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418724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海牧鱼》(日本)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书) 第二节 日本 一、自然环境特征 (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滨临哪些海洋? 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 (提问) 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 37 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曲折的海岸线对日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形成许多天然良港(日本国内有主产地渔港 203 个);岸线漫长,受海洋的影响大。 【活动】2、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饵料丰富,渔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加上日本本土资源匮乏

2、,所以注重开发海洋渔类资源,成为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参考资料】日式生鱼片:生鱼片又称鱼生,古称鱼脍,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新闻连接日本 40 万渔民全面罢工抗议油价飙升日本 15 日首次爆发大规模休渔示威,全国 20 万艘渔船和 40 万名渔业工人 15 日全面罢工,抗议油价飙升及要求政府提供补助。同时来自全国 3600 名渔民走上东京街头示威,要求政府协助渔民渡过难关。据全国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介绍,渔船的燃料重油的价格在这 5 年期间升至大约 3 倍,即使出航捕鱼也只能造成亏损,因此加盟该组织的大约 20 万艘渔船同时歇业一天,拒绝出航捕鱼。为了配合这一行动

3、,渔民和渔业相关人员还在东京的日比谷公园举行紧急集会,呼吁政府尽快采取支援措施。 城市的记忆-见证日本海洋环境的变迁日本北九州的环境博物馆如今位于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北九州市,是一座拥有 101 万人口和 220 公里海岸线的美丽滨海城市。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与明治时代古朴典雅的街道、民居交相辉映,湿润的海风使得城市的空气总是那样清新。不了解城市背景的游人凭着直观的第一印象,谁都不会相信它曾有过一段令当地人刻骨铭心但又不堪回首的记忆。1901 年,全日本最大的八幡炼铁厂在这里安家落户,北九州开始迅猛发展,并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战”后,仅通过短短几年的恢复,北九州市便在

4、 20 世纪 50 年代初,迅速地发展为日本著名的四大工业区之一;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北九州已发展成为集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于一体的著名重工业城市,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实现高速增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作为一座重工业城市,北九州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它被联合国列入了环境危机的 500 座城市之一。 如今在北九州的环境博物馆内众多的城市历史发展资料中,人们可以看到这样 2 张于上世纪60 年代中叶拍摄的照片: 一张照片反映的是一所在周边工厂烟囱环峙下的小学校和校内的小学生们(图 1)。据文字资料介绍:这所学校名“城山小学校”,位于北九州市洞海湾附近的城山地区,是当时这座城市受污染最

5、重的小学。数据显示,1965 年北九州市平均月降尘量达到 80 吨/平方公里,而小学校所处的城山地区又是北九州之最,月降尘量曾经达到 160 吨/平方公里,创了当时日本最高纪录。当年,在钢铁厂的红烟、黑烟,水泥厂、发电厂的青烟、灰烟的终日笼罩下,连学校的排水口都被彻底腐蚀了,在校学生相继出现了咽喉肿痛、眼睛红肿等症状,最后学校不得不被迫关闭。 另一张照片记录的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北九州市民几乎家喻户晓的“晴景”(图 2),照片拍摄的那天天气预报为晴,但整座城市却是“月朦胧、鸟朦胧”,人们置身其中如处“仙境”。资料显示,当年北九州相邻的洞海湾被工业废水和市民的生活污水严重污染,有 100 多种海洋生

6、物死亡,成为可怕的死海、臭海、毒海。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终于在 1969 年,北九州鸣响了烟雾警报,成为日本第一座发布烟雾警报的城市,并被冠以了一个形象而可怖的称谓七色烟城。 但这高昂甚至惨重的代价并没有换来经济的继续腾飞,一切都与人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工业区开始衰落,工业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商业随之衰退,大型百货店曾经仅剩下了一家而不断增长的只有哮喘病、骨痛病和癌症患者的人数。 环境治理势在必行。 母爱的呼声自救的行动 要求治理环境的呼声最早是由担心孩子健康的妈妈们发出的,伟大的母爱不仅让她们率先喊出了“还我蓝天”的口号,而且自发组织起来展开了多种多样、坚持不懈、行之有效的“煽动”工作。在她们

