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著录讲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54378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籍版本著录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籍版本著录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籍版本著录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籍版本著录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籍版本著录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籍版本著录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籍版本著录讲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本的著録南京图书馆 孫迎春讲稿提纲:一、 关于版本著録的起源1、什么是版本著録2、学界关于版本著録起源的不同覌点二、版本事項及相关版式、装帧的著録与揭示1、版本事项的著録与揭示2、版式项目的著録3、装帧形式的著録三、准确规范的著録是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前提与质量保证1、版本著録是版本学价值的重要表現形式2、准确规范的著録是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前提与貭量保証版本的著録一、 关于版本著录的起源1、什么是版本著录所谓版本著录,也是指各种类型的書目,对各种书籍版本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征,按一定的方式方法准确记录下来,通过这条记录,就能了解和确认这部書,从而起到充分揭示书籍的价值的作用。版本著录也是版本学

2、价值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2、学界关于版本著录起源的不同观点一直以来,学界认可的是,最早著录图书版本的书目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書目 。如:叶德辉的書林清话即称:“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書目 。 ”近人汪辟畺在目录学研究中也称遂初堂書目 “一書兼载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又晁陈二家所未逮也” 。崔富章论版本和善本一文也称:“我国書目著录版本,始于宋尤袤遂初堂書目 ,一書多至数本” 。包括北大、武大图书馆学系所编的教材图书馆古籍编目中亦称:“著录古籍版本事项,在我国古代编目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尤袤遂初堂書目创记录一书不同版本之始,晁公武郡齋读书志 、陈振孙直齋書录解题

3、除编写提要外,对一些書籍的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的情况也多有记载。 ”总之,凡言及版本著录之起源,大多都沿袭此说。然而,谢德雄在论版本著录之始一文中却认为这一说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并称四十多年前姚名达所著中国目录学史中就指出尤袤的遂初堂書目并非系版本著录之始,只是后人多未引起注意而已。谢德雄认为, 遂初堂書目确有对一書多种版本的著录。如前汉書著录即有川本、吉州本、越州本等。有的则于書名之上冠以该書版本。但需注意的是,在遂初堂書目之前,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即已有对图书版本的著录,其详细的程度,远远超过遂初堂書目 。且已有了关于版本的详细记录。这部书目除了有关图书的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的著录之外,

4、有的还著录了墨色特征、版本掌故等,凡此种种,足以证明其详细的版本著录。关于晁志与尤目在产生时间上的先后问题,谢德雄认为,一是遂初堂書目流传至今,已有残缺。 四库全書总目认为原书经过传抄,已有所删削,其成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考定;二是作者尤袤生于靖康二年(1127) ,卒于绍熙五年(1194) ,活了六十八岁。他将平生藏书编成遂初堂書目 ,是在晚年之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有产生年代可考,其书衢州本晁公武的自序落款署“绍兴二十一年” ,即公元 1151 年,是书最迟在这一年写成。也就是说成书之时,尤袤只有二十五岁。鉴于尤袤的遂初堂書目在书时间应在晚年的事情,至早是二十五岁以后,因此,他认为郡斋读书志

5、产生于遂初堂書目之前。开创版本著录之先河者,不是遂初堂書目 ,应该是郡斋读书志 。与郡斋读书志并称于世的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 ,对版本的著录较郡斋读书志又更趋完备,其著录项目包括:一、版本的行款格式;二、出版时间和出版地点;三、出版人的姓名;四、出版地;五、兼录出版时、出版地、出版人姓名;六、版本的装潢、字体、印记等;七、考述版本异同;等。因此,他的观点是在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版本著录以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为开端;尤袤的遂初堂書目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都是这一开创时期的杰作代表,是宋代目录学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当然以上是属于学术范畴的问题了,学术总是在争鸣中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这也不是我们今天所讨

6、论的重点,但我们应该有所了解。二、版本事项及相关版式、装帧的著录与揭示(一)版本事项的著录与揭示版本的区分,主要取决于出版时代、出版地、出版者以及版术类型(即出版方式) 。换言之,主要的也就是即刻于何时、何地、何人负责、以何种方法等成書。例如:史记的版本之一:宋庆元 建安 黄善夫 刻本出版时代 出版地点 出版者 版本类别这四项是考证版本异同、区分版本价值的基本项目,也是区分版本的主要依据。当然它们还不能完全表达出版本的外部特征和版本优劣,还包括如行款字数、版式宽窄、纸张特色、装帧形式甚至于批校題跋、印章、刻工等相关版式、装帧等项目的著录与揭示。1、版本时代的著録:版本时代是记载一部书的版本刻写

