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4773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讲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正确评价中国资产阶级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主要说明中国资产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他们为挽救中国、寻求国家强盛的英勇斗争,同时揭示出无论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辛亥革命时近代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但同样解决不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问题,不能不让位给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历史经验,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历史的根据。重点与难点:1、 洋务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2、 戊戌变法与上层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3、 辛亥革命,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4、 如何看待近

2、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5、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6、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英勇斗争及其继续奋斗的失败。学时安排:4 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索国家的出路,不同的阶级都曾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虽然建立了农民政权,但是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历史地落到了资产阶级的肩上。一、 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PPT】 (一) 洋务运动18401842 年的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的第一次军事冲突,结果“天朝上国”败给了蕞尔岛国。以魏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但在鸦片战

3、争后的 20 年并没有引起注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烽火使侵略者的足迹不仅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延伸到东北,而且咸丰帝仓皇逃离京城,皇家园林圆明园被抢掠一空。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如恭亲王奕及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认识到要保持清朝的统治,须在军事上和工业技术等方面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在他们的领导和推动下,展开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各抒己见: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洋务派会获得什么评价?他们的工作好开展吗?【PPT】材料一: 窃臣等酌拟大局章程六条,其要在于审敌防边,以弭后患。然治其标而未探其源也。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

4、,必先练兵。 奕:八旗禁军训练枪炮片 (1861)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861 年)从奕和曾国藩的两个奏折,可以分析洋务运动的初衷和目的。 【PPT】 洋务运动是指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自救运动。它肇端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告一段落。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制造枪炮船舰、编练新式海陆军、兴2办

5、近代工矿交通、举办新式学堂、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主持者对西方国家和西学认识的深化,洋务运动的重点前后有所不同。前期(60 年代至 90 年代)以“自强”为主,重在创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军队,力图建立一套新的防务体系;后期(70 年代至 90 年代)除继续进行“自强”活动外,又在“求富”的口号下,逐渐兴办工矿、轮船、电报、铁路和纺织等民用工业。同时,还举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和翻译西方书籍等等。洋务运动的产生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中外关系的新调度和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诸多因素汇聚的结果。作为一场自救运动,它体现了清政府应付历史变局的一种抉择。第二次鸦片战争

6、后,在清政府内部,一部分倡导和推动洋务运动、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起初人数不多,但都是清政府中握有实权的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奕,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等人为代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张之洞等。洋务派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只是对时局的看法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一致。洋务派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他们的主观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统治;第二,他们的办法是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这两个特征缺一不可;缺了一个,就不能称之为洋务派。观看视频,认真思考,洋务运动进行了 30 年最终失败了,改革开放也进行了 30 年,却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

7、的变化。比较两个 30 年,你能得到哪些启示?【PPT】(二) 洋务运动的评价【PPT】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亦即近代化的进程,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洋务运动时期,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3、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中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开始变化,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社会风气的改变。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PPT】“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8、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糊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茸,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茸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 李鸿章【PPT】(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就在洋务运动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在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同时,中国社会还出现了一批商办企业。据统计,自同治年间到光绪二十年,除缫丝业外,约有 80 个企业。 【PPT】这些企业主要是日用轻工业,一般规模较小,资本大都

9、在 10 万元以下,有的只有几千元,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比起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力量是微弱的。但有了这些商办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出现了。 【PPT】(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PPT】中国民间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决定了它具有若干鲜明的特点。1、从产生的基础看,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工场阶段才进入大机器生产阶段,它有西方资本主义现成的机器工业可以领奖,不必再经过充分发展的手工工场,不是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发展下来的。2、从产业部门产生的顺序看,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由加工业主要是棉纺织业开始,然3后是采矿、冶金等能源、钢铁工业,最后是交通运

10、输业的发展顺序不同,各产业门类是差不多同时出现的。3、从规模上看,绝大多数企业资本额少,规模小,大多在 10 万元以下,少的只有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少数规模大的也不过三四十万元。与洋务企业和外交企业动辄败坏万元上百万元的投资额相比,显得十分微小,而且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不高。4、从分布地区看,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邻近的地区。这些地区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首当其冲,自然经济解体时间较早,速度较快。至于各不同产业门类集中在这些地区的原因,则又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便利出口,如缫丝业;有的是为外商在华轮船服务的,如机器修造业,自然要设在通商口岸;有的是为了交通运输、获得原料和技术依赖的便利,还有

11、的是为了求得外国势力的庇护。可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因素。二、 戊戌改良运动【PPT】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个来源,一是由那些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另一个来源则是由那些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转变而来。这两部分人,形成中国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又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够独立富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彻底反侵略、反封建压迫的坚决性。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带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和一定程度的革命性,同时又带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动摇性。19世纪70至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反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由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来,著名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虬、陈炽、何启、胡礼垣等。他们早先大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有的还直接参加了洋务实践活动。不少人曾较多地接触过资本主义社会,对西方文明和列强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主张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初步提出了中国改革的方向和设想,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形成初期对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一)百日维新

13、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现的要求改变现状的早期维新思想,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在战后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一股新的社会思潮。作为新思潮的鼓吹者,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对封建的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并对洋务运动的缺陷与弊端,给予了揭露和反思。他们认为:只有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才能够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维新思潮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发展,终于催生了一场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个运动的领导者是以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提出了维新变法的主张,所

14、以也称为“维新派” 。维新变法是一场改革运动,势必会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双方因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论战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变法 。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 ,洋务派虽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是尽善尽美、不能改变的。维新派以进化论思想为武器,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所谓“祖宗之法”也势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他们以中国历史上典章制度特别是清皇朝本身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为依据,对此进行了论证。他们还批评洋务派的主张是4“变事”而非“变法” ,指出洋务活动的历史已经证明,洋务派所为并不能

15、使中国走向富强。第二,要不要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 顽固派与洋务派都要求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反对提倡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顽固派认为兴民权、设议院必将导致天下大乱,所以“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万不可变通” 。洋务派也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断言“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维新派则援引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并从中国历史上先进的思想家那里吸取了有益的养料,对封建的“君权神授”论进行了批判。他们宣传“天赋人权”理论,指斥专制君王为窃国大盗、独夫民贼,并指出封建的君主专制是中国贫弱的根源。他们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16、,才能使“国家无难决之疑,言路无壅蔽之患,内政即清,外侮不作” 。第三,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顽固派彻底排斥西学,坚决维护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洋务派虽然赞同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又特别强调要把封建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儒家的四书五经、封建的纲常名教作为立国之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维新派则批评科举制“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 ,是造成国家贫弱的重要原因。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废八股、兴学校,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并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这次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强占胶州湾。12月,康有为从上海赶到北京,慨然写就上清帝第五书 ,希望光绪皇帝发愤图强, “明定国是” 。光绪帝十分振奋,传命让康有为书面奏陈他的变法建议,并进呈他撰写的日本变政考和俄大彼得变政记两书,同时传谕总理衙门大臣,今后康有为如有条陈递上,要即日进呈。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光绪帝决定利用不断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