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谱分析(三)紫外可见光的法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452328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光谱分析(三)紫外可见光的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一章 光谱分析(三)紫外可见光的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一章 光谱分析(三)紫外可见光的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一章 光谱分析(三)紫外可见光的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一章 光谱分析(三)紫外可见光的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光谱分析(三)紫外可见光的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光谱分析(三)紫外可见光的法(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二),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二),一、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四、紫外分光光度计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1,分子中价电子吸收紫外光产生电子跃迁形成紫外光谱。 因此,紫外谱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 产生紫外吸收的电子有:、(价电子)和n电子(非键电子)。,一、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2,一、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3,二、有

2、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二),4,s,n,p,n,吸收带的化分,1、当饱和单键碳氢化合物中的氢被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氧、氮、卤素、硫)取代时,产生什么现象呢? 例:甲烷峰:125-135nm CH3I峰:150-210nm及259nm CH2I2峰:292nm CHI3峰:349nm 助色团(Auxochrome):含n* 的基团,能使化合物的max红移的杂原子。 如-NH2,-OH,-SR,Cl。 红移(Bathochromic Shift):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蓝移(Bathochromic Shift):峰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二、有机化

3、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5,蓝移、红移、增色、减色效应图,2、不饱和脂肪烃及共轭烯烃 若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键的基团,产生什么现象呢? 产生*跃迁,化合物的max红移至紫外及可见区范围内,这种基团称生色团(Chromophore)。生色团是含有*或n*跃迁的基团。 例:甲烷峰:125-135nm,乙烯max=171nm 丁二烯(H2C=CH-CH=CH2) max=217nm,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6,p,p,p,n,n,n,n,n,n,n,n,p,p,某些生色团及相应化合

4、物的吸收特性,乙烯和丁二烯分子均产生了*吸收,但丁二烯分子*吸收所产生的吸收峰波长明显增加了,吸收强度也大为加强了,这是为什么呢? 简述如下: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键与键相互作用(-共轭效应),生成大键。由于大键各能级之间的距离较近(键的平均化),电子容易激发,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团作用大为加强,这就是乙烯和丁二烯分子均产生了*吸收,但吸收峰却不同的原因。,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7,这种由于共轭双键中-*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成为K吸收带从德文Konjugation(共轭作用)得名。其特点是强度大,摩尔吸光系数max通

5、常在10000-200000(104)之间;吸收峰位置(max)一般在217-280nm范围内。K吸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类等有关。例如共轭双键愈多,深色移动愈显著,甚至产生颜色。据此可以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这是紫外吸收光谱的重要应用。,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8,多烯的p p*跃迁, H-(CH=CH)n-H,3、芳香烃 芳香烃是指含有环状共轭体系(如,苯环)的一类化合物。下面,我们以苯和乙酰苯为例来讨论芳香烃化合物吸收光谱的特征。,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

6、吸收光谱法(二),9,以苯为例来讨论芳香烃化合物吸收光谱的特征:特征一,苯的吸收光谱含有两个强吸收 带E1(max:185nm,:47000 Lmol-1cm-1 ) E2 (max;204nm ,:7900 Lmol-1cm-1)。 苯的两个强吸收带E1和E2,是由苯环结构中 三个环状共轭体系的跃迁所产生的, 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10,特征二,苯的吸收光谱含有B吸收带或 精细结构吸收带(指在230-270nm处的 一系列较弱的吸收带,其中, max为256nm,为200 Lmol-1cm-1)。 苯

7、的精细结构吸收带是由*跃迁和 苯环的振动的重叠引起的。 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常用来辨认芳香族化合物,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11,二取代苯的两个取代基在对位时,max和波长都较大,而间位和邻位取代时,max和波长都较小。 例如:,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max=317.5nm max=273.5nm max=278.5nm,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12,如果对位二取代苯的一个取代基是推电子基团,而另一个是拉电子基团,深色移动就非常大。 例如,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max=269nm m

8、ax=230nm max=381,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二),13,4、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含有C=O基团。其主要可以产生n* 、* 及n*三个吸收带。其中n*吸收带落入近紫外或紫外光区。 醛、酮的n*吸收带出现在270-300nm附近,它的强度低( 为10-20 Lmol-1cm-1),并且谱带略宽。 当醛、酮的羰基与双键共轭时,形成了、-不饱合化合物。由于共轭,使* 及n*吸收带分别移至220-260 nm和310-330nm。这一特征来识别、-不饱合醛酮。,14,常用溶剂有己烷、庚烷、环己烷、二氧杂己烷、水、乙醇等。注意,有些溶剂,特别是极性溶剂,对溶质吸收峰的波

9、长、强度及形状可能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溶剂和溶质之间常形成氢键,或溶剂的偶极使溶质的极性增强,引起n*及*吸收带的迁移。 例如异丙叉丙酮( )的溶剂效应如表3-5所示。,三、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15,表3-1 丙叉丙酮的溶剂效应,三、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溶剂除对吸收波长有影响外, 还影响吸收强度和精细结构。 另外,溶剂本身有一定的吸 收带,溶剂的吸收不可忽略。因此,在溶解度允许范围内, 应该选择极性较小的溶剂。,三、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第

10、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16,与可见分光光度计不同之处: 可测波长范围为200-1000nm/200-400nm (1)光源:用氢灯或氘灯。 (2)单色器:用石英棱镜(或光栅)。 (3)吸收池:用石英。 (4)检测器:使用两支光电管,一为氧化铯光电管,用于625-1000nm范围;另一为锑铯光电管,用于200-625nm范围。,四、紫外分光光度计,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二),17,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1、定性分析 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比较未知物与已知标准物的紫外光谱图,若两者的谱图相同,则可认为该待测试样与已知化合

11、物有相同的生色团。 (1)官能团的检出及结构分析,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18,19,(2)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例,乙酰乙酸乙酯存在下述酮-烯醇互变异构体,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204nm处仅有弱吸收 在245nm处有强的K吸收带=18000,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20,又如 1,2-二苯乙烯 具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21,空间阻碍使共轭体系破坏,max蓝移,max减小。,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22,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23,4 定量分析 原理及步骤与可见光度法相同。 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法): 第一步:绘制吸收曲线,找出测定波长 第二步:配标准系列,测绘出标准曲线 第三步: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样品,测其A 第四步: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浓度。,返回,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作业 1、何谓助色团及生色团?试举例说明。 2、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推断上,紫外吸收光谱所提供的信息有什么特点。 3、紫外光光度计与可见光度计比较,有何不同之处?,第一章 光谱分析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二),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