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铭学术年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46285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广铭学术年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邓广铭学术年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邓广铭学术年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邓广铭学术年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邓广铭学术年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广铭学术年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广铭学术年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鄧廣銘學朮年表鄧廣銘,字恭三。1907 年3 月 16 日生于山東省臨邑縣齊家庄。1913 年,6 歲。入讀私塾,歷時七年半。1920 年,13 歲。秋,考入臨邑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在學三年。在校期間首次接觸到新文化思潮。初讀胡適文存 , “胡適、陳獨秀、錢玄同、周作人這許多參加新文化運動的主將的名字,也都在我的腦子里占有了地位。 ”(自傳 )1923 年,16 歲。夏,考入設于濟南之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與后來成為著名詩人、文學家的臧克家、李廣田等結為同窗好友。在熱心于新文化運動的校長王祝晨倡導下,閱讀大量介紹新思潮的報刊雜志,如創造月刊 、 京報 、 語絲 、 現代評論等校方還特地延請了北

2、京大學的教授如沈尹默、周作人、梁漱溟、王星拱等人來校作短期講學,使學生們的眼界大為開闊。1924 年,17 歲。秋,加入由高年級同學創辦之“書報介紹社” ,得以恣意瀏覽南北各地所出之新書,受到了“真正的啟蒙教育” 。對歷史上一些建立了大功業、具有高亮奇偉志節的英雄人物起了無限憧憬之情,并且了解到治史考史工作之大有可為,對于其后的治學道路,起到了一些導向作用。1927 年,20 歲。秋,升讀后期師范(相當于高中)二年級。因反對軍閥任命之守舊派新校長,參與發起全校學生罷課,被開除學籍。是冬至北平,旁聽北京大學英語課程。1928 年,22 歲。夏,因學費無著,返回山東。四處謀求職業。1930 年,2

3、3 歲。秋,前往北平,一方面在北京大學旁聽一些課程,一方面入讀一私立中學畢業班,以期取得高中畢業文憑,報考大學。1931 年,24 歲。夏,報考北京大學,未被錄取,考入輔仁大學英語系。1932 年,25 歲。在輔仁大學讀書期間,為周作人學朮演講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做詳細記錄,9 月由北平人文書局出版。夏,考取北京大學文學院史學系。教授中名家累累,有胡適、傅斯年、孟森、錢穆、顧頡剛等人,極一時之盛。1933 年,26 歲。北京大學在讀。與北大英文系學生李廣田、師大中文系學生王余侗等共同編輯文學刊物牧野 ,于該刊發表創刊號題詞及雜文、文學作品多篇。1934 年秋至 35 年夏,北京大學三年級。與同班同

4、學傅樂煥、張公量共同為天津益世報主編讀書周刊(名義上由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毛子水主編) ,開始于天津大公報圖書副刊 、 國聞周報及益世報讀書周刊等報刊發表書評等類學朮文章。1935 年秋至 36 年夏,北大四年級。選修胡適“傳記文學習作”課,以陳龍川傳作為畢業論文,獲指導教授胡適贊賞。大學畢業。留校任文科研究所助教,與羅爾綱合作整理所藏清繆荃孫藝風堂之金石拓本,并協助錢穆先生整理校點為講授“中國通史”而搜輯之資料(亦即后來錢穆所撰國史大綱之“長編” ) 。1937 年,30 歲。辛稼軒年譜及稼軒詞疏証總辨正刊出,獲得胡適、陳寅恪、夏承燾等大家之好評,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研究資助。七月盧溝

5、橋事變后,北平為日寇占領,北京大學決定南遷。轉往“北平圖書館”繼續研究工作,受到趙萬里先生多方幫助。1938 年,31 歲。夏,于北平西北城寓廬撰成辛稼軒年譜編例秋,應北京大學師友召邀,准備南下赴昆明西南聯合大學。1939 年,32 歲。編寫完成稼軒年譜 、 稼軒詞編年箋注初稿編成辛稼軒詩文抄存 。夏,自天津遵海而下,經上海、香港、越南繞道前往云南昆明,任北大文科研究所高級助教。途經上海,拜謁任教于之江大學的夏承燾先生。是冬,夏承燾為稼軒詞編年箋注作序,稱“予友鄧君恭三治文史,然于遞嬗之故,出其緒余,為稼軒年譜 ,并箋其詞,曩余獲見一二,驚為罕覯。頃恭三自北平游滇,道出上海,乃得讀其全稿。鉤稽

