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二电场单元测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60344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二电场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高二电场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高二电场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高二电场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高二电场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高二电场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二电场单元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电场单元测试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4*8=32 分,请注意:选择题答案统一填写在“多项选择题”后的空格里) )1.图 1 是点电荷 Q 周围的电场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Q 是正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B 点的电场强度B.Q 是正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 B 点的电场强度C.Q 是负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B 点的电场强度D.Q 是负电荷,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 B 点的电场强度2两个大小相同、可看作点电荷的金属小球 和 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被固定在绝缘ab水平面上,这时两球间静电引力的大小为 ,现用一个不带电的、同样大小的金属小球F先与 球接触,再与 球接

2、触,则 、 两球间的静电力大小为( )cabA B C DF21834183如图所示, A 为空心金属球, B 为靠近 A 的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壳。将另一个带正电的小球 C 从 A 球开口处放入 A 球中央,但不触及 A 球。则 B 出现的情况是( ) A靠近 A 的一端带正电,远离 A 的另一端带负电B靠近 A 的一端带负电,远离 A 的另一端带正电C靠近 A 的一端带负电,远离 A 的另一端不带电D靠近 A 的一端带正电,远离 A 的另一端不带电4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正、负电荷的电荷量相等,电场中有相互ao+Q -Qb对称分布的 a、 b 两点( a、 b 两点到 o 点的距离相等),

3、 a、 b 两点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图中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相比较,应是 ( )A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两点的电势不相同 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相同,两点的电势相同 C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电势也相同 D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都不相同 5如图所示,在场强为 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为 的 A、B 两点,其连线EL与场强方向的夹角为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现有一根长度为 金1UL属细丝沿 A、B 连线方向置于该电场中,此时金属丝两端的电势差为 ,则2下列关于 、 的说法正确的是( )1U2A BcosL cos21EC , D ,E02 1cs2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极板 A 接地

4、,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 B 与一个灵敏的静电计相接将 A 极板向左移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所带的电量 Q、 电容 C、 两极间的电压 U,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 E 的变化情况是( )A、 Q 变小, C 不变, U 不变, E 变小B、 Q 变小, C 变小, U 不变, E 不变Q BA图 1ACB2C、 Q 不变, C 变小, U 变大, E 不变D、 Q 不变, C 变小, U 变大, E 变小7某电场的电场线的分布如图所示。一个带电粒子由 M 点沿图中虚线所示的途径运动通过N 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粒子带负电B粒子在 M 点的加速度大C粒子在 N 点的速度大D

5、电场力对粒子做负功8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个固定的点电荷,电荷量为+Q图中的虚线表示该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四个等势面有两个一价离子 M、N(不计重力,也不计它们之间的电场力)先后从 a 点以相同的速率 v0射入该电场,运动轨迹分别为曲线 apb 和 aqc,其中 p、q 分别是它们离固定点电荷最近的位置M 一定是正离子,N 一定是负离子M 在 p 点的速率一定大于 N 在 q 点的速率M 在 b 点的速率一定大于 N 在 c 点的速率M 从 pb 过程电势能的增量一定小于 N 从 aq 电势能的增量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二、多项选择题(4*4=16 分)9

6、 a、 b、 c 三个 粒子由同一点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其轨迹如图所示,其中 b恰好飞出电场,由此可以肯定 ( )A在 b 飞离电场的同时, a 刚好打在负极板上 B b 和 c 同时飞离电场C进入电场时的速度, c 最大, a 最小 D动能的增量相比, c 的最小, a 和 b 的一样大10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 P 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A极板 x 应带正电B极板 x应带正电C极板 y 应带正电D极板 y应带正电11如图所示,点电荷固定于 Q 点,一带电粒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 Q 为焦点的椭圆运动。M、N 为椭

7、圆长轴端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与点电荷的电性相同B带电粒子与点电荷的电性相反C带电粒子在 M 点的电势能大于 N 点的电势能NMabcpq+Q QM N3D带电粒子在 M 点的电势能小于 N 点的电势能12.如图所示,C 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 和 b 为其两极板;a 板接地;P 和 Q 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 板与 b 板用导线相连,Q 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 b 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 a。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 a 变大的是()A.缩小 a、 b 间的距离B.加大 a、 b 间的距离C.取出 a、 b

