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笔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60321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化人类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化人类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化人类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化人类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笔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文化人类学(美)威廉A哈维兰(上海社会科学出版 2006-1)该书的结构主要分为五编。依次为第一编:人类学与文化研究;第二编:文化与持续生存-交流、儿童养育和保生;第三编:形成群体-解决合作问题;第四编:寻求秩序-解决失序问题;第五编:变迁和未来-对环境变迁之适应问题的解决。这五编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条线:第一条线是第一编的第一、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人类学与文化这两个大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识。第二条线包括第二编、第三编、第四编,主要从剖面上分析了涉及一个群体、社会的形成与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第三条线包括第一编的第三章和第五编,主要从纵向研究了文化的起源与变迁、未来。这三条线主要从横向与纵

2、向涵盖了文化人类学的方方面面,每个章节后面的经典阅读文选更为我们深入了解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指明了方向。第一条线 人类学概述作为一本人类学的教材,哈维兰的文化人类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是人类学,哈维兰认为人类学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人,试图形成关于人及其行为的可靠知识,既涉及使他们相区别的东西,也涉及他们共享的东西。人类学可分为体质(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又可分为考古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学。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人类学所涉及的知识相当广泛,包括了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知识。总之人类学是一门人的科学。因为人类学家是被研究的人类的成员,他们难于维持对其研究对象的不偏不倚的态度,这是科学

3、研究的一个难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类学缓慢的发展。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就是作者有机会就会提醒我们要避免以及如何跳出自己的视角看待人类学问题。人类学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是其本身的难点,但对我来说这也是人类学最富有魅力的精华所在。它拨开层层迷雾,不仅是追求关于人类自己的知识的基石,同时也是使人类以及人类与地球和平共处的重要方法。虽然现在全球存在各种结构性暴力很难得到解决,但我认为我们文化的调适能力完全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难题能否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愿意花费多大的代价去解决它。因此我认为将人类学以适- 2 -当的形式纳入基础教育,让人们更真实地了解人类自己,摆脱偏

4、见,这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文化涵盖的东西太多,文化的定义也层出不穷。在这本教材中文化被定义为由抽象的价值、信念和世界观构成。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太过宽泛与空洞(看完这个定义后对什么是文化更加迷茫) 。马林诺斯基概括的所有文化都得满足需要的三条基本标准对我理解文化很有帮助,这三条标准是:1,文化必须对诸如食物和生殖等生物学需要做好安排;2,文化必须对诸如法律和教育等工具性需要做好安排;3 ,文化必须对宗教与艺术等整合需要做好安排。这三个标准不仅为我们提供判定文化的方法,而且还为文化存在的意义做出了解答:人们维持文化以对付与他们相关的难题和要紧事。为了生存,文化必须满足依赖其规则生存的那些人的需

5、要,为它自己的持续存在做准备,而且为其社会成员提供有秩序的生存方式。当然,仅靠上述的三条标准去判定文化是不够的,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共享、习得、以符号为基础(语言) 、整合。有社会的地方不一定有文化(例如动物社会) ,而有文化就一定会有社会。可见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可以解释、预测社会中的一般行为,反过来这些行为又会形成或强化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安排,也就是说文化理应是多样的。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任何正在充分起作用的文化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唯一合适或最好的方法,这就是种族中心主义。要对文化做没有个人偏见和文化偏见的现实主义描述,人类学家必须首先考察一个民族关于他们社会应起作

6、用方式的观念,其次确定一个民族是如何思考他们自己的行为的,最后把这些与一个民族实际上是如何行为的相比较。第二条线 一个剖面从个体到群体1.语言与交流没有语言,人类文化就不能存在。语言是声音或姿势系统,当这些声音或姿势按某些规则组合起来,就产生所有说话都可理解的意义。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语言源于具有初步联系次序的手势系统。人类能说话,是要一定生物学基础的,而代价就是窒息致死的风险增加。研究语言有专门的语言学,关于语言学的知识书中介绍得比较简单,这里就省略了。有这样一种需要验证的观点:语- 3 -言通过提供常用的表达惯例,预先安排人们以某种方式看世界,因而引导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我认为这种观点很有道理,

