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29577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论文摘要在社会关系中,经常出现劳动合同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赋予企业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比赋予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要小得多。立法上严格限定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权的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但是,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非公经济的企业(包括公) ,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不依法进行。现实中,他们随意或武断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举不胜举。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他们在行使单方解除权时,说走马上就走,不按法律规定以书面形式提前 30 日通知企业,确实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或

2、给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麻烦。本文对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工作,使大家认识到,劳动合同一经有效成立,在当事人间便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都必须严格信守,及时、适当履行,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解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便是违约,不发生解除的法律效果,而产生违约责任。合同必须守信是我国法律所确定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 当事人 合同解除 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社会

3、关系中,经常出现劳动合同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一、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赋予企业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比赋予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要小得多。立法上严格限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权的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应当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还有就是因劳

4、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正常工作;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在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1 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一) 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四)正在担任平等协商代表的;(五)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但是,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非公经济的企业(包括公),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不依法进行。滥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5、随意或武断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如以下案例:案例:1996 年 9 月 8 日,王某通过招工考试被录用为某商场营业员,双方当事人订立书面聘用合同,合同规定:“聘用期 3 年,其中试用期从 1996 年 9 月 10 日开始,试用期内工资为每月 400 元”。王某上岗后,工作表现不错,受到周围营业员的一致称赞。1997 年 6 月 5 日商场又从社会公开招聘女营业员 40 名。6 月 7 日,商场同时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聘了 20 名女营业员,王某接到了商场人事部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当日下午,王某到商场质问,人事部负责人出示 1996 年 9 月招用女营业员的条件,其中规定女营业员

6、身高 165 厘米以上(含 165 厘米) ,王某身高只有 162 厘米,自然不符合该条规定。但当时商场开业在即,怕一时招不齐合适的人员,王某除了身高以外,其他各方面在笔试和面试时表现都非常出色,商场决定招王某为营业员。但现在商场已招到足够多符合条件的营业员,故要解聘王某。王某不服,向当地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用人单位履行原劳动合同。仲裁庭受理案件后,对原合同和商场当时的招工条件进行审查后认为: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 6 个月的考察期,通常对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改变岗位或工种的职工可以约定试用期期限,但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 6 个月。而本案中的被诉人与

7、申诉人没有明确约定试用期的长短,最多只能认为是 6 个月。而王某实际上已经工作了 9 个月,应当根据法律规定认为王某的试用期在 3 月 10 日已届满,该商场在 6 月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规定;同时查明该商场招聘录用的女营业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是 600 元/月。申诉人表示同意放弃对被诉人的违约赔偿。据此,仲裁庭做出如下裁决:(1)商场与王某签订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双方继续旅行;(2)商场补发王某工资差额,3 个月共计 600 元。 评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劳动合同中对试用期的约定及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确定。我国劳动法表明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8、6 个月。而劳动合同法草案为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对试用期规定的更短, 草案第 12 条:“非技术性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1 个月;技术性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3个月;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6 个月”。问题在于王某和商场虽然约定了试用期,但没有约定试用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如果双方在合同履行中没有发生纠纷,没有约定具体的时间这个问题不会影响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就会为试用期的长短发生争执。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在解决这类争议时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确认视同没有规定试用期,二是推定试用期为 6 个月。通常不能因为试用期期限约定不明而裁决劳动合同无效,因为这样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9、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劳资争议仲裁庭推定试用期为 6 个月,由于劳动合同已实际履行了 9 个月,因而超过了试用期,用人单位以试用期间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是无效的,不予支持,双方当事人应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这样达到了保护王某的合法利益的目的。通过对本案的分析,作为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以使劳动合同合法、有效。 (1)试用期的约定,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存续问题,必须双方自愿协商一致方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而不能强迫规定。否则将视为无效条款。 (2)约定试用期应当在劳动合同签订的同时进行,而不应在合同已签订后再重新单方规定试用期。劳动合同签订后再要求约定

