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歌的豪情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40202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歌的豪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边塞诗歌的豪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边塞诗歌的豪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边塞诗歌的豪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边塞诗歌的豪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塞诗歌的豪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歌的豪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塞诗歌的豪情作者:陈元德 来源:教发中心 发布时间:2014 年 04 月 28 日 点击数: 164 边塞诗歌的豪情星海实验中学 陈元德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能表现大唐帝国的盛世气象、也最能体现唐代诗人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一提起边塞诗歌我们会立即想到大漠孤烟、风雪漫天的奇异风光,铁马冰河、黄沙穿甲的军旅生活,边塞诗歌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宁为百夫找,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了初唐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表现的是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

2、壮丽无比,即使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而中晚唐时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诗人虽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甚至发出了“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终成万骨枯”的反战呼声。到了宋代,边塞诗歌的情感又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尽管诗人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由于古代边陲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之间的斗争分分合合,战战停停,戍边生活早就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细细

3、品味每一首边塞诗,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保卫疆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激励着侠肝义胆的不惜为国牺牲的英雄,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置生死于不顾,希望在伟大的戍边战争中实现自己一生建功立业的宏愿。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将士们在国家危难之时,慷慨赴敌,不顾生死,其一往无前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人类精神世界中一盏最亮的灯,是极其高贵、圣洁的,正因为这种高贵,才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二、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戍守边塞的生活是很苦的

4、,这种苦不只表现在自然条件上。分析起来,大致有:(一)揭露军中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将帅的腐败无能,不恤士卒。如高适的燕歌行中:“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里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国难当头,边烽吃紧,将士奉命出征。诗人用对比手法摆出事实,虽未下褒贬断语,但强烈的艺术效果已使人感到沉痛、悲愤,士兵在战斗中出生入死,而将军帐中却在歌舞升平,极尽声色之娱。两相对比,是多么不公平。因而全诗回荡着一股苍凉悲壮之气。还有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同样的表现了对将帅无能的不满。

5、(二)对战争的厌恶。“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战士命如草芥,即使阵亡也只能暴尸荒野,其凄惨已到了字字是血声声是泪的程度,对统治者对战争的抨击与厌恶昭然于纸上了。(三)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在北方,边塞天气恶劣,军中生活极为艰苦。战士们不仅要御敌,还要忍受大自然带来的苦难。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就写了轮台秋冬的天气状况:“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怒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士们走在这样的天气里,“风头如刀面如割”,而且,“马毛

6、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这正是戍边将士生活的写实,其艰苦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三、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将士们戍守边塞,久而不归,曾引起征人无限的乡愁和思妇苦苦的等待。如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出征的士兵,多达三十万,在月光下行进,忽闻笛声,一齐回首。同时被一种巨大的力量牵曳着,走进心灵里最脆弱的区域,这种情绪再慢慢散开,氤氲于整个身体之中,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之中已然泪流满面了。其实,思念不只是征人的痛苦,同时也是思妇的痛苦。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思妇们痛苦的等待,战争有多长的历史,

7、思念就有多长的煎熬。久戍不归,生死不明,但还心存希望,却又盼不到那人。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曲折有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四、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的风情。由于边塞特殊的地理位

8、置,是边塞诗中描绘了其特有的风光和风俗、风物,给读者带来新鲜而奇异的世界,一些诗写了边塞的风光,如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描绘了北国草原壮阔的景色,雄浑的气象。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北国异域的奇瑰雪景。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北方壮阔的景象。还有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写的是诗人北游燕蓟时极目所见的营州少年的尚武风貌。边塞诗歌情感复杂,交织着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卫国

9、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其意象也非常丰富,主要意象有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画角、鸣镝、羽檄、金鼓、胡天、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多用比喻、夸张、拟人、用典、对比、象征、烘托、白描、渲染、虚实结合等手法展现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肃杀荒寒、阴沉肃穆、瑰丽雄奇、虚幻飘

10、渺、凄寒萧条、清新自然等美学意境。江苏高考中,最近 5 年都没有考查过。之前考过唐朝边塞诗人柳中庸的征人怨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 分)答: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 分)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典型的古代边疆之景,而马策与刀环很容易联想到征人的戍边战争生活

11、。(PPT 展示第一题答案)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12、。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怎不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

13、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色彩单调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由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怨情”(PPT 展示答案) 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它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需要我们用心去鉴赏去品味。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