6、之廣,用思之密,洪興祖、顧嗣立之于昌黎,殆無以過。 ”1940 年,33 歲。春,完成稼軒詞編年箋注例言于昆明青云街靛花巷北大文科研究所。旁聽陳寅恪先生課程,實際上成為助教,日夕親其謦。 “這對我來說,收獲之大確實是勝讀十年書的。從陳先生的處事接物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學者的風范” (自傳) 。在昆明期間,與毛子水先生切磋往來頗勤。12 月,隨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遷往四川南溪縣李庄鎮。此后兩年間,從事于宋史部分志、傳之校正工作。1942 年,35 歲。春,應聘前往重慶,任中國文化服務社編審,主編讀書通訊 。發表 抉原匡謬 、 評周谷城著中國通史 。1943 年,36 歲。秋,由傅斯年

7、先生推荐,受聘于內遷重慶北碚之復旦大學史地系,任副教授,講授中國通史等課程。宋史職官志考正自序與凡例發表。同年, 陳龍川傳由重慶獨立出版社出版。1944 年,37 歲。是秋,帶領復旦大學史地系高年級學生參觀在重慶舉行之文物展覽,曾昭親自解說,李濟作總結報告,學生獲益良多又徇學生之請,請傅斯年、郭沫若至史地系作學朮演講。韓世忠年譜由重慶獨立出版社出版, 陳龍川傳再版。發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故事考釋 、 宋太祖太宗皇位授受問題辨析 、 辛稼軒交游考 、 宋史許及之王自中傳辨正等篇文章。應重慶勝利出版社之約,撰寫岳飛一書。再回李庄,搜集有關岳飛資料是冬,岳飛寫成。1945 年,38 歲。任復旦大學史地

8、系教授。“八一五”抗戰勝利之日, 岳飛印出發行。 “這兩件事情的巧合,使我永遠難忘。”(自傳 )國民政府任命胡適為北京大學校長,在其未回國就任前由傅斯年任代理校長。應傅斯年先生邀約,決定回北京大學史學系任教。1946 年,39 歲。5 月 7 日,由重慶飛返北平,自次日起,應代理校長傅斯年要求,協助工作,成為北京大學校長辦公室無聘書、無薪給之兼任祕書8 月,校長胡適就職后,仍兼任校長室祕書。10 月,任天津大公報副刊文史周刊執行編輯(胡適主編) 。同月北大正式開課,任史學系副教授,講授中國通史及隋唐五代宋遼金史課程。1947 年,40 歲。發表宋史岳飛、張憲、牛皋、楊再興傳考辨 。同年出版辛稼

9、軒年譜 (上海商務印書館版,1957 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78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 稼軒詩文抄存 (上海商務印書館版,1956 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杜、1979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香港中華書局重印) 。1948 年,41 歲。發表宋史職官志考正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陳寅恪為之作序,稱譽云:“其用力之勤,持論之慎,并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其神思之縝密,志愿之果毅,逾越等倫。他日新宋學之建立,先生當為最有功之一人,可以無疑也。 ”完成宋史刑法志考正 。協助胡適、黎錦熙訂補齊白石自述編年 ,自白石詩草及其朋輩的著作中搜輯出有關白石生平的資料,與二先生共同寫成齊

10、白石年譜 。發表漢武帝的“王霸并用”的治朮 、 西周初年的封建 、 北宋舊黨人士的“兩截底議論” 、 辛稼軒晚年的降官和敘復及揭發“國定錯誤”廢除“國定課本” 等篇文章。1949 年,42 歲。2 月,北平和平解放。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 月初,將齊白石年譜定本寄交已經離開北平的胡適。3 月,與胡適、黎錦熙合編之齊白石年譜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2 月, 宋史刑法志考正發表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1950 年,43 歲。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1951 年,44 歲。參加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學習運動。由是年起,北大史學系、清華歷史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為天津大公報編

