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2399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4、初步了解蔺相如的人物性格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2、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2、学习“ 完璧归赵” , 了解蔺相如的人物性格。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战国地图,师:在我国古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叫 战国时期,当时我国中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7 个国家: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燕国、韩国。而在这些国家中

2、比较大的国家是秦国。秦国常借资金的强大,拉拢其他国家攻打别的国家。今天拉拢这个国家攻打那个国家,明天又拉拢那个国家攻打这个国家。人们称它为“虎狼之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秦国与赵国之间。2、请你来读题。 (生读,师纠正)(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通过你的预习,文中“将” 、“相”、“和” 分别指什么呢?准确地书写将、相的名字。要求写正确、端正。“和”是什么意思?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他们之间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怎么和好的?)请带着问题自由的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或者不懂的词语请圈出来。2、交流不懂的生字新词。3、学习生字(要注意

3、“荆”字的结构, “怯”读 qie 第四声)(三) 、再次读课文,理清脉络,感受人物性格 1、抓关键词,归纳内容A这篇课文比较长,当我们读到比较长的文章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词,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一至十自然段,细心读,看看哪个关键词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完璧归赵)B出示表格,与这件事相关的人有谁?物有什么?C请大家四人一小组,用这种方法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五自然段和十六至十八自然段,看讲了哪两件事?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分别有哪些?(生汇报,填表)D请大家再结合这个表格,填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因为蔺相如()立了功,做上了():在()又立了功,做了() ,廉颇不服气,导致将相

4、不和,后来,廉颇听说蔺相如避着自己,为的是() ,很受感动,就() ,两人和好。小结:像这样把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叫“段意合并法” 。2、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师:蔺相如在“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两件事后,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最先的平民上大夫上卿,步步高升,真不简单啊!(【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可这样一来,他的职位比廉颇高了,引起了廉颇的不满。找出廉颇不服气的话读一读。朗读指导(愤愤不平的语气)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吗?1、

5、.默读第一段:让我们走进由秦王设计的这个骗局“完璧归赵” 这个故事,边读边思考:事情因什么而起?蔺相如是怎样面对这个骗局的?找出文中的话说说。2识破“骗局 ”。(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着急?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读读。引导对“ 秦王” 个性的了解。指导读出 “为难”的语气。(2)蔺相如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的?找出文中的内容读读。出示幻灯片自由读读。(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那十五个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个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A、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B、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

6、“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 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C、引导学生研读蔺相如所说的“如果就”和“如果一定” 两句话。听了蔺相如的这句话,你了解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D、胸有成竹地读读这段话。3以“骗”对“骗”。当蔺相如把和氏璧敬献给秦王后,他又是如何识破秦王的第二次骗局的?找出文中的

7、话体会体会。此时蔺相如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出示幻灯片。(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点给你看。”)这时我又发现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智慧超群,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的能力很强。)。拿回和氏璧后,蔺相如的第二策略是什么呢?往下读读你就会发现了。出示投影(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读完这段话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A、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蔺相如为什么能

8、 “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 撞” 。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C、读这句话,读出蔺相如的“理直气壮”。D、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说是要往柱子上撞。在他要撞却没撞的瞬间,他可能想些什么?此时此刻,一个怎样的蔺相如呈现在了你的眼前?此时的你还认为他是仅靠着嘴皮子轻易成功的吗?出示幻灯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

9、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A、将这句话改写成直接叙述的方式。(换一种说法)B、 这是蔺相如的借口!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出示幻灯片 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这是蔺相如所使用的第四策略。A、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B、为什么一直跟秦王谈“信用”C 、在蔺相如采用四步应对措施后,结果?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

10、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指导理解“只得、客客气气”从“只得 ”“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秦王的“ 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 客客气气” ,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说说你现在对蔺相如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 )后果是( )。四、课堂小练笔 内化人物形象读了“完璧归赵 “这个故事,从蔺相如在故事中说的话,以及他的一些行为,我了解到了他是一个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我会找机会跟廉颇说。朗读课文第 110 自然段。(四)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师: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关键词,知道了文章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同时用“段意合并法”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初步了解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那么题目中的将廉颇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五) 、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板书设计:18. 将 相 和蔺相如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渑池之会廉颇 负荆请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