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4415941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精选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精选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精选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精选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精选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精选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精选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9串并联电路公式总结电路特点:一条路,一处断处处段。开关作用:各处作用一样控制整个电路。电流:各处电流相等 I I1 I2 I1:I2 1:1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 U1 U2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R 总 R1 R2若有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R 总 n R电阻特点: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越串越大,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电阻;电功率 :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电功率之和 P 总 P1 P2电功:电路中总功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电功之和 W 总 W1 W2电热:电路中总电热

2、等于各用电器产生电热之和 Q 总 Q1 Q2比例关系:串联电阻起分压作用,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高,R1:R2 U1:U2 P1:P2 W1:W2 Q1:Q2R 串R1R2R 并 并联电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9电路特点:多条路,分干路和支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开关作用: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它所在的支路电流: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 干I1 I2电压: 电源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 U U1 U2 U1:U2 1:1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1 / R 总 1 / R1 1 / R2若仅有两个电阻并联则:R

3、总 R1R2 / 若有 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R 总 R / n电阻特点:并联总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电功率 :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电功率之和 P 总 P1 P2电功:电路中总功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电功之和 W 总 W1 W2电热:电路中总电热等于各用电器产生电热之和 Q 总 Q1 Q2比例关系: 并联电阻起分流作用,电阻越大分得电流越小,R2:R1 I1:I2 P1:P2 W1:W2 Q1:Q2重要公式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9与导体的电阻

4、成反比。 I U / R U I R R U / I电功率: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 W / t U I I2 R U2 /R P 实 P 额U 实 U 额 ,P 实 P 额 用电器超负荷工作,不正常; U 实 U 额 ,P 实 P 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泡的亮暗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2 2 电功:W U I t P t IRt Ut/R U Q 电热: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W Q I2 Rt U I t P t U2 t/R U Q 串并联电路规律小结例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 U=3v

5、,R1=10,U1=1v,求:其他六个量。例 2、如图已知:R1 与 R2 并联,R1 是 R2 的 2 倍,总电流 I 是 3 安,求通过 R1、R2 的电流分别是多少?例 3、已知:R1=10、R2=20,R3=30,这三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欧?并联后三只电阻的电流之比是多少?例 4、如图,电阻 R1=10,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范围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9040,电流表的是量程是 0,电源电压 U=18v,为保证电流表的安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范围是多少?例 5、如图,电阻 R1=10,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范围是040,电压

6、表的是量程是 03v,电源电压 U=4v,为保证电压表的安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范围是多少?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电流定律电量 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电流 I:1 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电流单位:安培 1 安培=1000 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压 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测量电压用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电阻 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

7、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9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导体电阻 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串联电路特点: II1I2 UU1U2 RR1R2 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

8、8 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 P3 瓦,U6 伏IPU3 瓦6 伏安由于总电压 8 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 6 伏,应串联一只电阻 R2 如右图,因此 U2UU18 伏6 伏2 伏R2U2I2 伏安4 欧。答:并联电路特点:UU1U2 II1I2 1/R1/R1+1/R2 或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9I1R1I2R2电量 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电流 I:1 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电流单位:安培 1 安培=1000 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测量电流用

9、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压 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测量电压用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电阻 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导体电阻 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串联电路特点: II1I2

10、 UU1U2 RR1R2 U1R1U2R2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9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 8 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 P3 瓦,U6 伏IPU3 瓦6 伏安由于总电压 8 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 6 伏,应串联一只电阻 R2 如右图,因此 U2UU18 伏6 伏2 伏R2U2I2 伏安4 欧。答:并联电路特点:UU1U2 II1I2 1/R1/R1+1/R2 或 I1R1I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

11、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 R26 欧,K 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安,K 闭合时,A 表示数为安。求:R1 阻值 电源电压 总电阻已知:I安 I1安 R2=6 欧求:R1;U;R解:R1、R2 并联I2I-I1=安-安=安根据欧姆定律 U2=I2R2=安6 欧=伏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9又R1、R2 并联 U=U1=U2=伏R1U1I1伏安12 欧RUI伏安4 欧 答:十二、电能电功 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

12、 焦 U 伏特 I 安培 t 秒 Q 库 P 瓦特 电功率 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公式:PW/t PUI 单位:W 焦 U 伏特 I 安培 t 秒 Q 库 P 瓦特 电能表: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 度电1 千瓦时1000 瓦3600 秒=106 焦耳例:1 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解 tW/P1 千瓦时/1000 瓦时/80 瓦=小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归纳1 I=U/R2 I=I1=I2=In 3 U=U1+U2+Un 4 I=I1+I2+In 】 、5 U=U1=U2=Un 6 R=R1+R2+Rn 7 1/R=1/R1+1/R2+1/Rn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98 R 并= R/n9 R 串=nR 10 U1:U2=R1:R2 11 I1:I2=R2:R1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13P=W/t14Q=I2Rt 15P=P1+P2+Pn 16W=UIt 17. P=I2R 19. W=Q 20. W=I2Rt 21. W=U2t/R 22P1:P2=U1:U2=R1:R2 23P1:P2=I1:I2=R2:R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