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笔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48232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产业经济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产业经济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产业经济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产业经济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笔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经济学概述一、什么是产业产业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组织)的集合。产业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的企业的集合。生产要素的投入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相同特征一般是: 生产过程的工艺上具有高度类同性生产产出的使用上具有较强替代性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同一产业内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不同产业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定义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一个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对资源和市场的争夺,相互间的竞争和合作等等。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

2、系。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国家、政府为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以产业为直接对象,通过对全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营业、交易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的总称。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 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 新产业组织理论理论主要内容 哈佛学派看重市场结构的作用,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在给定一定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最主要因素新产业组织理论利用博弈论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进行分析着重点 市场结构

3、 市场效率 策略性行为分析工具 SCP 范式(市场结构 S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P)可竞争市场、规制经济学 博弈论代表人物 梅森、贝恩、谢勒 斯蒂格勒、德姆塞兹 泰勒尔、克瑞普斯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威廉配弟的配弟定律费希尔的三次产业分类霍夫曼的霍夫曼定律库兹涅茨的库兹涅茨法则钱纳里的发展型式第二章 产业分类与产业发展第一节:分工与产业的形成一、分工的历史演进和表现形式部落内的分工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中的分工封建的或等级所有制的分工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分工共产主义分工随着分工的历史演进,分工表现形式分为纯粹畜群意识的分工、自然分工、真正的分工和自由分工。第二节:产业的分类一、三次产业分类

4、法(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此对应也应有三次产业之说)1.克拉克大分类法第一次产业: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采矿业第二次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的制造和供应等公用事业第三次产业:运输通讯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国家服务机关等2.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一次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次产业:工业(其中包括采掘业和制造业)和建筑业,自来水、电力、蒸汽和煤气的制造和供应业第三次产业:除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二、生产结构分类法(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进行的分类方法)1.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提出)第 I 部类: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过进入

5、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第 II 部类: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或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形式的商品。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农业:指大农业,含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轻工业:主要是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典型的有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业等。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典型的如钢铁工业、石油工业等等。3.霍夫曼分类法(对工业进行分类,依据 75%原则)消费资料工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和家具制造等部门资本资料工业,包括冶金及金属材料工业、运输机械业、一般机械业和化学工业等其他工业,包括橡胶、木材、造纸和印刷等工业三、生产要素分类法(根据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进行的产业分类方法)1.劳动集

6、约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投入需求较大的产业。2.资本集约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本投入需求较大的产业。3.技术集约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知识)投入需求较大的产业。四、标准产业分类法能用于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产业分类应当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权威性涵盖性实用性标准产业的分类,常以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种类、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相似性以及统计工作的要求作为其分类的原则。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标准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1)第三节:产业的发展一、产业分化1.产业分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分工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原产业开始裂变,形成更为专门化

7、的子产业的过程2.生产服务业 美国经济学家格林费德于 1966 年最早提出了生产服务业的概念。他认为生产服务业是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性产品或劳动,从产品属性或需求的角度揭示了生产服务业的内涵。科菲和巴伊认为生产服务业不是直接用来消费,也不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是一种中间投入而不是最终产出,它扮演着一个中间连接的重要角色,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对于生产服务业的具体内涵,无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政府部门,还没有形成公认的产业边界。上海统计局将生产服务业分为农业服务、制造维修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环保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批发服务、金融服务、租赁服务、商务

8、服务、科技服务及教育服务等 12 个类别。二、产业融合1.产业融合与产业分化一样,是劳动分工结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需求。当这类经济活动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新的产业就因运而生了,或者说产业融合就发生了。2.产业融合的形式(1)产业渗透产业渗透是发生在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之处的产业融合。高科技产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或者增强了传统产业产品的功能,或者降低了传统产业产品的成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将传统产业的产品赶出了市场并取而代之,形成了新的产业。典型产业:以“光与电”为技术基础的数字

