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23007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姓 名: 车绍丽指导教师: 刘全志专 业: 汉语言文学年 级: 2010 级层 次: 本 科学习中心: 云南学习中心完成时间: 2013 年 5 月 5 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提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刘备,他们俩的性格和用人之道都存在异同,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人既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既豁达大度又心胸狭窄,这使他成为极富个性的历史人物。而刘备的忠义形象更反映了一种民族的集体文化心理。在用人上,曹操霸气,刘备义气。关键词:爱才 志向 狡猾 仁义 用人艺

2、术一、曹、刘二人性格中相似之处好结交天下智能之士,有理想远大,做事讲究谋略,常能吸取他人建议为己所用。勇谋兼备,赏识忠勇之士,善用人心,故能赢得众人拥随,人气很旺。(一)关于曹操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深知人是创业之本,“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得人才者得天下,所以一直把人才建设放在一切的首位,千方百计地广揽天下英杰。起事之初,他以宗族子弟组成核心力量;然后他多次下“求贤令”,并且“ 推心以待天下贤士 ”。荀攸、程昱、郭嘉等先后弃袁绍投奔前来,曹操视之如心腹,委之以重任,言听计从,信而不疑。曹操思贤若渴,爱才成癖,每得一英杰之士,便欣喜异常,如获至宝。他见典伟力大无朋,赞曰:“此古之恶来也!

3、”他昵称许诸为 “虎痴” ,并说 “子真樊哙也!”后得谋士贾诩 ,喜称“真我子房、陈平也!”其心喜意爱,溢于言表,形诸声色。他闻知袁绍谋士许攸夜半投奔,不及穿鞋,跣足出迎,屈身示敬,而纳“火烧乌巢 ”之计。他为了使贤士为己用,甚至不择手段。当他得知徐庶为刘备军师时,感叹道:“惜乎贤士归于刘备!”便以徐母为人质,硬是把徐庶弄到手;他多次征聘司马懿而不出,竟派刺客以刺杀相胁迫,司马懿不得不出仕。曹操对敌方的英杰也非常景慕,必欲得之为己用。他见杨奉部将徐晃威风凛凛,是一虎将,不愿以力拼之,派人将其说降。长坂坡恶战,他见赵云单枪匹马,在万敌丛中如入无人之境,连杀五十余将,不但不恨,反而赞叹“真虎将也!

4、”下令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对于关羽,更是仰其忠义,爱其神武;动之以情,结之以恩;雅意殷勤,煞费苦心,但他却未能感化关羽。当得知关羽封金挂印,千里寻兄时,他知道难以阻留,便赠金赐袍,亲自送行;关羽一路受阻,闯关斩将,曹操不仅不恼,反而遍行公文,命诸关放行。对曹操这一义举,裴松之评曰:“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而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 ”(二)关于刘备刘备三顾茅庐寻访隐居隆中的“ 卧龙” 诸葛亮, 是三国演义中极其精彩的一节, 也是刘备求贤若渴的最好写照。刘备三顾茅庐可谓心诚、志坚、行实。第一次, 刘备带了礼物与关、张齐赴隆中而扑了空。第二次, 他不顾张

5、飞的劝阻顶风冒雨再奔隆中, 结果又扑了空。尽管二次扑空, 刘备不仅毫无怨言, 反而决心更大了。就在他准备第三次再上隆中时,关羽对他说, 您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过份了。刘备却认为, 春秋时齐桓公为看望一个小臣, 前后去了五次才得见, 何况我们是去见一个有才能的人呢: 他还叮嘱张飞到了隆中千万不可失礼。这次, 诸葛亮正在家, 但又恰在草堂睡觉。刘备就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口等候, 自己则恭恭敬敬地拱手站在草堂台阶下, 足足等了几个时辰。由于刘备的不懈努力, 以自己的真情挚意打动了诸葛亮, 才使他求贤的宿愿一朝得偿。刘备三请诸葛亮, 最大的好处当然是自此有了经纶济世、能军治国的人才, 而在其他方面也因此而得

6、益甚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通过三顾茅庐, 以实际行动向各个阶层以至社会作了求贤若渴、敬贤礼士的最好表示,从而得到了四方有识之士、英雄豪杰的景仰, 礼贤下士的声誉大振, 给创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三顾茅庐, 是刘备得成气候的成功之举。二、曹、刘二人性格中差异之处(一)曹操曹操的奸雄品格和他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曹操有一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是他的处世哲学,也是他的恶德的核心,也是他的种种恶行的根源,并且逐渐形成他性格中“奸邪诈伪阴危凶残”的一面。小说第四回,写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情节,就是他的这种处世哲学最集中的表现。曹操谋刺董卓未

7、逞,在被追捕中逃到了世叔吕伯奢家。吕伯奢冒着隐匿逃犯、罪诛三族的大风险,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杀猪沽酒,盛情款待,而曹操仅以闻“磨刀之声”和“ 缚而死之 ”之语,竟疑心图己,杀其全家;尤其在明知误杀之后,为了自己的安全,又杀死了对他情深义重的吕伯奢。其凶残不义,以至于斯!每读至此,令人发指,切齿痛恨。(2)刘备刘备投奔刘表时, ,刘表待之甚厚,刘表死时托孤于他,并说:“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 ”刘备泣拜曰:“备当竭力以辅贤侄,安敢有他意乎?”刘表死后,伊籍劝他以吊表为名就便擒下刘琮,以夺取荆州,诸葛亮也极力怂恿。刘备垂泪说:“吾兄临终托孤于我,今吾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

