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专业摄影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24840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认识的专业摄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认识的专业摄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认识的专业摄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认识的专业摄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认识的专业摄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认识的专业摄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认识的专业摄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这篇专题中,我以专家的视角进行探索,并且详细介绍了必须了解的摄影器材,专业摄影师经常会使用的高级技能,以及他们是怎样构图、用光、拍摄人像、风光、花卉和动物的。从详细的技术剖析,到各种拍摄题材的典型实例,一一进行介绍。一、利用侧光塑造立体感当自然光的角度不再是直接从我们的身后照来,而是以一定的角度从侧面的方面出现时,就出现了不同的侧光效果。侧光使物体的形态具有丰富的影调,突出了深度,产生一定的立体效果,光线的个性美丽也就逐渐出现。45的前侧光最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因此被人们称为“自然”照明,其“ 自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 45的侧光下,被拍摄的景物产生很好的光影排列效果,

2、这些光影由于处于一种逐渐地转换过程中,因此不存在谁压倒谁的问题,容易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二是相比正面光而言,景物开始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能显示景物的立体感和比较丰富的影纹层次,突出了画面的深度感,具有将平面空间向三维立体空间转换的可能;三是对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恰到好处的反差对比可以将色彩的最大可能都体现在画面中,比正面光下的色彩显得丰富多彩,也不容易损失。二、逆光摄影的技巧逆光是摄影中最有个性的光线,其个性的产生,既不像正面光或前侧光那样以相对温和的姿态出现,也不依赖正侧光强烈的对比效果得以张扬,而是采取了一种含蓄的魅力出现在摄影的光影效果中。我 们先来看侧逆光,这是一种从照相机镜头斜对

3、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只要角度把握得比较合理,就能照亮被摄体的局部轮廓,而不会进入镜头,影响镜头的成像效果。 由于它的角度偏侧,因此很可能使被摄体的一边受光略多一些,另一边少些甚至没有。要获得侧逆光的最佳效果,关键是要仔细比较和选取,尤其是对拍摄角度的细 微调整,这些都会影响最后的拍摄效果。正逆光是指直接面对镜头而来的光照,一般情况下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高逆光,一种是低逆光。由于高逆光的角度比较高,光线又是从照相机的对面照射过来,如果拍摄者处于一个俯视的位置,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尤其是在背景比较暗的情况下, 高逆光会在每一个景物背后勾勒出一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

4、距离和良好的透视效果。这时,逆光就被赋予“轮廓光”的说法,以强调物 体的外围特征为主要使命。如果是在角度比较低的逆光条件下拍摄,加上主体景物背后是明亮的雪地或水面时,逆光下的景物又会使主体形成剪影效果,以强烈的反 差力度和简洁动人的画面取胜,突出了深黑色的形体。三、使用散射光的技巧除 了方向之外,光线的性质还有软硬和聚散之分。用“柔情似水” 来形容散射光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作为一种呈散射状态的照明光线,以其偏重阴柔的空间效果和在照 片上所形成的柔和状态,一般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指在自然光照的条件下自身形成的散射光,它是一种不由拍摄者的主观意愿所决定,但是可以进行充分 利用的光线。比如在阴

5、天云层很厚的天气,或是在有雾的时候,还有就是在日出以前的一段时间,以及日落以后的自然光线。由于这时的太阳所形成的漫散射光线, 没有明确的方向性,所照明的物体也就没有鲜明的投影,明暗反差也不会很强烈,一切都处于一种柔和的过渡氛围中,因此形成了总体的特征柔。另外一种是由人工所控制的散射光,一般都是在室内的灯光下形成的。比如通过大型的柔光箱过滤后的光线,通过反光伞或是其他柔光材料柔化后的光线,甚至可以是一些没有加上集光设备的照明灯,都属于这样的范围。四、直射光下的拍摄直射光则比较硬,但是和散射光一样,也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 种是指晴天太阳照射的光线,这是一种平行光束,由于具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因

