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34433441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三 星星变奏曲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题,出示学习目标1导入,引出课题:欣赏是一种心情,一种体验。大家都欣赏过深邃的夜空,尤其是欣赏过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吗?能不能说说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欣赏的呢?(学生举手回答)大家欣赏星星有着不同的心情和体验,今天我们一起去拜访朦胧诗人江河,探寻他笔下的星星变奏曲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见学习目标)2出示目标师:我相信我们大家只要努力,一定会顺利达成目标。怎么做才能胜利达标呢?比!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1、提出读书要求:下面我们第一次比读,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声音洪亮。先给大家两分钟准备,两分钟后进行比赛。2、点名轮读,每人一节,同学纠正。教师将学生读错的字词书写于黑板。(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并且引导学生更正)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诗歌,放录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练习朗读,比一比谁能有感情的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3、讨论: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整体把握文章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思考七个问题:(出示自学指导)(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第 2 页(二)学生讨论,准备交流。(三)展示学习效果,老师适时点拨。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

3、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3、诗歌中“星星”有什么象征意义?诗人为什么反复咏叹星星?(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4、如何理解“柔软得像一片湖”这句子?(这一句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5、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

4、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6、 “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7、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 “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5、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五、课堂小结 第 3 页同学们,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星星变奏曲即是真正的对与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六、当堂训练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七、作业布置。同学们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有感情朗读全诗,理解诗歌了,课后完成下面作业:1、课后阅读其他朦胧诗人如舒婷、顾城、北岛等的代表诗作,深入体会朦胧诗的审美特征。2、完成匹配的练习册本课内容。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