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512716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内发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西川 润 著 林燕平译(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所研究所;)摘要:内发式发展理论是亚洲 20 世纪 70 年代提倡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在理论上它与既存的外生型发展理论相对抗,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外生型发展理论认为,所有的社会都是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发展,落后地区的发展受先进地区的影响。而内发展发展理论则认为,各个地域的发展是受自身的资源配置和固有的传统、文化、当地居民主导意识等因素制约的。内发式发展理论强调历史发展的多元性,重视经济发展中人类自身发展的多面性,不仅重经济发展,也重视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并且强调非营利市社会的作用,认为他们与

2、国家和企业同样都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本演讲着重谈到了由内发式发展理论而产生的政策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我国目前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意见和看法。关键词:经济发展;内发式发展理论;西部大开发一、前言内发式发展的理论(endogenous development)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亚洲提倡的一种发展理论。 见详子在对日本明治时代的思想家南方熊楠和柳田国男思想的研究基础上,指出这些走向近代化时期的日本思想家们所主张的并不是欧美式的近代化,而是谋求以日本传统思想为基础的多样式发展。中国的社会学者费孝通,通过对江苏农村的考察,也指出农村的发展并不是遵循着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而

3、根据其自身的历史、地理、政治等条件,发展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与此同时,UNESCO 等国际组织开展的研究项目中,也对内发式发展的理论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今区域发展、地域主义、以文化为基础的发展等发展理论的基石。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说明一下使用的一些主要概念。这里用的“发展“一词指事物内部自身发生变化的趋势。强调自我发展时代的市民社会哲学家黑格尔,218 世纪至 19 世纪以西欧市民社会的市民革命为契机,最早使用了“发展“一词。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一个国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带来对他国强制性的、压迫性的发展,19 世纪至 20 世纪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化就是其例。在这种情况下,A 国

4、发展往往会造成对 B 国发展的扭曲或低速发展。所谓的世界体系,其实就是以世界中心地区为核心向周边地区的延伸发展。这里用的“开发“一词是指从上(权力)而来的政策性变化。日本明治政府在北海道开垦稳定之后,实施了北海道开发政策。现在中国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也可以看成是中央主导型的地域开发政策。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经济化的反面,公共政策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西部大开发“政策可以说是为了缩小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距,以解决“东西问题“为目的一种公共政策。但是,我们可以说所有的开发问题,只要是中央主导型的开发政策,都会存在着给被开发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扭曲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

5、保证被开发地区自身的平衡发展,成为我们应当研究的课题。在陕西省西安市,我看了“西部开发,西安发展“的标语。无论是西安市还是西部的各个地区,如何在中国这个庞大市中乃至世界经济中保持本地区的特色,实现自身的发展,应当成为西部开发政策中主要研究的课题。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像开发、发展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还是中国的洋务变法时代都曾经出现过,前者为“和魂洋才“,后者为“中体西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内陆地区在面对从外部涌来的开发潮流中,如何实现自主的内发式发展,是本论文想要提出的问题。二、什么是内发式发展在理论上内发式发展是对外生型发展的一种对抗。20 世纪 70 年代,内

6、发式发展理论成为引人注目的发展理论。外生型发展理论认为,所有的社会都是从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发展,为此,落后地区的发展是由先进地区的影响而带动起来的。而内发式发展理论则认为,各个地域的发展是根据各地区自身的资源配置,固有的传统、文化,以地域居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近代化论考虑的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营利人;、认为历史的发展阶段是直线的、一元的(前近代阶段近代的成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发展阶段)、这种发展是靠资本的积累;、国家、企业是资本积累的核心。在这样的前提下,后进国家(社会)只有学3习先进国家(社会) ,依靠先进国家才能进入开、发展的轨

7、道。内发式发展理论考虑的是:、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多方位的;、并不单纯地注重营利人、经济人,而是重视人的多方面的发展;、不仅仅对经济发展,同时也对文化的、社会的发展予以重视;、作为发展的核心,与国家、企业同样,非营利的市民社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与外生型开发理论、近代化论相比较,内发式发展理论具有以下个性质:第一,对抗性。面对从外界而来的压力,强调自身的独立性、传统和文化的重要性,民族主义就是这种对抗性在政治上的表现。在中国,毛泽东曾经倡导的“自力更生“可以列入这个范畴。第二,相互触发性。在阻止外来压力的同时,依靠自身的变革来维护与外界的关系。主张自我主体发展的孙文的“三民主

8、义“,日本明治时期的“和魂洋才“思想,就是相互触发、谋求内发式发展的例子。第三,从属性。对外来的压力顺势而行,并借助“外“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寻求自身的出路。小国往往采取这种态度,18 世纪英国的苏格兰、现代亚洲的新兴工业国就选择了这样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条件的不同,选择内发式发展的模式也是不同的。但是,内发式发展理论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取代了重视经济成长的一元论,重视的是当地民众参与的地域主导权。近代化论认为经济成长带来的公害和环境破坏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而内发式发展论则认为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艺术、社会的发展。还有,近

9、代化论认为社会进步是一种社会体系的转换(即靠增加投资的前近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而内发式发展论则认为,一个社会(地域)在和外部世界沟通的过程中,自我主导权往往会对这个地域社会产生新的转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东西冷战体制的解体,以地球为规模的市场经济化不断深入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自身发展的人间开发论、重视经济成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论、谋求解决伴随全球化而日益恶化的社会问题的社会开发论等新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也随之出现。内发式发展理论和这些新的思考框架一道,作为谋求提高社会质量的发展理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三、伴随全球化而来的重区域发展当 20 世