10、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变更,不能单方进行。 产生用人单位违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原因是:1. 某些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或内部结构调整中,为了轻装上阵,压缩人工成本,而不顾劳动者的利益。采取非法的手段,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以保护企业的利益2. 企业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加之一些企业领导的错误认识,无限的扩大了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他们错误的认为改革开放后,企业有用工自主权,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裁减职工是行使用工自主权的表现。3. 企业未依法健全内部规章制度,他门往往只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对实际上只犯有小错的劳动者,却按严重违约来解除劳动合同,还美其名曰“加强管理,严肃纪律” 。其实,

11、他们的做法才是不合法的。现实中,为此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 企业内部缺乏劳资抗衡机制,很多企业内的工会没有真正发挥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特别是有些工会领导还是企业管理者指派的。可想而知他们是否能真正为工人说话。再加上,我们工会法目前虽然规定了工会的权利和企业的义务。但却缺少追究违法责任的条款,从而导致工会法的实际效力大打折扣,让企业随意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的行为得到蔓延。对于用人单位若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上存在不足。我国劳动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

12、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损失。劳动行政部门这种责令改正权,在实践中难以产生效力,如果劳动者求助于法律救济,劳动法律、法规中没有相应的明确规定在实践中难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他们在行使单方解除权时,说走马上就走,不按法律规定以书面形式提前 30 日通知企业,确

13、实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或给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麻烦。如下案例:1996 年 4 月,某市钢铁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92 年 8 月,钢铁厂与张某签订了为期 8 年的劳动合同。1995 年 1 月,钢铁厂拟进口新的生产设备,打算派张某等 3人出国培训。在和张某协商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双方就原劳动合同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合同规定:合同有效期为 15 年,张某无正当理由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赔偿水泥厂支付的全部出国培训费用及因此造成的其他一切损失。 合同签订后,张某等人于 1995 年 2 月出国培训。1995 年 8 月,张某等人完成培训回厂工作。因为张某在培训期间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全面掌

14、握了新设备、新技术的操作技巧,回厂后被任命为总工,主管全厂的生产工作。在外方技术人员和张某等人的努力下,新设备于 1995 年9 月安装调试完毕,开始进入试产阶段。就在试产的关键阶段,张某却于 10 月 6 日将一份辞职报告留在自己办公桌上,第二天开始即不到厂工作。经厂方多方寻找,直到12 月初才得知张某已就任某外资企业的副总。厂方多次与张某联系,要求其回厂工作。张某拒绝回厂。 厂方无奈,要求张某及其所在外企支付张某的出国培训费用 8 万元及张某离职给钢铁厂造成的 80 万元损失。张某及其所在外企只答应支付 8 万元培训费用。双方多次协商未果,钢铁厂遂于 1996 年 2 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

15、委员会提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裁定:张某及其所在外企向钢铁厂支付 8 万元培训费用及 20 万损失赔偿费,双方解除劳动合同。钢铁厂对仲裁裁决不服,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查明:张某与钢铁厂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钢铁厂为张某出国培训支付了 8 万元费用,张某突然离职后,致使钢铁厂新引进设备停产两个半月,造成损失 76 万元;张某所在外企在明知张某尚未与钢铁厂正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仍招用张某,这是一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判决如下:(1)解除张某与钢铁厂的劳动合同关系;(2)张某赔偿钢铁厂支付的出国培训费用 8 万元,及损失 2万元,共计 10 万元;(3)

16、张某所在外企赔偿钢铁厂损失 74 万元;(4)诉讼费由张某及其所在外企全部承担。 评析:人民法院的判决非常正确。 (1)张某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事人双方均应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根据有关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条件,张某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张某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的张某在出国培训回厂后不久即擅自离职,不仅造成了钢铁厂 8万元培训费用的损失,而且直接造成了钢铁厂新设备停产两个半月,损失 76 万元的后果。对此损失,张某应承担赔偿责任。 (3)张某所在外企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劳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