6、此产生无可抗拒的力量感。在这样的光照下,被照射的物体会产生清晰而明确的投 影,物体本身的明暗反差也很强烈,因此会出现过度强硬的立体感。清晰的外形和明显突出的轮廓,也使物体在直射光的照射下显得形态饱满,这也是力量感产生的 重要原因。另外就是指在摄影室内由聚射的照明灯所发出的光线,或者是在一般的照明灯前放上一些集光镜等可使光线能够凝聚的辅助设备,使光线形成目的明确的平行照射方向,强化光线的力量。五、在黄昏和黎明时拍摄一天中从早到晚变化的阳光也具有极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它不仅描述了在特定空间下的造型效果,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间性,通过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和特有的魅力。清 晨和黄昏的光线不仅仅

7、具有强有力的造型可能,还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巧妙的拍摄和把握能使流动的时间凝固成具体的瞬间精华,形成特有的审美情趣。尤其是在 日出时分,因为清晨的空气潮湿,静物被蒙上一层薄纱,所以景物轮廓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比较差,透视感强,因而产生轻柔迷离,飘忽不定的朦胧感。黄昏的空气中,由于尘埃使阳光极化,也会引起雾状的感觉。这种光线如清晨的雾化一样,都能使自然界中的物体产生距离感,近深远淡的排列使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形态得到了分离,更强化了三维空间。然而这种雾化的空间效果和清晨时的“湿”是有区别的,黄昏时的细小尘埃形成了光线“干” 的力量,使朦胧感变得焦躁不 安,产生朦胧后面隐隐的跃动感。六、室内现场光的

8、拍摄技巧室内现场光是指在室内拍摄时只利用拍摄现场的现有光源(包括进入室内的漫射的日光) ,而不加外加的闪光灯和人工光源。具体来说,这些可以使用的光源包括白天室内的自然光、普通的家用灯光、舞台上适合演出造型用的光源,以及烛光等。现 场光是极富艺术魅力的,首先是现场光的利用可以给画面带来真实感和不同的艺术情调。现场光照明的光线有限,尽管不完美,但给人一种看到被摄对象本来面目的 真实感。其次是现场光方便了拍摄者的创意发挥。在利用现场光的拍摄时,可以摆脱各种灯光设备,自由移动,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再次是现场光容易使被摄者 放松,以获得自然的艺术情态。现场光的独特魅力也给拍摄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由

9、于现场光比较弱,而拍摄时为了移动抓拍,捕捉最佳瞬间,又经常是手持照相机进行拍摄,这就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否则就容易因快门速度太低,手持相机不稳而造成拍摄失败。首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利用现场光时尽可能只保留高光的造型效果,宁可损失暗部细节,以便获得足够的快门速度。尽可能使用较高的感光度,以便提高快门速度。拍摄时倚住墙或椅子,尽可能使身体保持稳定,按动快门时调整呼吸,并捕捉对象相对稳定的瞬间。七、运用区域光的魅力区域光也称为局部光,是一种构成某一地点固有的照明光线。有经验的摄影者,总是能够及时发现和充分利用理想的景物区域光照,并准确而适当地控制好拍摄区域光的亮度和色度,使主体对象突出、鲜明,陪

10、体及环境背景模糊、暗淡。区 域光的作用:一是突出主体对象,人的视觉总是对明亮的部位敏感,为了突出中心主体,利用区域光进行照明,将次要景物掩盖在阴影中;二是净化环境背景,人的 视觉也总是喜欢看到简洁明了的事物,如果前景、背景及环境因素对主体对象的表现形成干扰,并不设法避免,拍摄的画面会让人感觉很杂乱。利用区域光,让主体 处于明亮区域,可以使不重要的杂乱区域被弱光或黑暗淹没,表现的主体很容易从环境和背景中显露出来。区域光的形成和获得。区域光的形成方式及其出现的地点,大致说有如下几种:一是云层遮透光照,在自然界多云天气条件下,大地由于云朵的遮挡而不能被阳光普 照,被区域性地分割成许多块,阳光从云的间

11、隙泻下,特别是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一条条光柱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光照;二是树木枝叶遮透光照。在高大茂密 的丛林中,从枝干叶隙透射而入的光线,能投下一块块无规则的区域光照;三是低光下山谷遮透光照,在早或晚的低光条件下,光线斜照在高山下或深谷中,也能形 成区域光场景;四是巷道墙体遮透光照;五是窗户透过的自然光;六是室内场馆灯光照明;七是夜晚室外的灯光、篝火等照明,同样能拍摄出理想的区域光照片。在自然光照射下拍摄,尤其是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光线始终处于不断地转换过程中。有时候初看光线好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然而转瞬间,就会失去原有的韵味,让人追悔莫及八、巧用眩光增添趣味性