11、輯史學周刊 ,代表北大史學系參與其事。秋,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之文理學院各系與北京大學合并,北京大學遷至燕京大學原址,史學系改稱歷史系(由翦伯贊擔任系主任) 。此后多年間講授隋唐五代史 、 宋遼金史 、 宋史專題及史學方法論 、 唐宋農民戰爭史等課程。發表論岳飛 、 論鐘相、楊么的起義和岳飛的絞殺起義軍等文章。1952 年,45 歲。發表論王莽的代漢和改制 、 試談唐末的農民起義等文章。1953 年,46 歲。是年大公報停刊, 光明日報創辦史學專刊,在范文瀾、翦伯贊領導下,由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負責編輯。仍代表北大歷史系參與其事。王

12、安石一書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發表“銅活字”和“瓢活字”問題 、 翟讓究竟是在哪一年起義的等文章。1954 年,47 歲。任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因批判胡適之唯心主義,批判胡風之“反革命文藝思想” ,學校停課甚久,于其間將舊著岳飛大加修改,易名為岳飛傳 。發表唐代租庸調法研究 、 愛國詞人辛稼軒等文。1955 年,48 歲。出版岳飛傳 (北京三聯書店版) 。1956 年,49 歲。由周一良、張芝聯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在稼軒年譜 、 稼軒詞編年箋注初稿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撰成二書之題記 。辛棄疾(稼軒)傳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表遼史兵衛志中“御帳親軍” 、 “大首領部族軍”兩事

13、目考源辨誤等文章。1957 年,50 歲。夏, “反右”運動起,學校停課數月搞運動。稼軒詞編年箋注出版(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版,1962 年上海中華書局、1978 年、1993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發表論趙匡胤 、 評向達教授著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等文章。1958 年,51 歲。參加“雙反運動” (后改為“拔白旗運動” ) ,歷史系集中批判“資產階級史學觀點、資產階級史學方法” 。因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年代學、職官制度、歷史地理與目錄學為研究中國歷史的“四把鑰匙”而受到批判。 “歷史系學生以鋪天蓋地的大字報要拔掉我這面白旗。結局是宣布不許我再上課。 ”(自傳 )光明日報史學專刊改由北大歷史系獨

14、負編輯之責,專刊之領導仍為范文瀾、剪伯贊二人,由鄧廣銘、田余慶、陳慶華、張寄謙四人任執行編輯,實際上以鄧廣銘為此四人小組之組長。1959 年,52 歲。郭沫若、翦伯贊相繼在光明日報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引起學朮界討論與關注,旋即在史學上引起了關于如何評價曹操的一場討論,影響及于全國。后因陳伯達的干預而中止。參加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設計工作。與王振鐸合作,為科學出版社中國古代科學家一書撰寫蘇頌篇(1963 年修訂再版) 。1960 年,53 歲。參加由周揚領導之全國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建設之討論會。1961 年,54 歲。翦伯贊在全國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建設討論會上接受編寫中國史綱要之任務,其后即以全力編寫該

15、書之宋遼金史部分。發表也談關于岳飛和趙構的一段資料 。1962 年,55 歲。年初,于蘇州“南林飯店”討論中國史綱要稿是冬, 中國史綱要之宋遼金史 、 元明清史部分由人民出版社先行印出。1963 年,56 歲。恢復為學生講課資格。在光明日報史學專刊上刊出孫達人批判“讓步政策”之文章,繼而引起一場討論。發表南宋對金斗爭中的几個問題及唐宋庄園制度質疑等文章。1964 年,57 歲。秋,至順義縣天竺公社樓台村參加“四清運動” (“四清”即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又名“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 。1965 年,58 歲。夏,由順義縣返回北京。11 月 10 日,姚文元在上海文匯報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京滬各地逐漸展開批判吳的運動,揭開“文化大革命”序幕。因完全不了解這一運動的來龍去脈而感到茫然。1966 年,59 歲。5 月 25 日,聶元梓等人在北大貼出題為“陸平、宋碩、彭云,你們到底要干什么?”的大字報,6 月 1 日人民日報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發表,全國性史無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高等院校一律“停課鬧革命” 。旋被指為“反動學朮權威” ,免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