 ,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 望其旗靡 , 故逐之。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 A 可 /以一战 B登轼 /而望之 C 公问其 /故 D彼竭 /我盈 【 解析 】 正确的划分应为 “ 公 /问其故 ” 。 C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何以 战 ( 怎么 ) B 必以 信 ( 实情 ) C 小大之 狱 ( 监狱 ) D 虽 ( 虽然 ) 不能察 B 【 解析 】 A: “ 何以 ” 应为 “ 凭什么 ” ; C: “ 狱 ” 应为 “ 案件 ” ; D: “ 虽 ” 应为 “ 即使 ” 。 3 下列各项中 , 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A “ 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 一句中足见乡人对 “ 肉食者 ” 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 两个 “ 未可 ” 、两个 “ 可以 ” 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 , 印证了“ 肉食者鄙 ” 的观点。 C 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 , 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 本文侧重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