8、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刘备不乘人之危,忠厚待人的秉性如此,故刘 琮 投降后,荆州军民不少归附刘备。当他率军和拥着数万名众向樊城撤退时,即使在曹兵快到的危机情况下,他也不愿抛弃民众逃走,这充分显示了他的仁厚爱民的性格和秉性。刘备在被邀入蜀的过程中,他趁驻守葭 荫关以拒张鲁之机,严禁军士,广施恩惠。后在进军成都时,他立起免死旗,对众将兵说:“汝川人皆有父母妻子,愿降者充军,不愿降者放回。 ”他取蜀后,又广施仁政,使东西两川,民安国富,天禾大成。正因为他能以仁结民心,因此人心归之,如小说第二回中,他一到安喜县, “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第三十回中他 治理新野, “军民皆喜,政治一新。

9、 ”百姓称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三、曹操、刘备用人之道本质区别(一)曹操知人善察,唯才是举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 ,多年激烈的战场争斗,使他深知人才的重要。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些词句充分表达了他尽揽天下贤才的恢宏气度。为了招揽人才,他多次发布求贤令 。在求贤令中,他列举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其中有出身微贱者,如当过奴隶得伊尹,曾为罪犯得付说,就职小吏得萧何和曹参,后来都成为名相,用以反对按出身、家世、门第任人得标准。有名声不好者,如杀妻求荣得吴起,胯下受辱得韩信,后来成为名将,用以否定仅凭操守取人得原则。有执政者得私敌,如管仲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

10、,管仲兵败被囚,桓公爱其才任其相,一匡天下,用以说明任贤不避仇等等。他明确表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说到做到,他对有“负俗之讥”得郭嘉, “简傲少文”的杜畿大胆使用,使其“ 终各显名”。对投降过来的有才能的人,他不计前嫌,量才使用,甚至委以重任。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为袁绍起草过讨曹操檄文 ,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归曹后,被任为司空军谋祭酒。张辽、徐晃本是战俘,进曹营后不仅未被歧视,反而因战功大获恩宠。为此,史学家曾评论:“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二)刘备:“惟贤惟德,能服

11、于人”1、选人不重多,而重精刘备在选人上不重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卓越之能力,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孔明出山, “隆中对”奠定了立国纲领,已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也应成为我们企业招聘时注意的重点。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存在种族地域歧视。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 。通过一系列人力资本组合,刘备组建了他的创业团队。开始了攻城掠地,创建了割据西域的蜀国。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备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信任,而不像曹操那样生性多疑,处处设防。充分授权也是刘备用人的一个

12、成功之处。三顾茅庐,请得孔明出山,刘备就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当时最优秀的执行官,有机会把才能挥洒的淋漓尽致。 桃园三结义后,刘备虽得了关张俩虎将,但个人势力仍是非常弱小,于是就先后投奔公孙瓒、袁术、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军阀豪强,但都又相继被出卖追杀,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这使他吸取教训,意识到如没有一位能谋略善统筹之高人,是不能取得长足持续发展的,所以就设了丞相之岗,然后广发英雄帖,四处揽才,最终锁定诸葛亮。这也是他在用人方面因岗设人,适才适所的体现。刘备还能取人之长,优势互补。关张赵黄马及诸葛亮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刘备注重平衡,岗位设置互不重叠,权责明晰

13、,使他的团队达到了最完美的人力资本组合,形成了核心的竞争力。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曹操也爱才,但同时也忌才,杨修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才气未能内敛,也是未能遇到一位开明的君主。刘备忠厚侠义,能善始善终。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 ,更有甚者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3、留人之策感情留人。刘备最善于作感情投资,以笼络人心,使自己的中坚团队牢而不破。通过“桃园三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建安五年,曹操攻打袁绍,擒获了

14、关羽,曹操对关羽渴募已久,便以礼相待,关怀备至,封为偏将军,赏赤免宝马,而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 ,最终还是弃曹奔刘,曹操想挖关公跳槽而未果;“三顾茅庐” “白帝托孤”又使孔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当阳长阪坡,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弃妻丢子仓皇逃命,赵云杀入曹军多个来回,最后救出刘阿斗,刘备却顺手将阿斗摔于地上,说“为汝孺子惜失吾一员大将” ,此情此景,谁不为感动?小结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按照艺术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奸雄的典型形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的奸雄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奸诈、自私、残忍、多疑的性格侧面,又有眼光远大、谋略出众、善于用人的雄才大略的一面。他是以奸雄作为性格

15、的主导方面。在曹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颟顸;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使的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使我们不禁被曹操这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刘备, 首先是一个宽厚长者, 是一个备受人民“爱戴” 的统治者, 因而他在用人方面也表现出其王者的气度, 即求贤若渴, 知人善任。其次, 刘备之所以要这样做, 能这样做, 除了其王者气度之外, 则主要的还是从实践中悟出的道理, 从教训中得到的启示。刘备用人之道的核心是用人唯亲,追求正宗嫡系,他为义气可以不顾一切;而曹操用人,权谋巧伪,害了许多人才,有恃无恐。曹操专权,刘备专情。他们两个,代表了中国古代两种不同君王的典型模式。刘备忠义精神的局限性表现在:具有浓郁的家族倾向。此种影响在今天也余温隐存。参考文献:(1)张大可:三国人物新传,华文出版社,2003 年。(3)张大可、许盘清:话说三国,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年。(4) 刘宋时期,裴松之三国志注。(6)罗贯中三国演义湖南岳麓书社2004 年 6 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