8、 两极板间的电介质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选择题答案请填写在下面空格里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三、填空题(共 21 分)13.已知如图,a、b、c、d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 b、c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 c、d 两点间的距离在 a 点固定放置一个带电量为Q 点电荷将另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从 a、b 间的某一点由静止释放,它通过b、d 两点时的动能依次为 20eV 和 100eV,则它通过 c 点时的动能一定_60eV(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如图所示,平面 O 点放一电量为 Q 的正点电荷,虚线圆以 O 为圆心,半径为 R,现在圆周上 P

9、处放电荷量为 q 的负离子并且加上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以电场线表示)时,它正好平衡;则图中虚线圆上M 点的场强 E = ;负离子从 P 到 M 电势能改变的值是 ,增加还是减少 15真空中有一束电子流,以一定速度 v 沿与场强垂直的方向从 O 点射入匀强电场,如图所示. 以 O 为坐标原点,取 x 轴垂直于电场方向,y 轴平行电场方向,在 x 轴上取 OA = AB = BC,分别由 A、 B、 C 点做 y轴的平行线交电子流轨迹于 M、 N、 P 点. 电子流在这些点沿 x 轴方向的分速度之比是 vMx:vNx:vPx= ,沿 y 轴方向的分速度之比 vMy :vNy :vPy = . 16

10、将一个 106 C 的负电荷从电场中 A 点移到 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 2106 J从 C 点移到 D 点,电场力做功 7106 J,若已知 B 点比 C 点电势高 3V,则 _VDAU三、计算题(8+10+13=31 分)17 (8 分)某平行板电容器,当其所带电荷量增加 Q= 2.0109 C 时,两极板间电压增加了 U =5V。求:(1)该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2)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 50V 时,其所带电荷量为多少?a b c dA B CPNMxy4BAC18 (10 分)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距离 d = 2 cm,极板长 L = 40 cm,两板与电压 U =182

11、 V 的直流电源相接,质量 m = 0.9110-30 kg,电量 q = 1.610-19 C 的电子以速度 v0 = 4107 m/s 在非常靠近 A 板的 O 处垂直于场强方向射入电场(1)用计算说明电子是否飞出电场;(2)要使电子飞出电场, A、 B 板应怎样上下平行移动?(只就单独移动一块极板进行讨论)19 (13 分)如图所示,在 A 点固定一正电荷,电量为 Q,在离 A 高度为 H 的 C 处由静止释放某带同种电荷的液珠,开始运动瞬间的加速度大小恰好为重力加速度 g。已知静电常量为 k,两电荷均可看成点电荷,不计空气阻力。求:(1)液珠的比荷(2)液珠速度最大时离 A 点的距离

12、h。(3)若已知在点电荷 Q 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可表示成 ,其中 r 为该点rkQ到 Q 的距离(选无限远的电势为零) 。求液珠能到达的最高点 B 离 A 点的高度rB。 BOm,q dv0+5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D B C C C C B ACD AC BD BC17. (1) 410-10F,210 8C。18.解:(1)不能飞出(2) y = 0.02 m,当 B 板下移距离大于 y 时,电子可能飞出(1) 电子作平抛运动,由 d at2, x = v0t,得 x =20 cm L,故不能飞出1(2) 由 L = v0t, d+ y at2 其中 a ,得 y = 0.02 m)(dU19.解析: (1) 设液珠的电量为 q,质量为 m,由题意知,当液珠在 C 点时比荷为 mgHQqk2 kQgHq2(2)当液珠速度最大时得 h2 h2(3) 设 BC 间的电势差大小 UCB,由题意得 U CB= BBCrkQH对由释放至液珠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qUCB-mg(rB-H)=0 即 q -mg(rB-H)=0 )(rkQH将第(1)问的结果代入化简 r B2-3HrB+2H2=0 解得 rB=2H rB=H(舍去) (直接求出 rB=2H,即得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