12、沐 浴在阳光中看风景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或是黄昏的漫天晚霞,我们总可以看到那些精灵般的光线在空中舞出唯美的华尔兹。这样的时刻,最让摄影爱好者迷恋, 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迎向太阳,去感受阳光带来的神奇。眩光的画面让人感到唯美、浪漫,现在眩光已成为潮流,在充满灵性的光线中,让我们去寻找那些跃 动的色彩和心情,拍出美妙的眩光作品吧!在进行逆光摄影时,影像出现了苍白的雾化效果,严重影响到影像层次的表现。镜头眩光需要与相机漏光的现象相区别,相机漏光出现的散射光,使胶片出现灰雾, 但不影响胶片结影,而镜头眩光类似于雾化镜的夸张效果。如果相机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需要镜头前面加用遮光罩,或取掉现有的滤光镜,以

13、减轻它的影响。有这样 问题的照片可以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提高其反差,以减轻它的影响。如果你想避开眩光,尝试着遮挡光源,在镜头前的某个位置用手(或帽子、纸板)遮挡住光源方 向。当然,要确保遮挡物足够高,否则它们会出现在取景器中。实际上,这就相当于使用了加长的遮光罩。九、拍摄灯光多彩的城市夜景随着夜幕的降临,出现了拍摄各种题材照片的机会,黄昏是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之一,此时,仍有充足的环境光可以表现被摄物的细节,而且街头华灯初上,商店檐窗闪闪发亮,汽车前灯一划而过,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神话般色彩鲜明而又失真的影象。(摄影教程 )随着天空变得越来越暗,曝光时间显著地增加,但在使用三脚架或其他照相机

14、稳定装置的情况下,还不应该出现什么困难。采用几种不同曝光量的分界曝光对于夜间 摄影十分重要。如果你有条不紊地做出了此事,你将会在一系列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很快开始形成一种对夜间曝光的直觉。采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流动灯光画面具有极 其深刻感人的照明效果。汽车的前灯和尾灯是适合于采用这种技术拍摄的理想对象。在紧邻繁忙的公路旁,或在能俯瞰公路的制高点上,把照相机架设在三脚架上, 然后采用长时间曝光,那么,在迎面而来的前灯射出的白色影像上拖出一条条光迹,光迹的长度取决于曝光时间的长短。十、色温与色彩的关系色 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是完全

15、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此光源的色温。低 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 烛光为 1930K(K 开尔文,温度单位) ;钨丝灯为 27602900K ;荧光灯为 3000K;闪光灯为 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 6000K;蓝天为 1200018000K。色 温是用开尔文度数( K)定量测量摄影光源色质的一种量度。色温的度数越高,光源的色质就越偏蓝(或更偏冷色调) ;色温的度数越低,光源的色质就越偏红黄 (或更偏暖色调) 。由于人眼能自动调整色温变化所造成

16、的某种偏色,而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却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因此需要人为地进行设定和调整。传统相机在拍摄 时通过适合阳光下拍摄的日光型胶卷和适合灯光下拍摄的灯光型胶卷来进行调整,一种彩色片只有在特定的色温条件下,才会将被摄景物的色彩正确还原出来,其适 应的范围和精度有限。十一、善用对比色我 们在观察任何一个颜色时,总是会同时看到它周围的其他颜色,我们对这个颜色的反应,也是在周围色的比较中得出来的。这种色彩相互比较所产生的视觉现象,称 做色彩对比。在数码摄影中,色彩的对比往往比传统摄影方式更为强烈,尤其是在屏幕上观看数码照片时,更能获得异常鲜艳的对比效果。色彩对比的造型效果主要 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 3 个方面。从色彩的级谱上看,由于对比的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长调级谱、短调级谱和对比级谱。长调级谱以中间色调为主,画面产生缓慢的色调递变。从长调级谱的视觉语言特点来看,画面的反差小,色调柔和,能增强物体的塑形感,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安静、 缓慢与平和,但缺少足够的力量感。短调级谱则舍弃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