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40320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txt 花前月下,不如花钱“日”下。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别和我谈理想,戒了!中医古籍大全-妇科秘书书名:妇科秘书作者: 朝代: 年份: 脉法属性:经曰妇人手少阴动甚者,妊子也。又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寸洪而尺大。又尺中之脉, 按之不绝者,妊娠也。按妇人带证,足少阴脉亦多滑利,颇似孕脉,然必与手少阴脉动相应,方为妊子, 否则为带也。 凡妇人怀孕,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此必然之理也。然亦有中年受胎,及血气 羸弱之妇,脉见细小不数者,但于微弱之中,必有隐隐滑动之象,此即阴搏阳别之谓,乃妊娠之脉也。 但胎孕之脉数,劳

2、损之脉亦数,然损脉数中兼弦涩,胎孕数必兼和滑。此几证中,邪气、胃气之异,一诊 便知。再加审之以证,则显然而明见者也。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嗣。妇人经脉不见行,其脉 微滑带数意。身虽有病脉无邪,不涩不伏不弦劲。寸微关滑尺数形,流动往来雀啄利,两手关脉大相应, 胎已有形无差异。右尺左寸滑见形,症别一男又一女。又云左寸浮大男,右寸沉细称为女。滑疾按散三 月胎,但疾不散五月母。八九十月疾数无,亦有始终洪数妇。胎脉弦牢滑利安,沉细而微归泉路。若 脉沉细腹微疼,虽有形如怀抱瓮。腹满不动是为奇,独冷脐下翕翕动。更兼早暮尺不同,大小浮沉无定 论。或动或止或有无,此是鬼胎脉现症。连诊数日皆如此,补气活血何

3、须问? 女子二七天癸至,调经察脉要分明。两手尺脉皆沉伏,此病分明是闭经。肝大肺小应有子,两 尺不断滑方真。心肾俱旺知是孕,肺大肝小孕不成。左寸滑实为男脉,右尺沉滑女现形。肝肺俱浮胸 膈痛,两关沉紧腹中疼。一月一行为经信,或前或后要留心。先期而行为血热,后期而至是寒经。 经来疼痛为气滞,行后而痛气之虚。其色黑者多实热,淡白而来痰所凝。烟尘黄水血不足,紫色由 来风邪侵。行经之时宜慎重,若有忧郁血必停。走于腰膝多疼痛,散在四肢则不仁。停于血海生 寒热,逆上冲心患战惊。此是调经真妙诀,医人熟记信有灵。 妇人尺中脉滑,女经不调,且有带、淋之症;关中脉涩,天癸已断,宁非郁塞之 。左寸滑而 左尺大,怀子之兆

4、;左尺数而左关微,有儿之征。左寸带纵,两男之祥;右寸带纵,双女之喜。左 关左尺脉皆大,心脉流利必三男;右关右尺脉皆大,心脉流利必三女。然三部有一部之滞,未宜 遽许为胎;各脉无一脉之顺,何敢轻言是孕。子死母存,尺浮而寸沉;母亡子活,尺涩而寸伏。 盖子系于肾,尺浮则子无生气;母系于肺,寸沉则母有生机。子系于尺,尺涩而子之气不散;母系 于寸,寸伏而母之根已离。沉细之脉,胎欲离经;浮滑之脉,胎将即产。腹疼腰痛,定然作降; 浆来胞破,未可言生。身重体寒面又青,脉无可畏;心烦血燥舌兼黑,脉断堪忧。子母难留,唇 口沫出;娘儿全活,面白颜黄。新产脉缓,自存胃气;新产脉滑,未损脾阴。实大既形,定非佳 兆;弦急兼

5、现,岂是祥?沉小实为顺候,涩促半作返观。脉微何足害,尚可回阳;脉洪反宜愁, 最嫌逆冷。欲知有妊,尺中滑疾。左尺沉实,男子脉形;右尺浮大,女脉是实。左右俱滑, 定生两男;左右俱浮,二女脉真。左尺偏大为男,右尺偏大为女(大者如突状) 。又左尺浮大者为男,右尺沉细者为女。 若脉来断续虚弱者,月水不利也。 妊娠脉其人能食身无苦,容饰如常是妊定,孕真带呕头昏闷。此时停痰恶阻病,急宜正胃与 消痰,固血安胎全两命。若还腰腹俱疼痛,日夜咽干潮热盛,多眠恶食倦昏沉,此属经凝却非妊。 行经三忌属性:一行经感冒风寒,不宜发汗,又不宜速用发散药,必俟经血行尽,方可服解表退热之剂。如 羌活、麻黄、桂枝、防风、细辛之类。

