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论述题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538112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伦理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行政伦理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行政伦理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行政伦理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行政伦理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伦理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伦理论述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题 12.结合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基本建设的实践,论述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1)行政人员的“自律”。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人员的内在道德规范。(2)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因为: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自律”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第二,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因为行政主体“自律”境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赋予了社会

2、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自律”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体现,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第二,一些行政人员道德“自律”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赖于外在的“他律”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5、为什么说行政伦理规范是主客观的统一?(1)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行政伦

3、理规范体现了人类对行政伦理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自觉规范,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创造性。行政伦理规范又是专门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规则和标准,所以对行政人员及其行为具有客观的制约性,它以普遍性的社会形式实现对行政人员个体任意行为的理性制约。(2)行政伦理规范在内容上客观的,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行政伦理根植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关系,是反映行政管理职业伦理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3)行政伦理规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形式,作为客观的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主观认识的结果,它必然包含着行政人员作为道德主

4、体的抽象、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并以行政伦理概念、行政伦理范畴、行政伦理判断等主观形式表现出来 1、如何理解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就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关问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询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和批评。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听取,给予答复,不得借故推诿、回避。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调动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第

5、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申诉、控告和检举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效方式,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督促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利用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可以推动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伦理监督,有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通过社会舆论的宣传、“曝光”等形式,可以充分弘扬正气,揭露腐败、渎

6、职等行政道德失范行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对照自身检查问题,可以对行政人员当中有可能做出错误行政行为选择的人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滥用。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价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区分各种不同舆论在性质和力度上的差别。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去旧从新的过程中,总是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面对可能带来甚至是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行政人员应通过倡导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去抵制和压倒错误的舆论,努力消除和减少错误舆论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

7、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是为了解决改革进程中在社会文化领域、社会舆论评价中由于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当前引导社会舆论的主线,同时,只有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评价作用,协调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2、联系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的问题,说明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设方向。(1)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机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评

8、价、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不对事”等问题。(2)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的方向。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是: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第二,有效的监督、评价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切实处于被监督、评价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价主体的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价的权利,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第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使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有明确具体的主体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3、结合实际,论述

9、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

10、关系对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4. 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你对政府信任关系建构原则的理解。(1)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利益一致性原则。利益一致是建立和维持政府信任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客观求实原则。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11、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对事实真实把握的基础上,在组织决策和公众间如实传递有关信息,并根据客观真实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和行为;第三,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要求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第四,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为了政府的整体效应而必须遵循的彼此配合协调的原则。(2)结合实际说明政府信任关系建构原则的意义。主要说明:上述原则是指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根据正确的原则去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合作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也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

12、其目标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6、我国现阶段的行政伦理规范关于廉洁奉公的内容有哪些?(1)廉洁奉公是行政人员必备的最基本的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行为的道德底线,这里廉洁和奉公互为前提,二者有机统一于行政人员的具体行为之中,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做到廉洁,必须奉公,做到了廉洁,也就做到了奉公,反之亦然。(2)廉洁的具体内容:第一,不贪;第二,不占;第三,不奢。(3)奉公的具体规定可归纳为:第一,忠于党;第二,忠于国家;第三,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第四,服从全局;第五,团结协作;第六,公正严明,一心为公。7、如何理解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

13、作用?(1)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类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历史选择了政府成为社会秩序的供给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员来实现。为保证行政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提供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2)制度保证的发展趋势。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的方向,实现德治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化和道德的制度化。(3)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保证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8、行政信念对行政人格的构成有何作用?(1)行政信念是激励行政人员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到的思想倾向。行政信念生成于行政管理实践

14、活动,它是行政人员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并进行深思熟虑之后所确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2)在认识论意义上,行政信念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对与现实相关联的未知领域的一种思想预期和美好憧憬,是行政文化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意识现象和一种最普遍的思维观念。行政信念是行政理性、行政情感、行政意志的综合与深化,它在行政人格中居主导地位,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起支配作用。(3)行政信念具有坚定感和稳定感。一方面,行政人员一旦确立了行政信念,就会始终不渝地遵循它来选择行为、履行义务,并以此作为评定自身和他人行为的标准。另一方面,行政信念是行政人员对外在世界的一种稳定的、长期的看法和认可,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5、和深刻的感情。在当前,行政人员应树立的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立党为公、执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文化信念理论相结合的必然要求。9、如何理解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行政管理中的责任体系可以分为三种,行政责任体系、法律责任体系、道德责任体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往往表现为制度性的责任设置,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僵化的特点;二者也表现出依据权力结构而对上负责任的情况,缺少对权力结构中向下负责的动力。行政责任与法律责任都是对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责任要求,如果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仅以承担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为行为标准,则无法满足公民对行政管理的多样化的需求,无

16、法适应丰富的行政管理活动内容,无法实现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同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本身也存在着某些冲突的可能性,当上级的命令、法律的规定等出现矛盾的时候,尽管依法行政是行政的基本原则,但在官本位的行政理念影响下,“唯上是从”往往是许多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选择。道德责任的存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道德责任的承担,能使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通过其自身的内在信念而发挥积极性,不再致力于如何避免责任的追究,而是致力于满足公民对行政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努力与动态发展着的行政管理实践保持平衡,最终实现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在上级的命令、法律的规定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以道德判断作为行政行为选择的原则。也就是说,除了对上级和法律监督主体负责,更重要的是,对良心负责。可见,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可以相互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最终要向道德责任转化。行政荣誉机制使三种责任更具有灵活性,是三种责任机制相互补充的融合剂。由于荣誉可以为行政行为主体带来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使得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即使道德存在没有达到较高的自觉追求荣誉的水平,也会为了某些利益而积极追求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