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高考生命科学试题-上海生物解析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42398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全国高考生命科学试题-上海生物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0年全国高考生命科学试题-上海生物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0年全国高考生命科学试题-上海生物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0年全国高考生命科学试题-上海生物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0年全国高考生命科学试题-上海生物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全国高考生命科学试题-上海生物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全国高考生命科学试题-上海生物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生命科学试卷第卷 (共 60分)一.单选题(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一)1 分题(共 6题)1.右图是某生物模式图,组成结构 a的物质最有可能是(A)A蛋白质 B RNACDNA D脂质【解析】T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含有 DNA。T 2从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可见,组成 a结构的是蛋白质。2.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 mRNA,则此段 mRNA的序列是(A)A-GAAUUG- B-CTTAAC- C-CUUAAC- D-GAATTG-【解析】互补链转录的 mRNA

2、序列通它本身,只是 mRNA中不含有胸腺嘧啶,所以用尿嘧啶代替胸腺嘧啶的位置即可。难度适中,一般学生都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3.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 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B)【解析】刚进餐时还没有消化,所以血糖浓度低,饭后一段时间消化吸收进去高峰期,血糖浓度也到了最高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的血糖用于供给人体正常的能力消耗,逐渐降低,等降到一定值市,由于体内的反馈作用,人体将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供代谢使用,所以处于轻微的波动。故选 B。4细胞内某一 DNA片段中有 30的碱基为 A,则该片段中(C)AG 的含量为 30 BU 的含量为 30C嘌呤含量为 50 D嘧啶含量为 4

3、0【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 DNA分子中,A=T,C=G;题中 A=30%=T,C=G=20%;则A+G=50%。5.右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需要解旋酶 B属于水解反应C会有能量变化 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解析】该图表示二肽的水解反应,肽键断裂伴随能量变化,该反应进行需要肽酶催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故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6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C)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 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在机体的反射弧中,由于突触的存在使兴

4、奋传递由突触前膜先突触后膜单向进行,一般的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部分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膜。树突膜内没有突触小泡,不可能由树突释放递质。(二)2 分题(共 21题)7.在人和植物体内部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C)葡萄糖彻底氧化 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葡萄糖脱水缩合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 B C D【解析】人和动物体细胞都可进行有氧呼吸,故途径均可发生,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在动物体内形成糖原,在植物体内形成淀粉和纤维素。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是植物和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过程。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8.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A)A. 细

5、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 细胞外液 Na+浓度是内液的 12倍【解析】下肢肿胀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容量增加,从来源和去路的平衡看,由于寄生虫寄生在淋巴管内,导致组织液的去路之一(单向渗透形成淋巴液)被阻,组织液容量增加。9.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C)A. 纤维素和尿素 B脂肪酸和磷脂C. 腺苷三磷酸和核糖核酸 D. 胆固醇和血红蛋白【解析】纤维素(C、H、O)和尿素(C、H、O、N) ;胆固醇(C、H、O、N、P)和血红蛋白(C、H、O、N、Fe) ;腺苷三磷酸(C、H、O、N、P)和核糖核酸(C、H、O、N、P;脂肪酸(C、H、O)和

6、磷脂(C、H、O、N、P)。10.右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A. 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D. 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解析】依据图解判断,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能量,载体具有选择性、速度快和饱和效应。A 选项违背选择性;B 选项属于主动运输,需要ATP,C 选项违背载体的饱和效应。11.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 91只后代中,有黑翅 22只,灰翅 45只,白翅 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B)A. 33 B50 C67 D100【解析】从亲本到

7、F1,可推知灰翅为杂合子,属于不完全显性。无论黑色为显性纯合子还是隐性纯合子,黒翅与灰翅交配的后代总有两种基因型,且比列相等。12.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 ab段和 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D)A发热和寒颤 B. 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ab 段体温升高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bc 段体温下降是散热量大于产热量的结果。寒颤是产热量增加;发热表现为体温升高。提高环境温度对代谢强度的影响要看具体的温度范围。13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 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升高B. 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

