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试卷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1561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拟试卷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拟试卷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拟试卷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拟试卷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拟试卷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拟试卷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试卷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福州一中 林志强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蟹 六 跪 而 二 螯 , , 用 心 躁 也 。 (荀子劝学)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唯 见 江 心 秋 月 白 。 ( 白 居 易 琵 琶 行 )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 ( 李 商 隐 锦 瑟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 煜虞美人)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题。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

2、,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 。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哎出心乃已耳。 ”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

3、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 ”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板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 ”居顷之,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及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老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 ”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洞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2(选自唐才子传李贺)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

4、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卷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 承:接受B.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 举:推荐、选用C. 老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 ”信然 信:果真、的确D. 若少假行年,涵洞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假:授予、给予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3 分)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A. B. C. D.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

5、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贺是唐朝宗室后代,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传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3 分)译文: 非大醉吊丧,率如此。(3 分)译文: 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归 雁钱

6、 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 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注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 神话传说中湘江女神善鼓瑟,常在乐声中寄托了对舜的思念,故瑟声凄凉哀怨。3诗人为何质疑大雁的行为?大雁作何回答?答: 大雁答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艺术上有何特点?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曹操不喜欢祢衡,只给了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不满,借机击鼓骂曹。曹操大怒,怀恨在心,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实际上是想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祢衡到荆州,表面赞扬刘表,实际上讥讽他。刘

7、表大怒,将他杀了。 (三国演义)B.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 ,却仍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宝玉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只能晚上找了个机会央求老婆子偷偷带他到晴雯家看望。他见晴雯病势加重,枯瘦如柴,心疼不已。最后晴雯将自己贴身穿的旧红绫袄和宝玉的袄儿交换了,宝玉方悲痛离去。(红楼梦 )C.“咳!众叛亲离!我,吴荪莆,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人的!”他蓦地一声狑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抽屉,抓出一支手枪对准自己胸口。得知杜竹斋背叛了他,吴荪莆终于全军覆没,彻底破产了,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命运。(子夜 )D.聂赫留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

8、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复活)E.卡西莫多在钟楼高墙某处敲钟,透过护墙的宽大的石板瓦缝,看见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于是他停下来,转身背对着钟,在石板后蹲下,双眼凝视着跳舞的女郎,目光中显示出沉思,温柔,含情脉脉。(巴黎圣母院)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l00字左右)(5 分)红楼梦中,黛玉死后人们都不敢把她的死讯告诉宝玉,是谁首先把这事告诉宝玉的,这人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如何?答: 阅读下面文字,请简述下文所说的这个“战斗”。堂吉诃德离开深山,借宿在一家旅店里。这时,桑

9、丘忽然慌慌张张地从堂吉诃德住的那个顶楼上跑了下来,大声喊道:“诸位,快来吧,来帮帮我的主人吧,他正在进行一场我从没见到的激烈战斗呢。4”答: 第( )题答:文化经典阅读(6 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zi,古同“灾” ) ,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注缨:

10、帽子左右的丝带,用于系结颚下以防帽子脱落。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孟子以为不仁的人不可与他商议,因为他们对别人的危险心安理得,在别人的灾难中图利。B.在孟子看来,如果可以与不仁的人商议,那么历史上就没有国破家亡的事情了。C.孔子以为沧浪之水被用来洗帽带还是被用来洗脚,都取决于沧浪水自身清浊与否,与他人他物无关。D.孟子引尚书太甲中的话是为了证明了孔子从孺子歌中得到的感悟是对的。孟子还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孔子教诲弟子的话的理解。(3 分)答: 三、现

11、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题。中国画可以推向世界近代以来的中国画一直徘徊于迷茫摇摆的状态中。所谓迷茫,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守旧面目出现的迷茫,满足于浮面或局部的继承,对中国艺术精神不做深究;另一种是以革新面目出现的迷茫,认为中国画作为一种僵化陈腐的封建意识残余,必将被代表未来趋势的国外现代艺术所代替。 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深处,隐藏着的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生活模式。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三个方面的大关系来看,中国艺术精神在总体上呈现和谐稳定的倾向,体现了一种在动态中5求平衡的有机宇宙观;而西方艺术精神则在总体上呈现对立变动的倾向,侧重于对线性思维

12、和单纯进取的强调。中国艺术精神以统一的价值观(伦理意识)为收缩中心,具有一种向心力;而西方艺术精神所追求的个体自由则以否定统一价值的合理性为前提,显现为一种离心力。当中西方文化互为参照系进行比较时,它们各自的特色就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初看起来,差异的形成在于偶然的地域间隔,而其实,则是人类精神的巨大丰富性的本质表现。从根本上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精神生活模式,是人类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是人性的不同侧面。其他地域文化,包括原始文化,也都是侧面之一。这不同的侧面是互为补充的。两千多年来,中国曾经历了世界上最持久的文化繁荣,近两百年的落后是由于社会原因。对这种落后的根源应该深恶痛

13、绝,但不必因此而怀疑中国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模式的未来学价值,正如不能因为在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欧洲落后于中国,就因此而怀疑西方文化作为另一种模式而具有的现实价值一样。中国封闭得太久,僵化麻木的艺术精神渴望外来刺激,对传统程式觉得腻味厌恶。所以从国内范围来说,首先是需要外来的新观念新形式的冲击。而对于西方来说,现代艺术的花样翻新日益看得疲倦,不少有识之士已将眼光投向东方,正开始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他们所欠缺的东西。所以他们更感兴趣的,是纯粹的东方精神、中国风格。中国需要停滞以后的变动,而西方需要变动以后的复归,这个一前一后的“时间差”,决定了绘画领域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只能采取一种双向互补格局。精神生活模式是十分抽象而难以言传的东西,它必须寓于具体的感性载体当中才能被直觉所把握。 而中国画正是这样一种久经锤炼加工的载体。在可预见的将来,在绘画领域恐怕一时还难以找到更精致贴切的载体来代替它。换句话说,就是世界文化的互补结构还需要它。而这种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就是中国画发展的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