9、印刷,取代了建立在“铅与火“技术上的传统印刷业。利用数字来记录、存储、应用影像文件的数码影像,颠覆了以感光材料为基础的感光影像(2)产业交叉产业交叉是指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或延伸实现的产业融合。市场的需求不会因为现有产业的既定分类而受到制约,当市场需求发生在两个既定产业分类的交集处,就会产生跨既定产业分类边界的新的产业。典型产业:休闲农业、物流业(3)产业重组产业重组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往往表现为某一大类产业内部子产业间的融合。典型产业:金融混业经营3.典型的产业融合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

10、,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在实现三网融合后,只要有网络覆盖,消费者可以仅用一种终端就能体验多种服务,如能完成通信、电视或是上网等需求。三网融合,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等各方面的融合。第三章 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演进模式一、平衡发展模式和非平衡发展模式(从资源配置的倾斜角度对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归纳)(一)平衡发展模式1.基本含义: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投资,以各产业的平衡增长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大推进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由于资本、储蓄和市场的“不可分割性” ,因

11、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所突出面临的资本短缺问题,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大规模投资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二)非平衡发展模式1.基本含义:由于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同时进行全面的投资。因此,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然后通过产业关联的效应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2.有效顺序投资理论(赫希曼):首先选择“诱发投资”效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投资,通过产业间的诱发作用来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和雁行发展模式(一些产业在工业化不同阶段国家的发展模式)(一)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工业先行国家产业发展模式) (弗农

12、)在工业先行国家,利用本国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技术,首先研制和开发了某些新产品并迅速占领了本国的市场;当国内市场渐趋饱和时,就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随着国外市场的形成,逐渐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包括技术输出) ,进行当地生产和销售;最后,由于生产成本等原因,反过来从国外进口相对廉价的同类产品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形成了所谓的“飞去来效应” 。(二)雁行发展模式(赤松要)工业后发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落后,在发展某一产业的初始,不得不将国内的市场向国外产品开放;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国内厂商对这一产品的生产能力逐步形成,通过进口替代逐步提高国内市场的供给份额;最终由于规模经济的形成、技术水

13、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优势,该产业赢得了国际市场,完成了由进口到出口的过程。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从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关系角度进行描述)(一)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在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下,以国内市场为目标,引导和鼓励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产品的发展战略模式。这种发展战略的长处是以本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为主轴,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大国结构”的国家,应当采取这样的发展战略。(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引导和鼓励本国厂商以国外市场为目标,积极地以出口产品为重点进行发展的战略模式。这种发展战略的长处是使本国的产业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小国结构”的国

14、家,可着重采取这样的发展战略。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一、配第克拉克定律(一)配第定律: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配第定律揭示了产业之间收入相对差异的规律性(二)克拉克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三)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农业向制造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服务业移动。二、库兹涅茨法则(一)库兹涅茨法则:A . 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不断下降的。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

15、处于不断下降之中。B. 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基本是不断上升的。而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综合地看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C. 第三次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在几乎所有的样本国家都呈上升的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则未必与之同步,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三、经济服务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服务化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四、工业化进程(一)工业化概念:在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居于主要地位,并且人均的收入较之农业经济社会,有极大的提高。工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渗透、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程度越高,表明工业化的程度越深。(二)霍夫曼定律: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

16、业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霍夫曼关于工业化阶段指标:霍夫曼系数第一阶段 5(1)第二阶段 2.5(1)第三阶段 1(0.5)第四阶段 1 以下(三)工业化进程的演进趋势:重工业化过程:轻工业向重工业转移。高加工度化过程:原材料工业向加工装配工业转移。第三节: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发展一、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含义:经济全球化,一般泛指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以整个地球作为资源配置的大舞台,生产资本向全球流动以及由它所带动的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生产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资本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在一段时期内的显著表现形式区域经济的特色将越发显著经济全球化将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 跨国公司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二、外向型经济(一)外向型经济的含义:一国或一地区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面向国际市场建立的经济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