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6583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心理学重点整理单选:1.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矗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1896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3.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了解)完整性 选择性 理解性 恒常性4.记忆的类别:(选择题,能鉴别出选项即可)感官记忆:是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0.25-2 秒)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而能保存到 20 秒以下的记忆(20 秒)长时记忆:长时间保持的记忆(1 分钟-数年)5.心理结构论:即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冲突够成立一个人心理动力的全貌。6.人本主义学派代表:马斯洛、罗杰

2、斯 五个层次(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7.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方面?认识、情感、意识8.心理学派: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生理心理学派行为学派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派9.气质的分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10.能力(选择):指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特征的综合表现,在传统心理学上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11.神经性障碍包含: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分离性障碍(前三个为主要临床特征)12.评定量表:自评: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他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3.动机的基础:需要1

3、4.贝克在他人的认知系统中由表及里地区分出了三类观念: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15.战斗-逃避理论:Walter Cannon16.(塞里)第一个提出了应激的概念17.人格对健康的影响:A 型人格: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C 型人格:易患癌症名解:1.康复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2.病理心理学:又称变态心理学,它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异常心理包括精神病性行为的规律,研究精神疾患和病理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特别是人格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3.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

4、观现实的过程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6.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指以往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曾有过的情绪体验,学习过的动作行为等在人脑中留下一些印记,并且这些印记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头脑中浮现出来。7.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是不易被个体所控制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8.气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9.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因,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10.变态心理:广义:指所有偏离正常的心理过程或行为狭义:心理障碍11.精

5、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情感淡漠、四味破裂、脱离现实。12.抑郁性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包括抑郁症和持续性心境障碍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为主,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13.心理测验:是依据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以客观、标准化的程序对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数量化的测量和确定的一种技术。14.人格测验:根据人格理论编制的评估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类技术。15.常模:为了对个别的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必须与客观的标准比较后

6、才能作出判断,这种标准称为常模。16.个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只要给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平衡。17.生物反馈治疗的基本原理:生物反馈仪通过电极与机体各部位接触,来获得机体活动信息,然后将这些生物信息转为信号,最终使这些电信号转换成容易为患者所理解和辨别的信号,反馈给患者18.应激:个体面临或觉察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过程。19.应对:应对是个体对应激性事件以及因应激性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20.心身医学:研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

7、而为疾病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21.心身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22.医患沟通:医患沟通又称医患交流,是指就诊期间医患双方相互提供信息交流的过程。23.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指医护人员与病人在求医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良好治疗关系需要换位思考和交流。简答(或论述):1.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应激源和残疾的关系研究康复对象的心理研究心理治疗在康复中的应用康复心理评定为康复对象、家属等提供心理咨询研究康复治疗方法对心理活动的

8、影响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信息的过程,或理解为将输入的具体信息改变为抽象的、便于在记忆中储存并提取的编码的过程保持:是指识记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心环节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信息的提取与输出过程3.情绪与动机的关系:情绪伴随动机性行为而产生,个体动机能否满足,自然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能促进个体的行为活动,如恐惧可以促进逃跑等4.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共同:情绪和请情感是同一心理过程的两个方面,都是人的态度和体验区别:情绪:多与生物学相联系,具有本能的、情景的、不稳定和易变的性质,出现的比较早情感: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

9、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持久、稳定、深刻的社会性特征,又称高级社会情感5.心境与激情的区别:心境 激情概念 强度较小、紧张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迅速爆发式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 比较平稳、微弱、是持久情绪基调,具有扩散性强度大、紧张度大产生原因 生活中的事件、身体情况、气候变化、生物学因素等外界的强烈刺激引起对个体生活影响 好的有利于增强生活信心,消极的使人感到生活枯燥乏味积极的能成为推动个体活动的巨大动力,但容易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6.气质和性格的区别和联系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 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

10、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 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 父母对儿童的期望通过教育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性格形成,同时,婴儿早期形成的气质特点必然会影响和修正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 气质影响到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点具有独特的特点。 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改造的速度 例如,要形成自制力,粘液质和抑郁质比较容易,而胆汁质和多血质相对困难。7.艾里克森的人格理论(阶段)

