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56654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民兴市城乡一体化典型材料近年来,民兴市委立足市情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实践特色,开展了“深入实践科学 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主题实 践活动,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一、深化认识,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市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讨论、深入调研走访和广泛征求意见,并从民兴的历史地位、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出发,经过反复认证,形成了对未来发展的共识,进一步明确了民兴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即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把减少农民、减少村屯作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

2、城乡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健全完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构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到2015 年力争把民兴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城市化水平达到 65%。使我们的城市成为产业优势明显、设施功能完善、现代物流繁荣、适宜人居创业,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使我们的城镇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对2农村极具带动作用、具备小城市功能的现代新市镇;使我们的中心村成为居住相对集聚、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宜居农村新社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真正实现农区工业化、

3、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市都市化,全面构筑起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二、科学规划,绘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蓝图市委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迅速启动开展了建设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了以民兴城区、富裕镇、新民镇为点,以高速公路为轴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带规划,合理布局大豆、奶牛、水稻、蔬菜、亚麻等经济产业带,形成连结农村发展的产业基地,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带动能力,努力构筑“三点一线” 城 乡经济发展格局。编制了民则镇、民业镇、城郊乡建设规划。民则镇围绕建设商贸大镇,提出重点建设四大产业集聚区,即商贸物流集聚区、大豆购销集聚区、有机食品产销集聚区和现代工业集聚区,积极完善八大专

4、业市场,即蔬菜、建材、家电、服装、农资、农机、木材和煤炭专业市场,着力打造三个农民新区,即民则村、星火村和新民村,建设四个中心,即教育中心、卫生中心、休闲服务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民业镇围绕建设工业重镇,提出在加强与镇域内民业农场、星光农场共建的同时,依托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化工3业、林木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四大产业” 。城郊乡重点发展城郊经济圈。三、试点先行,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途径市委确定了民则镇、民业镇、城郊乡 3 个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以及兴和村、民权村等 12 个试点村。制定了民兴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意见等文件。按照试点工作

5、方案的要求,试点乡镇和试点村把城乡一体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民则镇围绕建设商贸大镇,在四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上,引进了投资 5000 万元的果蔬批发大市场、投资 1500 万元的民则镇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预计明年均可投入运营;引进 2 户收购大豆万吨以上企业,并争取到新增大豆国储能力 3 万吨项目;引进了投资 400万元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预计明年建成投入使用。民业镇围绕建设工业重镇,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将园区规划由 1 平方公里调整为 4 平方公里,并划分为化工、木制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材料生产四个区。目前园区内企业已达 12 户。同时,进一步加

6、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改造巷道 10 条,在主干道两侧安装路灯 101 盏。投资 40 余万元,对供水管线和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城郊乡围绕建设城郊经济圈,发展蔬菜大棚 6800 栋(亩),高效日光节能温室 46 栋,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 31000 亩;4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 2 个,奶牛存栏达到 7363 头;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43000 亩;劳务输出 6000 人,农民增收 7600 万元。试点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民则镇民则村投资 200 万元,进行了对俄蔬菜出口基地三期工程建设,新增棚室化蔬菜面积 5 万平方米,年产蔬菜能力达到 635 吨,并通过争取获得了外贸进出口经

7、营权;依托民则镇商贸中心优势,引导农民在镇内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现有近百人在镇内从事服装、鞋帽、日用品、蔬菜等经营,年可增收 200 余万元。民业镇东丰村实施整村搬迁工作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 4600 万元,占地面积 89436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204 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施麦豆轮作项目 1 万亩,在大灾之年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 180 万元,实施饲料粮基地项目,提高了奶牛养殖水平。城郊乡建民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 220万元,实施了主干道拓宽、铺设排水沟、安装路灯等工程;投资 130 万元新建农机合作场库棚 2 栋;投资

8、338 万元,扩建了奶牛养殖小区。海星镇治安村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265 万元,对二屯实施整屯搬迁,目前,18 栋新建房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36 户居民即将入户居住。四、统筹推进,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市委抓住学习实践活动契机,着力解决一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打下基础。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农民增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委形成了一个“富裕 农民必 须要减少农民” 的共 识,通过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畜牧业和从事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20

9、09 年,我市流转规模经营面积 53.4 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在低温寡照、虫灾水害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以后,经过标准化种植的大豆亩产依然实现了 150 公斤,与分散经营地块相比,最低增产也达到 20%以上,高的可达到 50%以上。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市四大班子领导牵头,组织 44 个市直部门,并抽调 186 名科级干部及后备干部驻村 1 周,广泛深入地宣讲科学发展观知识,重点做好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难题等六项工作,破解农民增收缓慢问

10、题。着力改善农民社会待遇,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好转移农民最为担心的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全力组织实施。在教育方面,提出整合全市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网点布局,集中力量打造城区和民则两大教育基地,将北片乡镇中学全部并入市区,将南片乡镇中学并入民则镇,各乡6镇办好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学,在教育方面为农民转移创造条件。今年,已经完成了 30 所学校的撤并工作,建立寄宿制学校 2 所,争取利用明年一年的努力,把其余 51所应撤并学校撤并到位,保证城乡子女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在医疗卫生方面,在重点打造民兴医疗卫生中心的同时,切实抓好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设施体系建设,石

11、泉镇卫生院预计年末完成基础工程。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9.89%,在全省县级城市名列第三,并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标准,使农民能够就近看上病、大病治得起。加快探索转变农民身份的有效模式,适时进行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解决好这一制约农民进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解决农民老有所养方面,通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实现进城的 60 周岁以上农民享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争取尽快实现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同标准享受、同办法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缩小城乡差别。截止目前,为城乡低保户 36286 人发放低保金及各项补贴 4019 万元;为城乡低收入群体11176 户发放生活补贴及取暖补助 486 万元;为 209 人提供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 61.8 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