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剂配方的设计原则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52404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化剂配方的设计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磷化剂配方的设计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磷化剂配方的设计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磷化剂配方的设计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磷化剂配方的设计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化剂配方的设计原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磷化剂配方的设计原则1、磷化液的构成磷化是金属与稀磷酸或酸性磷酸盐反应而形成磷酸盐保护膜的过程。磷化液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如 Zn(H2PO4)2 以及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加速剂主要起降低磷化温度和加快磷化速度的作用。作为化学加速剂用得最多的氧化剂如 NO3-、NO2- 、CIO3-、H2O2 等。2、磷化的基本原理原则上说,当金属工件一旦浸入加热的稀磷酸溶液中,就会生成一层膜。但由于这种膜的保护性差,所以通常的磷化在含有 Zn、Mn 等酸性溶液中进行。以铁为例,当金属表面与酸性磷化液(以锌为例)接触时,发生如下反应:首先,钢铁表面被溶解Fe+2H+Fe2+ +H2从而使金属与溶液界

2、面的酸度降低,金属表面的磷酸二氢锌向不溶的磷酸锌转化,并沉积到金属表面形成磷化膜,其反应为:Zn(H2PO4)2+ZnHPO4+ H3PO43Zn(H2PO4)2+Zn3(PO4)2+4H3PO4同时基体金属也可直接与酸性磷酸二氢锌反应Fe+ Zn(H2PO4 )2+ZnHPO4+FeHPO4+H2Fe+ Zn(H2PO4 )2+ZnFe(HPO4)2+H2事实上,磷化膜是含有四个分子结晶水的磷酸叔盐。最终过程可以写成5Zn(H2PO4)2+Fe(H2PO4 )2+8H2OZn3 (PO4)24H2O+ Zn2Fe(PO4)24H2O+8H3PO43、磷化液中存在的动力学平衡磷化液的基本平衡方

3、程式3M(H2PO4)2 M3(PO4)2+4H3PO4此方程的平衡常数K=M3( PO4)2 H3PO44M(H2PO4 )23M 代表 Zn、Mn 等由上述议程式可以看出,常数 K 值越大,磷酸盐沉积的比率越大。而 K 值随一代和三代金属盐的金属的性质,溶液的温度,PH 值及总浓度有关。所以影响磷化液性能的至少有 PH值、游离酸度、总酸度、温度和金属性质。4、磷化液中的各组成的作用及影响4.1pH 值的影响成膜金属离子浓度越低,所要求的溶液的 pH 值越大,反之,随着成膜离子浓度的提高,可适当降低溶液的 pH 值。4.2 游离酸度的影响游离酸度指磷化液中游离磷酸的含量。酸度太低,不利于金属

4、基体的溶解,因此也就不能成膜。但如果酸度太高,则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溶解速度,也不利于成膜,甚至根本不会上膜。4.3 总酸度的影响总酸度主要指磷酸盐、硝酸盐和游离酸的总和,反映磷化内动力的大小。总酸度高,磷化动力大,速度快,结晶细。如果总酸度过高,则产生的沉渣多和粉末附着物多;如果过低,则磷化慢,结晶粗。4.4 酸比值 的影响酸比值是磷化必须控制的重要参数。它是总酸和游离酸的比值,以及表示总酸和游离酸的相互关系。酸比小,则意味着游离酸太高,反之,则意味着游离酸低。随温度升高,酸比值变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一般常温下控制在 2025:1。4.5 加速剂的影响4.5.1 氧化性加速剂氧化性加速剂有两

5、个十分重要的作用。1)限制甚至停止氢气的释出。这个作用限于金属/溶液界面处,决定磷化膜沉积的速度,是磷化液具有良好性能所必须的。2)使溶液中某些元素,特别是还原性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如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生成不溶性磷酸铁沉渣,从而控制磷化液中亚铁的含量。此外,还可以迅速氧化初生态氢,可大大减少金属发生氢脆的危险。4.5.1.1 硝酸盐的影响硝酸盐是常用的氧化剂,可直接加入到磷化液中。NO3-/PO43-比值越高,磷化膜形成越快。但过高会导致膜泛黄。单一使用 NO3-会使磷化膜结晶粗大。4.5.1.2 亚硝酸盐的影响亚硝酸盐是常用的促进剂,常与 NO3-配合的使用,以亚硝酸钠的形式加入到磷

