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105例疗效观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9421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105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105例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105例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105例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105例疗效观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项痹-气滞血瘀型 105 例疗效观察昌吉州中医医院针灸科 831100 李政 1 王泽玲 1关健词 穴位埋线 颈椎病 气滞血瘀颈椎病属祖国医学中属“痹症”、“项痹”“眩晕”等范畴。中医诊断为“项痹”,西医诊断为颈椎病。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部小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血管及交感神经,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上以颈肩背臂疼痛麻木,颈项强直、活动受限,眩晕以及双上肢乏力,麻木等表现为主。颈椎病的发生,中医多认为因肾气不足、卫阳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颈部经脉闭阻,气血不畅所致。我科将颈椎病归纳为 5 型,风寒湿型,气滞

2、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但在临床中发现以气滞血瘀型偏多,故将此类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经与穴位埋线配合治疗后症状减较明显,且病程明显缩短,笔者于近二年的时间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项痹病(气滞血瘀型)105 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 105 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病程最长年余,最短病程近一月,其中年龄最小 28 岁,最大 65 岁。根据病史,X 片检查确诊后符合中医临床诊断的病例。病程中出现症状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

3、,有时出现持物坠落。2、治疗方法(一) 、取穴:主穴:肩髃,曲池、外关 配穴:中脘、三阳络病根穴:C 31-3 C41-3 0# 1.5CM 任选一组穴位埋线:每次 46 穴,10 日一次,5 次为一疗程。(二)、操作方法:使用穿刺针埋线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 1-2cm 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颈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10 天一次,5 次一疗程。埋线当天不做针刺,次日开始行针刺治疗,至 10 天后再次行埋线治疗,用于神经根

4、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尤其是麻木症状消失,疗效明显。(三)、自主运动训练 可行颈椎功能训练操以加强疗效。由我科专人指导训练患者进行功能操锻练,之后患者可自行训练,总 4 节,每日一次,每次不少于 10 分钟。训练要求速度慢,动作准,效果良。四、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埋线应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羊肠线头不可外露在皮肤外面,以防感染。局部皮肤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对生物蛋白过敏者不宜使用。脊髓两侧腧穴埋线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个别病人出现对羊肠线过敏

5、,治疗后出现红肿、瘙痒、发热,应适当做抗过敏处理。五、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痊愈: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颈椎活动度正常,可以参加正常的工作。观察 3月未复发。显效:自觉症状减轻,但仍会有疼痛或麻木、不适感,颈椎活动度尚可,可参加正常工作。无效:治疗后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治疗次数不等,痊愈 98 例,显效 5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达93.3%,无效占 6.6%。典型病例(1)病史情况:张某,女,42 岁。主诉:颈项部疼痛伴右肩放射痛 8 月余现病史:患者平素工作繁重,长期低头工作,8 月前出现颈项部疼痛,

6、刺痛拒按,并伴右肩放射痛,每于劳累或天气转变加剧,无明显头晕目眩,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经服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到我科就诊。检查: 颈肌紧张,C4-5 两侧均有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涩。颈椎片示:颈椎 C4-5 轻度骨质增生,C4/5 椎间隙变窄。(2)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3)治疗:针刺配合穴位埋线。 (4)经治疗 3 个疗程,患者颈痛、发僵感;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效果明显,随访半年后无复发。 六、讨论: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孔变窄所致颈脊神经受压引起的神经炎性水肿,临床表现为肢体的疼痛与麻木症状。病根穴恰好是脊神经所在之处,附近均有相

7、应脊神经后支平行伴行。刺激颈夹脊可以改善局部肌肉的紧张状态,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并可增大椎动脉内径和改善血流速度,进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改善疼痛及麻木等症状。 灵枢终始日:“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埋线疗法利用其所埋之羊肠线,产生了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而持久的针刺效应,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通其经脉,调其气血” ,达“通则不痛”之功。穴位埋线疗法是经络理论与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气血,令其条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纵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学位封闭、刺血、留针及组织法等多

8、种刺激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素问调经论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其经,以成其疾”,血去则经隧通矣。说明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羊肠线为异体组织蛋白,可使人体淋巴细胞致敏,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二者结合,从而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了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的状态,它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此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哈志国: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 60 例 针灸临床杂志2、刘立本、李健;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70 例临床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3、王玉明、李勃:235 例颈椎病(N 根型)临床报导 甘肃中医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