7、时代的,是体现版本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刻印时间越早,就越接近著作的原貌,再加之时间早的本子,越稀少,更受到珍视。当然,有的古籍,经过后人的精细校勘、刻印,其质量往往也不低于前人。因此,在著录版本时,首先要将刻印时间搞清楚。一般版本的时间常常在書内有记载,如序文、跋文、牌记、扉页、凡例等处,如書内没有,就要根据字体、版刻风格、版式、作者生平等其他诸因素综合考定。即使有依据的,也不能绝对依从某一个依据,而是综合考虑,给予客观确切地著录。例如以下几种情况在著録时一定要加以注意:关于版本时代的依据之一:牌记一般来说,牌记记载版刻时间是可靠的,也是版本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时单纯依靠牌记是不

8、确切的。有的書要刻好几年,往往牌记记载的是开刻年代。但始刻年至终刻年明确可据者,应著录为“口口年至口口年刻本” 。例如,我参加善本再造提要写作的“豫章羅先生文集十七卷” ,现已影印出版。此書版本各家权威书目著録多云“元至正二十五年(一三六五)豫章書院刻本” ,著录始刻年,盖缘目録後有“至正乙巳秋沙縣豫章書院刊”木記而來,乙巳即至正二十五年。而是書卷首有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卓説之序,可看作豫章書院重刻是書始于至正二十五年,刊竣于至正二十七年,因此版本作元至正二十五年(一三六五)至二十七年(一三六七)豫章書院刻本較為妥貼。另如,有读者拿来一部书,封面书签用毛题题“清康熙十九年刊本” ,書的扉页

9、牌记也署“康熙十九年刊” ,而书的内容实际是民国初广益書局的石印本,版心下亦题“广益书局” ,且石印本特征明显。又如民国汉口小志,其牌记署“中华民国四年五月出版” ,很多书目均著录“民国四年铅印本” ,而该书宗季同序称“成书后以付印,今始告毕。 ”故版本时代应著录为“民国五年铅印本” 。因此,在著录版本时代时要慎审地综合考定。关于版本时代的依据之一:序文序文和跋文也是版本时代的重要著录依据,但同样,不能全信,要结合凡例、记事内容等因素加以正确著录。例如,同治大冶县志,各家书目均署“清同治六年刻本” ,皆因扉页牌记署“同治丁卯镌,板存儒学” ,丁卯系同治六年,且修者胡复初同治六年也有序文;但是书

10、凡例称“按部开雕,其有接续送局各志随收随查,归入补录以便重辑汇录” ,且卷十八补录记事止同治十一年,版刻风格亦无异,只是陆续增补完工拖了几年,因此正确的著录应为“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出版时代由确切依据的程度不同,大致呈现出三种情况:某朝某代某年。这种情况一般根据可靠,确凿。如:元大德三年刻本。某朝某代。有一定依据,但不是太确切。如明万历刻本;清嘉庆道光间刻本。某朝。依据不充分,但仍可以推知断代的,如:明刻本;元刻本;清抄本;特别是抄、稿本,较难断定,如依据不足,即可含糊宽泛一些,从简著录。跨年的,用“至”连接起迄年份。具体刻印年代不明确的,可只写朝代或朝代时段,如“明初” 。2、出版地的著录

11、:古往今来,刻書事业遍及全国各地,刻書地点也不胜枚举。古代不同地方的刻書,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其价值也不同,因此在著录时,尽可能对出版地进行考查,确切地反映出来。如:通常所说的明州本(宁波) 、严州本(建德) 、湖州本(吴兴) 、越州本(绍兴) ;麻沙本(指福建建阳麻沙镇所刻之書) ;蜀本(成都) 、池州本(安徽贵池)等等。国外的,如朝鲜本、日本本、越南本等。3、出版者名称的著录:一般指主持刻書的单位、家族、书坊或个人,也是出版责任者和版权所有者,与刻工要相区别;历代刻書出版者成千上万,但大体形成以下三大系统,他们在内容、品种、印刷技艺等方面均有很多差异,对于一部書的版本价值是有直接关系的。