7、因为书中提到语言反映并展现社会结构、共同观念和群体及人民关心的事情。例如英语中有许多关于战争的词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征服”空间,与贫困“战斗” , “击毙”一个论点或考试“惨败”这种说法。而苏丹南部的游牧民族努埃尔人的语言中,有 400 多个词语用来描述牛。人类学家需要注意的是亲属称谓、语言与性别以及社会方言这些方面的语言,这些方面往往对人类学研究会有帮助。2.人的成长文化人类学关注群体中的个体。濡化是文化从一代人传递到下一代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个人成为其社会的成员。濡化是从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的,自我意识是把自己识别为客体,对自己做出反应、评估或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与运动神经的发展(

8、与刺激有关)是同步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生作用离不开行为环境。行为环境并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而是经过文化方面组织的,而且通过语言符号来传递的,也就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通过文化的眼镜被我们感知的。人格是个人经历的濡化的产物,它是个人思维、感情和行为的独特方式。人类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认为儿童的经历强有力地影响成年人的人格。儿童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经过训练,这其中有两种极端的方式一种是依附训练,主要存在农业社会,主要增进个体在执行指派任务时的顺从性,并鼓励个体留在群体内部,另一种是独立训练,主要存在于工业社会,其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自力更生和个人成就。大多数社会的训练方式处于这两者之间。这两种训

9、练方式只能解释人格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方面的问题,而这对于人格的研究是不够的。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人格方面可能有很大差异,但如果用刻板印象去评判一个人时往往会出现错误,因此哈维兰提出了典型人格的概念,但其的研究是有困难的。现在人类学家更多研究地是国民性格。中国人特别看重亲属关系,合作高于其他一切(我认为应该把合作换成关系) ,顺从和使自己的意愿服从家族和亲属胜于其他一切。这对于跨国公司或政治组织把握中国人心非常重要。与典型人格反方向的另一个极端是反常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正常人格与反常人格,一个社会认为正常的人格在另一个社会中可能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一些社会中的男人拥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女子性格被

10、认为是正常- 4 -的,反过来女性也一样。正常与不正常是相对的,人类学家在研究时要避免带着自己文化的眼镜去看待另一个文化的问题。3.生计模式生计模式这一章在书中属于第二编,文化与持续生存:交流、儿童养育和保生。人类要生存,涉及两方面的关系,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调适是指有机体在其环境方面造成的变化与环境在有机体内造成的变化之间的互动过程。人类通过文化媒介调适,因为他们逐渐形成各种做事的方式,这种做事的方式适合于他们拥有的可用资源,而且限于他们在其中生活的环境界限之内。虽然环境不决定文化,但是它们的确呈现某些可能性和界限。常见的生计模式有寻食、园艺、畜牧、集约农业的非工业城市和工业社会。寻食是指主

11、要通过狩猎、捕鱼和采集野生植物食物来供养自己。寻食是最古老、最普遍类型的人类调适。通常人们认为寻食生活是困难的,低下的,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这种想法是受文化制约的偏见。朱瓦西人生存的环境并不优越,但他们平均每周花费约 42小时(包括家务等) ,就获得超过国际推荐营养水平的日常饮食,少于北美“白领”的 44 小时。寻食生活的特点是经常迁移、群体规模较小(通常不多于 100人,并且常常通过文化控制人数)以及平等主义。除了寻食社会,其他生计模式都是生产食物的社会。从大约 11000 年前到 9000 年前开始,从寻食向生产食物过渡的理由,很可能是对野生食物资源增加管理的意外结果。与食物生产革命相关的事