6、 一行经之时,不亦多浴冷水,恐患四肢麻痹;又不宜多饮冷水,恐伤肺气,必患声哑咳嗽, 无药救治。 一行经不宜饮酒,恐引血妄行四肢;又不宜郁怒太甚,恐经血必停,变成闭经;又不宜骤 用补药,恐致蓄血,或四肢疼痛,或五心寒热。 x 调经奇方x 归身钱半(酒洗) 陈皮(七分) 真川芎(八分) 白芍(一钱酒炒) 大熟地(钱半) 丹皮(七分) 延胡(七分醋炒) 吴萸(滚水泡,去黑水,去蒂梗,酒炒二分) 香附米(钱半酒炒) 白茯苓(八分) 经行先期三、五日色紫者,加条芩(酒炒一钱五分) ;经行过期色淡者,加官桂五分,炮熟黑姜 五分,艾叶醋炒,五分,引用生姜一片,水一碗,煎至八分,空心温服,渣再煎,临卧服。此药

7、俟 经行时服起,连用四剂,到次月经再行时,再服四剂,往后对月,可坐喜生男矣。 x 调经主方x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白芍(酒炒二钱) 酒蒸地黄(三钱) 甘草 四制香附 陈皮(各一钱) 生姜(二片) 先期而来,血热也,本方加酒炒黄芩、酒炒柴胡、丹皮各一钱;后期而至,血虚也,本方加蜜 炙黄 、土炒白术、白茯苓、杜仲、故纸各一钱;经来痛甚,气滞也,本方加桃仁、灵芝、红花、元 胡各一钱;经来痛甚有痞块,加三棱、莪术、山楂核俱用酒炒,各一钱;经行作痛,用八珍汤加 吴萸、故纸、小茴各一钱;血淡不红者,痰也,本方加半夏、南星、白术、肉桂各一钱;经来多黑 块,实热也,本方加酒炒黄连五分,红花、丹参各一钱

8、;经来多黄水,血不足也,加白苓、黄 、 肉桂、人参、白术各一钱;经来手足酸痛,加桂枝、防风、秦艽各一钱;经来卒倒仆地,脉散,腮红, 火热肝也,不可认作中风、中痰,本方加胆草。桃红、柴胡、黄芩各一钱。 经水一月再行经水一月再来行,多因怒气损肝经,四物汤内加柴芩,川连增入更为灵。另 加知柏为丸服,滋阴降火治冲任。 脉与症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宜服八珍汤加杜仲、续断、五味子, 切不可作火治。 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或二十日,此血气败乱之症,当大补气血,不得以经早同治, 宜服十全大补汤。 一血热经迟,由妇人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何以验之?其

9、经来必多紫黑,腹兼微痛,宜服滋阴八味丸合四物汤。 一血寒经迟,阳气不足,生化失期,故过月也,何以验之?其经来色多不鲜,或涩滞而少,恶 寒喜暖,脉多微沉,此无火之症。宜服理阴扶阳四物汤 当归(二钱) 川芎(钱半) 白芍(酒炒一钱) 熟地(二钱) 黑姜(钱半) 肉桂(一钱) 吴萸(六分) 荜茇(五分) 经闭不行三候一则脾胃有损伤,食少血亏非血停,急宜补脾还养血,血充气足经自行。一则忧怒损肝经。肝火郁 闭经始停,开郁二陈汤急用,四制女圣丸亦灵。一则体肥痰滞壅,故令经血不能通,加减导痰汤作主。多服方知药有功, 未嫁愆期经忽闭,急宜婚嫁自然通。 经闭饱胀腹痛经闭饱胀有主方,皆用通经活血汤,丹皮荆芥川牛膝

10、,赤芍归芎生地黄,桃仁肉 桂与红花,泽兰枳壳生蒲黄,闭久忧中成痞块,更加莪术与槟榔。 崩症三候血崩之症分五名,赤者汁如洗绛形,黄如烂瓜流黄水,白犹鼻涕不留停,青则恰如青 靛色,黑乃紫黑血块凝。血未来时先发热,此因肝火内相浸,清肝凉血有主方,加味逍遥实可寻。血 虚气弱血来崩,归脾汤吃倍为灵。白崩之症另有方,八珍加减不须惊。绛色,肝火也;黄色,脾之湿 热也;白色,气虚也;红色,肝气盛也;黑色,肝脾实热。 一血来小腹微痛,归脾加小茴、吴萸各七七。 一妇人行经三日前,骨中发热,下血如崩,予用加味逍遥散,加知母、黄柏,每月服七、八剂, 三月全愈,原素有忧郁而致。 一妇人年逾四十,患崩症,白多红少,予用归

11、脾汤去木香,加阿胶、续断、淡吴萸、熟地(瓦炙 干) 、杜仲、故纸(盐水炒) ,十剂而愈。 赤白带下带下者,由湿痰流注于带脉,而下浊液,故曰带下,妇人多有之。赤者属热,兼虚兼 火治之;白者属湿,兼虚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补脾肾兼升提。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最要分辨。 白带、白浊、白淫三种,三者相似,而迥然各别。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稠粘,此下元虚损也;白浊者,浊随小便而来, 混浊如泔,此胃中浊气渗入膀胱也;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后,而来亦不多,此男精不摄,滑而自出也。 崩漏带下危症 一崩带日久,纯下臭黄水,或带紫黑筋块,腥秽不堪者,不治。 一崩带腹满,不能饮食,不受参、术补益者,不治。 一崩带服大补剂