6、化液中。但亚硝酸盐不稳定,易分解,用亚硝酸盐做促进剂的磷化液都采用双包装,使用时定量混合,并定期补加。含量少,促进作用弱;含量过高,则沉渣过多,且形成的膜粗厚,易泛黄。一般含量在 0.7-1 克/升。4.5.2 金属离子促进剂的影响磷化剂中添加金属盐(一般灵硝酸盐) ,如 Cu2+、Ni2+、Mn2+ 等电位较正的金属盐,有利于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细化,加速常温磷化的进程。4.5.2.1 铜离子影响极少量的铜盐会大幅度提高磷化速度。工作液中含 Cu2+在 0.002-0.004%时,使磷化速度提高 6 倍以上。但铜离子的添加量一定要适度,否则铜膜会代替磷化膜,其性能下降。4.5.2.2 镍离子的影

7、响Ni2+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磷化促进剂。它不仅能加速磷化,细化结晶,而且能提高膜的耐腐蚀性能。Ni2+含量不能过低,否则膜层薄;与铜盐不同的是,大量添加镍盐时,并无不良影响,但会增加成本。一般控制 Ni2+含量在 1.0-5.0 克/升。5、磷化液配方设计实例如设计总酸度为 40 点,NO3:PO4 为 1:1 的磷化剂时,其过程如下:5.1 物料的计算5.1.1 磷化液中酸浓度的计算0.140=C(磷化液中酸浓度)10C(磷化液中酸浓度)=0.140/10=0.4(mol/l)5.1.2 磷酸和硝酸浓度的计算3C1(磷酸浓度)+C2 (硝酸浓度) =0.4(mol/l )而 NO3:PO4

8、为 1:1所以 C1(磷酸浓度)=0.1(mol/l )C2(硝酸浓度)=0.1( mol/l)5.1.3 氧化锌的计算ZnO+2H3PO4= Zn(H2PO4)2+ H2O1 2C1(zno ):0.1=1:2所以 C1(zno) =0.05(mol/l)ZnO+2HNO3= Zn(NO3)2+H2O1 2C2(zno ):0.1=1:2所以 C2(zno) =0.05(mol/l)C(zno )= C1+ C2=0.05+0.05=0.1(mol/l)由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要配制 NO3:PO4 为 1:1,总酸度为 40 点的磷化溶液时,需要HNO3 0.1(mol/l) H3PO4 0.

9、1(mol/l)ZnO 0.1(mol/l)5.2 浓缩液的配制5.2.1 按上述的计算物料和所要求的浓缩倍数及磷化液的配制量,计算 HNO3 H3PO4 ZnO的用量,并根据实际使用物质的浓度换算成其质量和体积。5.2.2 将氧化锌用水调成糊状,并在不断的搅拌中依次加入 H3PO4、HNO3,并控制反应温度在 50-60。5.2.3 加入各种复配成分(促进剂:Cu(NO3)2Ni(NO3 )2;降渣络合剂:柠檬酸)5.2.4 为保持配制好的磷化液不出现析渣,加入适度过量的磷酸。5.2.5 将配制好的磷化液过滤。5.3 磷化液的使用5.3.1 按照适当的倍数将浓缩液稀释至使用条件。5.3.2 按照使用条件及工件状况,调整工艺参数至最佳范围。6、结论综上所述,配制磷化液应遵守的原则如下:6.1 溶液中金属离子(主要指锌、锰离子)含量越高,溶液所要求 PH 值越底;金属离子含量越低,溶液所要求 PH 值越高。6.2 喷淋磷化比浸淋磷化可以有更低的温度、浓度、更小的酸比值和更短的时间。6.3 喷淋磷化比浸淋磷要求更低的总酸,高的游离酸,低的促进剂。6.4 磷化液中,磷酸根过量越多,锌沉积越完全。所以要尽可能增加磷酸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