12、情,是在人们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园艺时永久定居的发展。园艺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刀耕火种,即临时农田农业。集约农业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活动,它需要灌溉、肥料和耕畜。畜牧是依靠饲养诸如牛、绵羊、山羊等驯养动物的一种生存方式。牧人通常是游牧的,对草和水的需要使他们迁移到不同的牧场。当集约农业技术创造了剩余物品时,城市发展起来了,这使许多个人解放出来,专职从事其他专业活动。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结构逐渐分化成各个阶层,人们按照性别、他们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出生的家庭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社会关系越来越形式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形成了。文化区域是不同的社会遵循相同生活模式的地区。要探究特定地区的内部差异,人类学

13、家朱利安斯图尔德提出了文化类型概念,即一般跨文化发生的文化中各要素的- 5 -集合,而且涉及一种特殊技术以及该技术与它所对付的环境特征的关系。对特定人类文化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文化生态学,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学的三个基本程序是:1,必须分析文化的技术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文化如何有效地利用可获得资源为其民众提供食物和房屋,2,必须分析与文化技术相联系的行为模式。文化成员如何从事他们为了生存所必须从事的工作?3,必须确定那些行为模式与文化系统其他方面的关系。人们为了生存所做的工作如何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观点?他们的生存行为如何与他们的社会活动和他们的个人关系相联系?决定社会生存方式的因素包括

14、环境、技术、社会和政治组织。在社会的谋生方式中起作用的文化因素被称为文化核心。它包括社会对于可利用资源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也包括涉及把这种技术应用于地方环境的劳作方式。4.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物品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手段。研究无文字、非工业社会的经济只有在每个社会的整体文化背景中才能进行。每个社会都按其自己的原则配置原料、土地、劳动和技术,并分配物品,解决生产问题。资源包括人们的劳动和土地、水等自然资源。人们的劳动是主要的生产资源,主要涉及劳动的分工和合作。劳动分工主要有性别分工和年龄分工。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也是社交的舞台。技艺专门化主要存在于工业社会,但寻食社会中也有技艺专门化。人们的

15、技术,他们所使用工具的形式以及相关的知识与他们的生存方式相关。任何社会都控制对土地和其他贵重资源的配置。在非工业社会,个人土地所有权是罕见的。一般来说,土地是由诸如世系群或队群等亲属群体控制的。这种体制给予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因为队群及其领土的规模可按特定地区的可用资源加以调整。经济学家卡尔.波拉尼把分配物资产品的文化制度分为三种模式:互惠、再分配和市场交换。互惠是指大致相等价值的物品和服务得以交换的两房之间的交易。社会习俗规定交换的性质和场合。泛化互惠是指不计算所赠送东西的价值,偿还时间也不确定的交换,一般发生在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人之间。平衡互惠是指赠送和接受,以及所涉及的时间都是确定的交换,它

16、不是长期过程的一部分,例如轮流请客吃饭。消极互惠是指赠与人试图在交易中胜出的交换,例如抢劫、欺诈、诈骗和拼命讨价还价。物物交换是消极互- 6 -惠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交换,一个群体的稀缺物品与另一个群体的合意物品相交换。并非所有贸易都是由经济考虑驱动的。库拉交易圈是一个最复杂的综合体,它包括仪式、政治关系、经济交换、旅行、巫术和社会整合。 再分配是将一部分劳动产品(包括礼物、赋税和战利品等)汇集成一种财源,然后由中央政府再分配出去。酋长、国外或从事再分配的任何代理人大概有三种动机:一是通过展示财富维持其优越地位;二是确保支持该代理人的那些人有适当的生活标准;三是在代理人领土之外建立联盟。令人深思的是,在人们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谋生活动的社会中,财富差异程度不大,这种社会通过调整机制和互惠制度保持那种状况,调整机制和互惠制度的作用是以一种相当公平的方式来分配现有微不足道的财产。在生产某些剩余物品的社会中,显示社会威望是行为的驱动力。威望经济是指通过公开展示作为礼物加以赠与的财富,为获得威望的明确目的而创造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