11、:第一阶段(0-1 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第二阶段(1-3 岁):自主性对害羞和疑虑第三阶段(4-5 岁):主动对内疚第四阶段(6-11 岁):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12-20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20-24 岁):亲密对孤独第七阶段(25-65 岁):繁殖对停滞第八阶段(65 岁以后直至生命终结):自我完整对失望8.动机的基础:需要:是指当环境与机体之间出现某种生理、心理的不平衡时,为了恢复平衡而必须活动的一种潜力状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理论)9.动机的分类:原始动机:饥饿动机 渴动机 性动机 母性动机 瞌

12、睡动机 好奇动机习得性动机:恐惧动机 攻击性动机 亲合动机10.动机的冲突及其类型:接近-接近型冲突:指个体对两个同时并存的对象都需要而引发同等强度的动机,但因客观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放弃另一个,因而产生动机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指个体面对两个同时并存对象的威胁,只有接受其中的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从而造成一种进退维谷的困扰局面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对同一对象出现两种对立的动机而形成的动机冲突11.如何判断心理变态?判断一个人心里是否变态,需要将他的心理现象或行为与他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文化背景中被社会认可的常规情况进行比较,并与他的一贯行为和个性特征进行比较12.心理测量工具的品质:项目区

13、分度:是指心理测验项目对某种心理特征的水平或倾向的判别能力。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常模:为了对个别的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必须与客观的标准比较后才能作出判断,这种标准称为常模。标准化:是指心理评估工具的编制、施测程序、指导语、记分方法、测量工具的操作等都应该是统一的。13.心理测试的分类:目的分类:能力测验 人格测验 诊断测验 症状评定量表测验材质性质分类:文字测验 非文字测验测验方法分类:问卷法 作业法 投射法测验的方式分类:个体测验 团体测验14.两种智商的意义:比率智商:表示一个人在同龄人中的智力水平,又称年龄智商离差智商:指一个人的智力测验成

14、绩与同年龄组被试平均水平比较后得出的结论15.艾森克人格问卷E 量表(内外向维度)N 量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维度)P 量表(精神病质维度)L 量表(掩饰)16.心理治疗的三个共同要素:与一位鼎力相助的人保持一种密切的、有情感交流的信赖关系使治疗师与来访者双方都深信不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论相联系的具体方法17.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倾听解释和指导减轻痛苦提高自信心鼓励自我帮助18.精神分析治疗的治疗技术:自由联想释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分析阻抗移情反移情解释19.行为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放松训练制定等级脱敏表脱敏适应症:适用于典型的恐怖症患者,还可用于治疗许多行为障碍。暴露疗法:满灌疗法

15、、逐级暴露、参与示范适应症:焦虑症厌恶疗法:在某一行为反应滞后紧接着给予一个厌恶刺激,最终会抑制和消除此行为适应症症:酒精依赖或药瘾、性欲倒错,以及其他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阳性强化:给患者一定的奖赏来强化其适应性行为。适应症: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以及急性精神病患者、精神发育迟缓患者、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康复治疗,少年管教犯、罪犯的改造等20.ABC 理论:A 代表个体在环境中所感受的刺激事件B 代表个体认知领域的观念系统C 代表个体在刺激作用下产生的情绪上、行为上的后果C 并不是 A 直接导致的,而是以 B 为中介导致的(可能是选择)21.贝克的认知疗法的基本技术:识别自动性想法识别认知性错误现实

16、性检验摆脱注意观察苦闷或焦虑水平22.森田疗法:理论:过度的敏感使感觉和注意出现一种交互作用,称为精神交互作用治疗原则:顺其自然,使患者正视消极体验主要是应症:神经质疗法:门诊:阅读森田疗法的自助读物,坚持记日记,定期到门诊接受医生的指导住院:绝对卧床期:4 天-1 周患者卧床休息,禁止做任何事情轻微工作期:3 天-周,轻微劳动,可以写日记普通工作期:3 天-1 周,开始读书,努力工作生活训练期:1-2 周,进入复杂的实际生活23.残疾后心理过程:心理休克否认愤怒抑郁自备和自责退化适应24.影响康复患者的主要心理因素:生物因素:残疾的类型与程度残疾者的年龄残疾的病程心理因素:个性人生观与价值观个人文化修养社会因素:家庭成员对残疾人的态度工作单位对残疾人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