8、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C. 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D. 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解析】血压是动力和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由于外周阻力的增加而是收缩压升高;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降压反射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结果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回升;长期过度紧张,可是延髓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血液对主动脉壁的侧压力下降较少,舒张压比正常时要高。14右图为 a、b、c、d 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圈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9、(A)A海拔 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 3000米处B. 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 海拔 3000米处,b、c 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 海拔 4000米处, a、b、c、d 的数量差异体班遗传多样性【解析】比较海拔 2000米和 3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2000 米处 4中物种的个体数比较接近,而 3000米处 4种物种个体数差异显著,A 正确。随海拔高度的变化,b 物种数量变化显著,说明 b物种内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是 3000米海拔,b、c 数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它们的适合度个体大小(能量值)的不同,而生物与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稳

10、定的生态系统,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数量的差异,则与适合度和营养级高低等因素有关。海拔 4000米处,a、b、c、d 不同物种的数量差异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15.右图表示人体某细胞及发生在其中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A. 该细胞既能合成胆固醇,又能将多余胆固醇加工后再排出体外B. 在该细胞中,甘油转变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糖代谢C在该细胞中,甘油转变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糖代谢D该细胞中的代谢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解析】该细胞内可以合成糖原和脂肪,说明这是肝细胞,而不是脂肪细胞、肌细胞等。肝细胞是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又能通过 HDL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胆固醇加工成胆汁酸后再排出

11、体外。甘油在肝细胞中转化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糖代谢途径。干细胞的代谢受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和神经调节。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送至血液。16如果母亲的血清中不含凝集素抗 A和抗 B,而父亲的血清中含凝集素抗 A,则后代红细胞膜上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D)A. 有凝集原 A B. 有凝集原 B C. 有凝集原 A和 B D无凝集原 A和 B【解析】母亲的血清中不含凝集素抗 A和抗 B,说明母亲的红细胞膜上有凝集原 A和B(I AIB) 。父亲的血清中含凝集素抗 A,则父亲的红红细胞上肯定无凝集原 A,即父亲为 B型或 O型。这样,后代不可能是 O型。17

12、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B)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解析】在化学本质上,少数的酶是 RNA,激素也不都是蛋白质。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但酶则是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的。激素药释放到血液中随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部位发生作用,但酶则并非都是胞外酶,事实上绝大多数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酶催化新陈代谢反应,激素调节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它们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18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B)A处发生三羧酸循环 B处产生 ATPC处产生二碳化合物 D处发生

13、 H+与 O2的结合反应【解析】有图可知,1、2、3 分别为内外膜之间的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在 2处丙酮酸与水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三羧酸循环) ;3 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生成大量ATP;1 处不存在产生 ATP的酶等条件。19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C)两个相同 DNA分子完全分开 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中心体发生倍增 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 B. C D【解析】细胞周期各个时期有序、连贯。间期发生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级”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

14、故应为。20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 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 仍保持不变B若该细胞处于 40蔗糖溶液中,B/A 值将变小CB/A 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DA、B 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解析】改图表示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表示细胞长度和原生质层长度,因为实验过程中并不能看到液泡膜的边界,只能看到原生质层的边界。若将图中细胞置于清水中,则发生渗透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展性较差,故 A的长度基本保持不变;B/A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即细胞失水程度越大;若该细胞处于 40%蔗糖溶液中,则因进一步失水而是原生质层进一步收缩,B/A 值将变小。21右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 其中 X、Y、Z 分别代表(D)A石蜡油、CO 2、蓝色 B石蜡油、O 2、黄色C菜油、O 2、蓝色 D菜油、CO 2、黄色【解析】验证酵母菌发酵需要无氧条件,可用油膜覆盖液面创造无氧条件,石蜡油、菜油均可达到目的。BTB 试剂作为 pH指示剂(酸黄中绿碱蓝)可以显示 pH变化,进而说明二氧化碳的产生。22右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 E1E5代表不同的酶,AE 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