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15年高考复习化学知识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29921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15年高考复习化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15年高考复习化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15年高考复习化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15年高考复习化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15年高考复习化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科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15年高考复习化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大全 15年高考复习化学知识点(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科版化学 高考总复习 版权所有 王伟国1鲁科版高中化学 15 年高考总复习知识点大全山东大学 王伟国 王必修一 .第一章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2. 特征:(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 20 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 世纪的发展趋势1、基本历程: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1661 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2.

2、20世纪的基本特征:(1)化学研究手段: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2)化学研究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为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需要通

3、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钠可以和氧气、氯气、水、酸等反应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而其物理性质须有大量的微粒聚集成宏观的物质后才能体现出来。2. 物质的变化:物 理 变 化 化 学 变 化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辨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生成了新的物质。从微观的角度看,前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后者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但原子和元素的种类并不发生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

4、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接触高考】1.(09 重庆卷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O 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BNa 的金属活性比 Mg 强,故可用 Na 与 MgCl2溶液反应制 Mg鲁科版化学 高考总复习 版权所有 王伟国2C浓硝酸中的 HNO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DFe 在 Cl2中燃烧生成 FeCl3,故在与其它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的 Fe 也显+3 价2.(09 上海 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09 上海 8) 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熔点:

5、 B水溶性:22OKClSi 22HClSO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 D热稳定性: 3FN4 (山东卷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D.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接触高考】答案:1C 2C 3D 4B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状态 颜色 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固态 银白色 硬度小,密度低2实验现象 结论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迅速失去金属光泽变为灰白色钠非常活泼,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4Na + O2 = 2Na2O在空气

6、中加热金属钠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石棉网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和生成产物也不同2Na + O2 = 2Na2O2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为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有嗞嗞响声;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钠的反应:水,二氧化碳,盐酸)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

7、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练习: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后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钠在自然界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答案: D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是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可溶于水形成浅黄绿色的氯水1. 氯气的化学性质:鲁科版化学 高考总复习 版权所有 王伟国32Fe+3Cl2 2FeCl3 Cu+Cl2 CuCl2点 燃点 燃Cl2 +H2 2HCl Cl2+H2O=HCl+HClO点 燃2.氯气 + 碱溶液 金属氯化物 + 次氯酸盐 + 水

8、Cl2+2NaOH=NaCl+NaClO+H2O(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时尾气的吸收和工业制取漂白剂)2Cl2+2Ca(OH) 2 = CaCl2 + Ca(ClO) 2 + 2H2O(应用于工业制取漂白粉)3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4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练习:矿泉水目前已成为人们常用的饮料,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矿泉水出售,为辨别真假,可用下列的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 Cl2 分子的

9、是 ( )A氯水 B液氯 C盐酸 D食盐答案:D B 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或者?。(1 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2 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减弱;过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变成无色;3 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应为原因,若再出现红色,则为原因。)【接触高考】1 (09 上海卷10)9.2g 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

10、生的气体中含有A0.2mol 中子 B0.4mol 电子C0.2mol 质子 D0.4mol 分子2. (09 上海理综 14)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石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接触高考】答案:1B 2D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详解:.物质的量: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所组成的微粒集体作标准,表示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微粒集体的物理量。它是一个联系宏观微粒集体与微观粒子个体的国际基本物理量。物质

11、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mol。.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为 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大约为 6.021023,单位:mol -1任何 1mol 物质中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或者说: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n = N / N A在使用上述概念时要注意下列问题:“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名词,不可分拆,如 98 克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1 mol,使用“98克硫酸的量是 1 mol”这样的表述方式是不恰当的。摩尔它所计量的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等)或是它鲁科版化学 高考总复习 版权所有

12、 王伟国4们的特定组合。即摩尔只能用于描述原子、分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的多少时, 要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宜使用易引起误解的名称。例如:1 mol H,表示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1 mol H2表示氢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 而不能用 1mol 氢这样不准确的表述。二、摩尔质量(M) 、气体摩尔体积(Vm) 、物质的量浓度(c)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为 M。公式:M = 单位:克/摩,符号:gmol -1。mn摩尔质量与 1mol 物质的质量、化学式的式量在数值上相等,但是它们的单位

13、不同(分别是:gmol-1、g 或 kg、1) ,表示的物理意义亦不相同。2气体摩尔体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 Vm。单位是:L mol -1或 m3mol -33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指温度为 0,压强为 101 kPa 时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1。标准状况下,n = V/22.4l.mol -1在应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解决有关问题时,一要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二要注意研究对象标况下是否为气体。4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推论: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体积之比

14、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21nV*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21P三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其单位是:mol L -1或 molm -3。 公式:c B = n/V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还有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 )=%10溶 液 质 量溶 质 质 量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换算: )/()(/)/10)()(3 LmolMLVmolgMLVmolnCB ()稀释定律:稀释前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稀释前各组分的质量之和=

15、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但是,稀释前各组分的体积之和稀释后溶液的体积四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主要仪器:容量瓶 量筒,烧杯,天平 玻璃棒,胶头滴管等配制步骤:计算 称量 溶解 移液 洗涤 定容 摇匀。配制原则:(1)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放置至室温后再转移入容量瓶中,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溶质,因其既不便操作,又易因溶解或稀释时的放热或吸热造成溶液及容量瓶体积的改变而使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准确;(2)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以免因溶质的损失造成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准确;(3)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以免因溶液的体积不准确造成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准确(产生误差) 。(4)选择合适的容量瓶:避免因容量瓶的容积与所要配制溶液的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