10、纪 80 年代“大政府“明显地趋于失败时,继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化、民营化、放宽政策、开放体制的潮流之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在 90 年代急速发4展。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点:第一,企业国际生产的扩大。多国籍化是国际资本移动、贸易扩大、全球化的动因。第二,超越国境的市场经济化不断深入,营利动机日趋扩大。第三,由于市场经济化要求“小政府“,放宽政策,实行民营化、自由化,体制的开放在各地广泛传播。第四,美国和 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签署的华盛顿条约推动了全球化。近年,由于美国把华盛顿条约扩大到了世界范围,不惜对中小国家发动战争,“先发制人“,出现了“帝国化“的征兆。这种全球化是以某个国家或

11、者地区为生产据点,集中资源,提高生产力。由于世界的资源集中在了某个地区,从而出现了生产力扩大,技术革新,以致该国家或者地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在此举例如下:第一,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等社会问题突出。世界范围的“南北“差距最近 20年来已从 1:10 扩大到了 1:20。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扩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的扩大,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第二,超越国境的企业合并、收买(M&A)明显增加,企业巨大化的反而是失业的增加。欧洲的失业率为 10%,日本的失业率已从 20 世纪 90 年代的 2%上升到了 5.6%。第

12、三,市场、竞争、金钱万能的价值观横行,犯罪增加,社会上出现了强者和弱者分裂的现象。第四,随着生产、商品的全球化,金融和劳动力转移也走向全球化。被称为“赌博经济“的国际投资造成的金融不安定、偷渡和不合法的劳工现象增多,社会呈现出不安定化的倾向。民族间的纠纷也在扩大,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非洲诸部族间的争斗,等等。总,与世界市场相关的争斗时有发生。对于上述全球化带来的社会经济的不安定,世界范围的主要对策如下:第一,欧洲各国采取了“第三条道路“。以“欧洲联盟“(EU)推动地域协作的同时,针对那些被称作“市场的失败“所带来的差距扩大、贫困、环境破坏等日益严重的问题,不是靠政府主导、国家规制,而是靠政府和

13、民间部门(企业、市民社会)的合作,以社会政策来加以控制。EU 通过欧洲会议的直接选举、多语言公用化、分散主要机关部门、强化后进地区发展和失业问题的对策、制定防止5差距扩大的措施等办法来控制社会的不安定。第二,在各国兴起了“市民社会“非营利的民间团体(NPO) ,非政府性的国际、地域协作志愿团体(NGO)等组织。这些组织积极参与了贫困对策、福利和环境保护等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限制,特别是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市民社会的参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加强。第三,地方分权化的潮流。在“大政府“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困难的今天,世界范围的地方分权、地方自治作用增强。在美国本身就有地方分权

14、的宪法;欧洲在 20世纪 80 年代实行了地方分权;亚洲的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近数年间也积极推进着地方分权。但是,在具有“诸候经济”传统的中国,如何保障地方行政、财政的透明度,已成为紧迫的课题。在这点上,欧洲、日本也是一样,以市民社会为本的公共保障,以法来维护的公共空间的扩大,已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同时,如何培养市民社会已成为紧迫的课题。第四,伴随全球化而来的区域化。国民国家的特征是中央集权和从中央到地方(locality)的统制。但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间或者超越国家的地方间,或者某个国家内部跨越原有地方行政区划的区域间的协作在不断发展,我们把这样

15、的现象称作“地域(region)形成“。EU 是国家间的联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欧洲地域。日本的地方自治体也在热心于环日本海的联合。俄国沿海和中国、韩国等地方自治体间的协作,形成了超越国家的地方自治体。另外,在各国内部也出现了“地域形成“的趋势。例如,伴随全球化、开放体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区域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地域形成。在日本就出现了京浜、京阪神、北九州和濑户内海等都市地区。实际上,像这样的城市地域(city-region)的形成,在美国、欧洲 20 世纪 80 年代的后半期就已经开始,进入 21 世纪在世界范围急速扩大。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越深入,情报通信的全球化就越深入,人们对全球化问题的关心程度

16、就越强。但另一方面,人们对自身的个性和地域的独立性的关心也越强。在先进各国可以广泛看到,随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越来越深入,人们对自身和地域社会的独立性、个性的关心程度也越来越强。人们并非单单是着眼于商品、消费,对地域社会运营的关心也很强。政府和民间的协作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日本近年被称作“保守牙城“的长野、宫城、千叶等诸县,代表市民呼声的市民派人物当选为知事,也是推进本地区特色发展的例子。在经济全球化流行的今日,区域发展、政府与民间、政府与市民参与的伙伴关系在世界范围被越来越广泛地传播,新的地域形成的趋势在各地出现。内发式发展6理论就是为制定这样的以区域性范围而发展的政策提供服务的理论。四、由内发式发展理论而来的诸政策从日本和欧美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把根据内发式发展理论而产生的有关区域发展的诸政策概括如下:、创生地域的经济循环。像前述的那样,地域经济的沉滞往往是由于在中央主导的经济体制之下,地方成为了专门化的原料供给地,而未发挥出自身的主导性。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提倡的新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