7、的组织、带动下,北九州很快形成了要求改善环境的市民运动。1971年,北九州市先于日本国政府成立了地方环保局,随后出台了多项高于国家标准的环保标准、政策,并先后投入 5000 多亿日元巨资进行环境治理,展开了全面的“自救”行动: 作为重工业城市,环境的治理首先从主要污染源的工厂企业开始。用了几年时间,北九州建成了生态工业园区,鼓励拥有先进环保技术的企业发展,逐步并最终取代过去那些“烟雾专业户”,形成全新的绿色产业格局(图 3); 市民的环境意识也是促成环保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环保意识的形成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如今在北九州,任意向儿童们问及关于垃圾的话题,他们就会告诉你:北九州每天产

8、生的垃圾能装满 24 间教室,全日本 3000 多垃圾填埋场还有 23 年就满了这绝非一日之功。 落实到具体举措,北九州采取了大量建立分工细致的循环再利用工厂的办法,然后要求市民把垃圾分类,不仅不让垃圾破坏环境,还要让垃圾变成高附加值的原料(图 4)。如:废旧易拉罐被送到专门建造的能把易拉罐做成纤维的工厂处理后,便变成了一种全新的、用途广泛的新型工业原料;将从日本各地每天回收来的约 20 吨报废的荧光灯管在新建成的荧光灯管厂中分解成玻璃、金属和荧光体后再进行循环加工,制成新的荧光灯管(图 5)。这种灯管质量的稳定性与过去的灯管完全一样,而且在亮度上更接近自然光,对人眼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产

9、品销路更是得到了行政行为的大力提携,被列入了国家的绿色采购计划 此外,北九州还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建成了垃圾处理厂,靠焚烧难以回收再利用的有机垃圾产生的热能来进行发电,日处理垃圾能力可达到 810 吨,最大发电能力可达到36300 千瓦,而且严格控制废气排放指标,不会对环境形成污染。这一举措使北九州整个城市每日产生的大量垃圾得到了稳定及时的处理(图 6)。 对于如今的北九州人来说,花钱来处理垃圾已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而是一项使自己家园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产业。因此,人人关心、人人参与,蔚然成风。 1990 年,北九州成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 500 佳奖”的城

10、市,并被日本环境厅评为星空城市; 2002 年,大部分利用回收材料建造的北九州环境博物馆对外开放。很多能够唤起人们深刻记忆的物品被很好保存在馆中,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北九州的过去、现在,也能预见这座城市的将来。不仅如此,博物馆还定期召开以市民为主体的绿色宣传大会,系统地编写了从幼儿到中学生的各个年龄段的环境教材(图 7)游人在这里还能买到当地企业生产的生态产品。通过这些产品,人们可获得这样一个启迪:事在人为,群策群力,环境是可以改变的,地球可以变得更好。 当然,一切都为了让北九州曾经的悲剧不再重演。 日本:全民行动保护海洋 日本是一个岛国,大海给了日本无限“恩惠”,丰富的渔业资源使日本饮食充

11、满“海味儿”,海洋性气候使日本水资源充足,长长的海岸线和沙滩是人们垂钓和休闲的好去处。然而,急剧扩大的经济产业和生活休闲活动却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海洋机能在退化,美丽的海滨在萎缩,鱼类繁衍栖息的场所被侵蚀。 这一切,很多日本人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全国性的社团法人组织“海和沙滩环境美化机构”的指导下,各地海洋环境美化运动正在蓬勃兴起,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保护海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活动是清除海洋沿岸垃圾。 海洋沿岸垃圾分人工垃圾和自然垃圾,人工垃圾主要有纸、布类、玻璃陶器、塑料、金属饮料罐、油污等,多由观光旅游、洗海水浴和垂钓者乱扔和海上生产活动所致;自然垃圾包括漂浮物如木头、草类等,多由陆地流

