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7451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高 级中学语文七年级 第 1 页 共 9 页边城高级中学边城高级中学 2011 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试卷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试卷语语 文文时量:120 分钟 分值:120 分 命题:刘红梅 审题:黄仁兴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憩息(q) 粼粼(ln) 犀利(x) 皎洁(jio)B.蜿蜒( wn) 绮丽(q) 慷慨(ki) 恫吓(dng)C.纤维 (xin) 脉搏(mi) 堕落(du) 孤僻(p)D.腼腆(din) 瀚海(hn) 坟墓(m) 洗涤(d)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A.腼腆羞怯 怡然自得 慷慨厚道 不

2、可磨 灭B.无地自容 轻举妄动 相题并论 滂沱大雨C.引 经据典 怒不可遏 不解之缘 大名鼎鼎D.爱不释手 肃然起敬 青黄不接 如饥 似渴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让人目瞪口呆。B.对学 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 应付自如。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 分)A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 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中畅游了。B乡 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C无论 就身高、体重、射程和威力而言,我们“洲际”这一

3、分支在导弹家族中都是首屈一指的。D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 分)A我们 来到海 边,呼吸着海边新鲜的空气和碧蓝的海水。边 城 高 级 中 学 班 级 姓 名 考场号 座位号 密封线边城高 级中学语文七年级 第 2 页 共 9 页B多读多写是能否提高语 文水平的关键。C通过观看第 47 届世乒赛 ,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发 生,我 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6. 仿写下列句子。(4 分)例: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例: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7.古

4、诗词默写(8 分)天街小雨润如酥, 。 ,江春入旧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西江月一词中,表现词人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句子是: , 。 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 两句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8、语言运用。 (4 分)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 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 :“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 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 礼 呀!”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 分

5、)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2 分)二、阅读题(44 分)边城高 级中学语文七年级 第 3 页 共 9 页(一)欣赏古诗(7 分)乡 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9.“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 诗已将个人的故 乡之思上升到了 。(3 分)10.对天净沙秋

6、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 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 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 28 个字,生 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11.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 欣赏的理由。 (2 分)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二)包拯选段(14 分)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

7、者,拯曰:“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边城高 级中学语文七年级 第 4 页 共 9 页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 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 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 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 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 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 “包待制” 。京 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 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 分

8、) 徙知端州( ) 以遗权贵( ) 闻者皆惮之( ) 权知开封府( )1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迁殿中丞 B. 第归, 杀而鬻之迁右司郎中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C. 使契丹 D 亦知其名使得至前陈曲直 其人无言以对14、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译: 。15、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2 分)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机智。 第二段:突出写包拯为官清廉。第三段: 。 第四段: 。16、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三段是 描写,第三段是 描写. (2 分) 17、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

9、为什么?请结合第四段内容回答。 (2 分) 密封线边城高 级中学语文七年级 第 5 页 共 9 页18、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 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2 分)(三)(10 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处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 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 个目的,他 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 ”的实

10、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 如在画中 ”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浏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 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 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 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有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

11、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种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9、选文中括号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2 分)A布局 层次 映衬 B布局 映衬 层次C映衬 布局 层次 D层次 布局 映衬边 城 高 级 中 学 班 级 姓 名 考场号 座位号 密封线边城高 级中学语文七年级 第 6 页 共 9 页20、从文段中找找,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 分)21、第二段是从哪个角度突出苏州园林的特点的?(2 分) 22、从全文的结构看,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 。(2 分)23、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选文第一段中的“ 一切 ”“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 语气, 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B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