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7939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 学 教 学 设 计 及 反 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面: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人教版 )深州市乔屯学区南网头中学 王阿籽 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南网头中学 王阿籽【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中和反应。2. 了解并讨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认识盐的概念,并能区分酸碱盐和氧化物等物质。过程与方法 1. 探究酸碱反应,学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2. 教师的实验分析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做好宏观调控。3. 能借助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亲身经历化学反应的过程,探究未知的世界,提高

2、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2. 培养学生透过宏观的现象深入变化的实质,提高学科素养。3. 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的密切练习,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重点】1. 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2. 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的实质(微观)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合作交流【教具准备】小烧杯、玻璃棒、滴管、试管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3分钟)(师问)在

3、夏天,同学们有过被蚊虫叮咬过的历史吗?有什么感觉?被蚊虫叮咬后,你是怎么处理的?(生答)有。又痛又痒。挠挠或是涂上一些止痒消炎的药水。师:挠的方法简便易行,但是是不科学的,严重者会造成皮肤感染。(讲解)蚊虫在人的皮肤内会分泌一种酸蚁酸。刺激人的皮肤,人就会有痛痒的感觉。联系我们学过的知识,你想到些什么?那涂的药水是什么?为什么可以止痒?讲究卫生,消灭蚊虫复习旧知1.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 ,你如何鉴别两瓶溶液中,哪种是酸,哪种是碱?1.用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2. 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3分钟)激疑 2.如果将酸和碱两种溶液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吗?(投影课题: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

4、应)2。猜想:能。不能。3.活动与探究(7 分钟)投影展示实验要求。 (见附录1)(演示实验 10-9)边实验边强调: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逐滴加入,以便观察现象。同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1.学生观察。2.思考:烧杯内的物质还是氢氧化钠吗?3.讨论。4.交流并表达。4 学生实验。(4 分钟)投影展示要求.(见附录 2)巡回观察并对学生实验进行技能性指导。学生分组实验。5.多媒体。 (4分钟)投影展示三个实验的原理。(见附录 3.)观察,谈论寻找共同点。学生回答。6.分析归纳(3分钟) 。教师总结。并投影中和反应及盐的概念。实验上升为理论。7.多媒体课件。(2 分钟)我们从微观世界看一下反应的

5、过程。 (动画展示)问: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观察。讨论。1.投影展示中和反应的应用:(见附录 4.)学生阅读2.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思考讨论,交流结果。3.投影展示上述一些反应的原理。 (附录 5)观察,加深理解。4.你还知道哪些中和反应的事例?讨论交流。8.联系实际,提升兴趣,迁移应用。 (15分钟)5.随堂练习。 (见附录 6) 思考并学以致用。9.小结。 (3 分 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生答)钟) 你学到了什么?10.布置作业。(1 分钟)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附录 1.(活动与探究)1.在烧杯中加入 10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

6、滴酚酞试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2.取 3-4ml 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于小烧杯上,加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烧杯内的现象。附录 2.1.取氢氧化钙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再用滴管滴入几滴稀盐酸。2.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滴入几滴稀硫酸。附录 3.1. NaOH + HCl = NaCl + H2O2. Ca(OH)2 + 2HCl = CaCl2 + 2 H2O3.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附录 4.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

7、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2. 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大量的盐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会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碱性物质(如氨水)

8、的药水,就可以减轻痛痒。附录 5. H2SO4 + Ca(OH)2 = CaSO4 + 2 H2O Al(OH) 3 + 3 HCl = AlCl3 + 3 H2O附录 6.(1)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好,而在南方长得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A 温度 B 湿度 C 空气 D 土壤的酸碱性(2)松花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如何除去涩味? (3)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溶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说明:课堂教学时,上述内容均以幻灯片的形式放映。【板书设计】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Ca(OH)2 + 2HCl =

9、CaCl2 + 2 H2O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碱 + 酸 = 盐 + 水1.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2.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3.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3)用于医药。(2)处理工厂的废水。 (4)其他。注:在课堂教学时,板书内容的书写顺序要适当调整,先分析归纳出“盐”的概念,而后在从上面的三个化学反应中寻找共同点,进而总结为“碱 + 酸 = 盐 + 水” ,然后归纳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化 学 教 学 反 思南网头中学 王阿籽进行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0、的课堂教学后,我与听课教师进行了意见交流,并对自己的此次授课情况进行了反思。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为要学习的内容做了引子。而后通过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境:“将酸和碱溶液混合所发生的情况”的猜想,激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的准实验现象,学生思维上形成悬念,这能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后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的猜想得以证实,重点得以突破,学生从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 “用实验说话”的优点充分体现出来,直观教学法让学生信服。该组的第二个实验,是我自己补充的,目的是让学生

11、认识到有新的物质生成,从本质上判断出酸和碱确实发生了反应。而后面的动画展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让学生的学习快乐而且轻松。把神秘的微观世界夸张放大,辅以实物的形象,从而建立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维方式,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接下来的学生分组实验,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认识到中和反应的实质后,进一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增强手脑互动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投影展示三个反应的原理,放在一起,对照分析,便于寻找共同点。从对反应物生成物的分析中,拔出了“盐”这一个结,中和反应就顺理成章的理了出来。本着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于是提出了中和反应

12、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举实例的反应原理的分析,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随堂练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再次迁移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小结由学生自己来进行,帮助他们梳理知识体系,再一次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初次检验,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业要选择性的做,要有开放性。三道题分别处于不同的层次,对于检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很有益的。教学设计呈板块状,合理而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突出基本能力培养,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又强化基础训练,重视知识积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又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

13、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实而不死,活而不乱;教师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文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自己的语言表达理解,放飞了学生的心灵,实现了他们情感的迁移;既注重知识的积累,又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注重学法指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充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我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亲和教态,幽默的语言。学生每次看到的是一脸微笑的我,这使我和学生容易接近,亲

14、和的教态让我的工作得心应手。其次,朋友般的交流,耐心的等待,及时的鼓励,说话般的讲授新知。新的教学模式中,要“学会倾听”:听他们的心声,听他们的见解。给他们表达的时间,在和谐的氛围中传授新知。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不挖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及时有目的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师生互动,并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及时评价。此次教学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现在从教学过程和我的自身素质两个方面进行反思。1.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上要合理。最好每一个步骤要设计好所用的时间。尤其是探究实验,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用时多少,都要做好计划,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调

15、整。本课题的探究实验仪器药品种类不多,学生的探究的目的性较强,所以实验的时间紧凑。 生活中的概念和化学上的概念混淆,使得讲解的知识深度增加。如蒸馒头时,需在发酵的面团里放“碱”,而它却是化学上的“盐”怎么也可以和酸反应?它是中和反应吗?问题提出来,知识的深度就要增加。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而不等同于生产生活,于是与学生丰富的亲身经历发生了冲突,成了教学进程中的“插曲”,也给我们的教学时时敲着警钟。 把握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优缺点,适当加以调整。什么时候进行演示实验,什么情况下学生分组实验,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都需要仔细分析。演示实验的方向性强,能如期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节省时间,可是却不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而学生实验正好弥补了它的缺点,可是却耗时长,危险系数大,而且结果是不可预料的。所以当我们根据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时,要多花些心思研究如何进行实验,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切忌为了实验而试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地处农村,落后的条件,使学生的发展缺少了物质保障。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难以拔除,有很多的学生习惯着“张着嘴被喂”,认认真真“听”课的方式,即使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主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