12、因此,正确判断、依实著录就很重要。第一、官刻本:指官府刻書,有中央、地方之分。如,监本:系历代国子监刻本,明代又分南监和北监。中央级的刻書机构,殿本:清朝内府武英殿矛盾刻的書,简称殿本;等。还有公使库本:宋朝设在各地专门接待过路官员的机构,所刻之書称公使库本。局本:清朝同、光年间在各省成立的官書局所刻之書称局本。如金陵書局、江苏書局、浙江書局、崇文書局、淮南書局等五局合刻的二十四史 ,即称五局本。第二、私刻本:指私人出资校刻的書。因不以谋利为生,一般校对精审,刻印精良,质量较高。刻書者常以署名、室名、某宅、祠堂等名目出现。第三、 坊刻本:专以印售图書为业的書店。旧称書坊、書肆、書林、書堂、書铺

13、等,他们所刻之書称坊刻本。坊本都有自己的铺名堂号和牌记,类似广告效应。坊刻書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刻書系统。因系以谋利为生,故所刻之書,渉及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医書、小说等。 出版者的名称有确切可靠依据的,要依实著录。例如,同治西宁新志,牌记明确题:“同治十二年七月宏州州院校刻” ,且纂者楊笃又为宏州書院院长,他在序中也说到宏州書院刻此志的情况,因此,就可定为宏州書院刻本。但有的牌记、扉页的依据就要综合考虑。例如,有一部書,其牌记、扉页均题:“光绪十七年孟春刊,板存桂林書局” ,很多書目均著录为:“清光绪十七年桂林書局刻本” ,实际正确的著录应为:“清光绪十七年刻本” ,桂林書局是板子刻好存放处

14、,不能作为版刻主持者。因此要注意,藏版处不能作为出版者名称,将藏版处如“本衙” 、 “谷仓”等作为出版者名称,这种情况很普遍。有的書出版者名称确切的,如不能得到反映,就会大大影响其版本价值了。出版者名称通常是依靠牌记、扉页、序文、跋文中的依据来判断著录,但古籍的情况较为复杂,要有反常规意识,要到其他处查找,综合考虑。有时会出现在卷端、版心或其他卷文内容后。例如,本馆所藏的西域闻见录,系光绪二十四年陸贻琬抄本。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版本主持者项就没有反映出来,此書卷端正文下题:“长白七十一椿園著” ,七十一是作者,其字椿園。而卷端右下角又题:“光绪二十四年陸贻琬抄” ,容易忽视,故著录时要仔细查找

15、,审慎考定。4、版本类型的著录 :是指一部书的制版种类和印刷的方法。自图籍产生以来,特别是自从版印图籍产生以来,从内容、性质、形式等衍生出很多版本类型和版本称谓。按照写刻的不同情形,可分为稿本、写本、抄本、影抄本、刻本、重印本、重修本、增修本、递修本、活字印本、套印本、石印本、彩绘本等等。版本类别方面,其概念及区别教材上都有,我就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版本类型的著録涉及种类、修版、重印等因素,客观正确的著録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仅挑选几种,从著录的角度谈一谈所要注意的现象:重修本的著录:在原雕版基础上,对一些字句或个别内容进行剜改后印刷成的本子。也称为修补本或修补版。古書版片,由于多用梨、枣等硬木,

16、故可流传使用上百年乃至几百年。其间很多原因,又很容易造成版片的缺损。所以再要进行印刷时,对其中缺损的版片就得重新加以修补,这种情况,在版本著录就称为“某代某朝某年刻某代某朝某年重修本” ,例如:明万历刻刘应举重修本;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清顺治十三年重修本。修过的本子与原本会有明显的不同,墨色、字体,甚至于有时修过的版片还刻有修补的年份和修补工匠的姓名,但有时重修依据不太容易寻找。例如,湖北下荆南道志二十八卷,有一个版本应为“清乾隆五年刻嘉庆二十一年重修本” ,有的书目著录为“清乾隆五年刻本” 。其依据虽有鲁之裕乾隆五年序称“越一年梓成” ,但此书卷二十七第九页末有陈延桂嘉庆二十一年跋 ,且称“版存道库中,今则残毁者逾百卷,余为捐廉补刻之复成完书” ,显属破损版片修补,且内容亦来增加,属典型重修本范畴。 重修本著录要细致考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