12、入海洋。为了解决垃圾问题,“海和沙滩环境美化机构”向公众提出了“不增加垃圾三原则”,即不产生垃圾、不扔垃圾和带走垃圾。与此同时还大力推动全国各地保护海洋团体对海岸垃圾进行大规模清理。清理海洋垃圾的人有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这当成唯一的使命,有的志愿者则定期参与垃圾清理。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官员和民间团体组织的全国性清理活动。有关统计数字表明,自年以来,日本全国的志愿者清理的海岸线达公里,参加清理的人数达万人,回收垃圾达万立方米。 第二项活动是对全国的海底藻场和海河交界的浅滩进行调查。藻场的功能除了可以生产海带、裙带菜等,还是鱼贝类产卵和孵育的场所,同时可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海河交界的浅滩是盛产蛤

13、仔、文蛤、幼鱼和幼虾的场所,堪称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调查内容包括藻场和海河交界的浅滩的面积,在每个县分布的情况,每年的减少情况,潮位差的大小,海洋生物的分布,渔业资源增加和减少情况,水的透明度,过去的填海工程造成的影响等,调查都有非常详细的数据,既可为政府制定保护海洋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提醒普通公众注意保护海洋。 第三项活动是大力宣传保护森林。浩瀚的森林,可以不让水土流失,把天上雨水储存在落叶和土壤中,然后再慢慢流到海里,森林水土保持功能使汇入大海的雨水含有腐叶成分,变成鱼贝类和浮游生物的食饵和海草类生长的养分,大海因此成为生命更为五彩缤纷的世界。没有森林,雨水会变成洪水,把挟带的泥沙倾泻

14、到海里,对鱼类繁衍栖息地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保护海洋就要爱护每一片森林和每一棵树木。日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每一座山都布满郁郁葱葱的林木,还通过“海和沙滩环境美化机构”进行各种宣传活动,让公众都知道森林和海洋的密切关系。 地球上的水都在海洋里,从海里蒸发的水升到空中变成雨雪,潜入大地,滋润万物,汇成江河,复归大海。水是生命之源,生命因水的循环而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海洋,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完) 二、日本渔业发展现状(二)日本渔业产业状况1、捕捞与养殖日本习惯上将渔业生产划分成海洋捕捞(包括远洋渔业、近海渔业、沿岸渔业,实际大致相当于我国渔业划分中的海洋捕捞和远洋渔业)、海水养殖、淡

15、水养殖、淡水捕捞等几部分。海洋捕捞历来是日本渔业的主导产业,尽管连续减产,但八成以上的产量仍由海洋捕捞所得。据 1989 年度的调查,现在日本海水养殖鱼类的种类有 33 种,倘若加上淡水、咸淡水养殖的种类已达到 61 种。日本的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为鰤鱼、真鲷、虾夷扇贝、牡蛎、海带、裙带菜、紫菜,以及牙鲆、河魨、真竹荚鱼、日本对虾以及珍珠母贝等。淡水捕捞的主要品种为溯河性鲑鳟鱼类、香鱼、鲤鱼、河蚬、鳗等,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为鳟鱼、香鱼、鲤鱼、鳗鱼,另外还有鲫鱼、甲鱼等,单个品种产量通常在千吨以下。2、水产加工与消费日本水产加工产品主要有盐藏品、干制品、鱼肉调味品、冷冻食品、油脂与饲肥、冷冻生鲜品、罐

16、制品等。5、资源保护与增殖日本于 1996 年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随之导入了 TAC 制度和出口规制制度。2001 年,日本制定了水产基本法,开展了资源恢复计划,并导入了渔获努力量的总体规制(TAE)制度。日本除了通过法律法规和渔协渔民的自主规制,设置可捕量、渔获努力量、渔船数和马力数限制、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渔具渔法限制、可捕尺寸限制等以外,非常重视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不断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并投入巨资建设人工鱼礁。三、日本渔业管理模式与政策方向日本政府根据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渔业形势和渔业发展实际,拟以下述几方面为重点着手调整有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包括公海在内的渔业资源的恢复和管理;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渔业经营体;促进节能渔业生产发展;促进水产品流通加工合理化,建立受消费者信赖的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并实施振兴渔村、确保生态系统健全的政策。当前日本渔业政策的重心是以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推进渔业改革;培养渔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渔业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