12、后,反加寒热口燥,面目足胫浮肿者,不治。 一崩带已止,少腹不疼,后变阴户肿胀,痛如刀割者,死期迫矣。 治妇人赤白带下,此丸神良(此症须当壮脾胃,升阳气为主) 马毛(二两椒和,伏火一宿。白马毛治白带,赤马毛治赤带) 龟甲四两(醋炙) 鳖甲(二两醋炙) 牡蛎(二两 火炙) 为末,醋水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日三服。为散尤妙。 气陷于下焦则白带,血陷于下焦则赤带。以涩药止之,则未尽之带留而不出,以利药下之,则 既损之中,又伤其下,皆非治也。马得干之刚,毛得血之余,血余可以固血,干刚可以利气,固 血则赤止,利气则自愈,此用马毛之意也。龟鳖、牡蛎外刚而内柔,离之象也,去其柔而用其刚, 故可

13、以化症,可以固气,化症则赤白之成带者,无复中留,固气则荣卫之行不复下陷,营不陷则无 赤,卫不陷则无白矣。 恶阻论属性: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妊娠禀受怯弱,中脘宿有痰饮,便有阻病,其症颜色如故, 脉息平和,但觉多卧少起,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恶闻食气,喜啖酸咸,或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 痰与清水,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愦闷,呕吐痰水,胸膈烦满,恍惚不能支持,此皆胃气弱而兼痰与气 滞者也。亦有素本不虚,而一受胎孕,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呕逆者。又有由经血既闭,水渍于 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及三月余而呕吐渐止。盖三月相火化胎之候,未能上食 于母,血气未用,五味不化,中气壅实

14、,其为郁滞痰火秽恶之气,尽冲于胃,所以有恶阻等症。以上 诸症,轻者不须服药,乃常病也;重者须少药调之,宜用加味参橘饮。恶阻兼腰痛者,防胎坠下,犹 宜二陈、四物,加条芩。白术和中理脾为主,不可升举,盖呕逆,气已上升,再用升药,则犯有升无 降,上更实而下更虚,益促其坠矣。再若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经 云“无阴则呕”是也。 x 加味参橘饮x 治孕成二、三月后恶阻,呕逆恶食,或头眩晕,倦怠者。 人参(一钱) 归身(酒洗) 白术(各二钱土炒) 半夏(八分制) 橘红 藿香 炙草(各 四分) 砂仁(三分碎) 竹茹 x 归原散x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不愈者。 人

15、参 川芎 归身 白芍 丁香 炙草(各五分) 茯苓 白术(土炒) 陈皮(各一两五钱) 半夏(一两制) 桔梗(炒) 枳壳(麸炒各二钱半) 共为细末,引用姜五片,枣一枚,每服三钱。方内丁香不若易以砂仁或豆蔻为稳,如果胃寒 之甚,用者亦详慎之。 胞漏并小产论属性:凡妊娠经水,壅之以养胎,蓄之以为乳,其冲任气虚。不能约制,故月水时下,名曰胞漏,血 尽子死。然亦有妊娠血盛,月信常来而胎不动。俗呼狗儿胎也。若以漏胎治之,则胎必坠;若不以 漏胎治之,其胎未必坠。亦有脉见滑数,而别无风热病,经脉如常,但较前略少,此因胎小,血盛 有余而然,俟迟至三、四月外,儿大能饮,经脉自止。又有壮盛孕妇,按月去血点滴,若无腰酸

16、胎 动,不须服药,此血气强盛,孕至四、五月后,自然经止。如孕妇虚羸,腰常酸痛,并胎动而按月 下血点滴,或下血不止,此非血有余,乃胎漏也。宜服加味补中安胎饮。又云胎漏多因于血热,然 亦有气虚血少。服凉药而下血益甚,食少体倦者,此脾气虚而不能摄血也,宜归脾等方加减。当以 脉候察之,凡坠胎之病,多在三、五、七月,如前次三月会坠,后必如期乘其所虚而亦坠,必预服 尊生安胎饮,或胎元饮加减用之,当服过七月,可无患矣。更宜戒房欲、气恼、劳役、 炙诸食,至 于顿仆伤动胎气,宜服胶艾安胎散。总属妊娠气血虚弱,胎元不固。盖气虚则提摄不固,血弱则灌 溉不周,多致小产。况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腑,腰痛则坠,不可不防。大凡妊娠三月后,尺 脉或涩或微弱,胎必不固,惟脉洪盛者,胎不坠耳。所以脉诀内云胎脉弦牢滑利安,沉细而微 归泉路。正此之谓也。总之,三月以前宜养脾胃,四月以后宜壮腰肾,补血顺气,佐以清热,此大法也。 x 加味补中安胎饮x 人参(一钱) 白术(土炒) 当归(各二钱酒洗) 川芎 黄芩(各八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