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409293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学习大纲(详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 总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清楚掌握)(一)定义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二)管理活动的内涵1.管理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5.管理工作是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二、管理职能(清楚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三、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清楚掌握)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既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理解)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是

2、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四、管理学及其特性(了解)(一)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办法的科学.(二)管理学的特性1.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2.管理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第二节 管理者一、管理者(一)管理者的定义(掌握)管理者是指任何组织内要管理下属或有责任调动各种资源的人员。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与操作者相对,操作人员只须履行所指派的工作,而毋须负起任何指示和监督的责任的雇员,他们往往属于机构内最基层的部分。(二)管理者的层次(掌握)基层管理者,一般只限

3、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中层管理者,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三)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了解)(四)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掌握)卡特兹的观点: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处理问题的思维技能,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作某事的能力。一般高层管理者强调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强调技术技能,无论哪个层次的管理者都要求人际技能。二、管理者的角色 (掌握)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角色理论人际角色(代表人

4、、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第二章 管理理论第一节 管理思想的演进一、早期管理思想的发展概况(了解)(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及其实践(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及其实践二、管理理论的萌芽(了解)(一)罗伯特欧文(17711858) (英)(二)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 (英)(三)亚当斯密(17321790) (英)特点:管理重点,主要解决分工和协作的问题;管理方式,家长式管理方式;管理依据,完全凭借个人的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这一阶段,管理不被看成科学,管理思想不够系统、全面,没有形

5、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三、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思想(掌握)(一)科学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泰罗、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2.主要观点: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原理) ;主张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以工作挑选工人) ;制订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 。3.评价贡献:将管理确立为科学,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提出了计划(管理)与执行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强调利

6、益的一致性。局限: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泰罗把工人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侧重于生产一线上的管理,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二)一般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法约尔2.主要观点:提出了企业经营的六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财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是核心;管理的五项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 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员工报酬、集中、等级(指挥链) 、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管理教育的可能

7、性和必要性。3.评价贡献: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其理论体系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不仅适用于企业亦适用于其他组织,管理原则现在仍为许多人所推崇。局限性: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三)官僚组织理论1.代表人物:韦伯2.主要观点: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传统权力(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法定权力(理性的、法律规定的权力),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劳动分工、权力等级、正式选拔、规章制度、非人格化、职业导向。3.评价贡献: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连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

8、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制。不足:过分强调组织原则和恪守规章制度,抑制创造力、革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忽视了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强调人际关系的非人格化,决策时只考虑规章和程序,而忽视了成员的情感方面的需求,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四)科学管理阶段的特点管理理论已围绕着解决人类社会新型组织工厂的效率问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框架;人们已开始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去看待、去探索、去研究;已开始摆脱经验主义的影响,强调了体现科学规律的管理模式去替代经验主义的管理模式,并在一些领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关注。四、行为管理思想(一)行为管理思想早期的倡导者(了解)欧文、雨果明斯特伯格、玛丽福莱特(二)

9、梅奥及其霍桑实验1.实验阶段:(了解) 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1928.4) 、大规模访谈(1928-1931)接线板接线工作试验(1931-1932) 2.梅奥的主要观点:(清楚掌握)人是“社会人” ,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组织应发展新的领导方式。3.评价贡献:激起了对人的因素的兴趣;改变了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为管理方法的变革指明了方向。局限: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过分强调感情的作用;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的影响。(三

10、)行为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了解)1.关于人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2.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麦克雷戈: X-Y 理论,管理方式与人性假设相关,管理者根据不同的人性假设采用不同方式组织、控制、激励属下。X 理论(经济人假设) ,认为雇员:天生懒惰;没有抱负;回避责任;工作是为了生活;寻求安全,反对变革。因此管理方式:管理者关心的是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管理者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管理者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不考虑感情上和道义上对人的尊重;强调严密的组织、规则、制度;用金钱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Y 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 ,认为雇员:天生勤奋;具有创造能力;勇于承担责任;自我指导和自我

11、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为自己的报酬。因此管理方式: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辅助者、支持者、帮助者;让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给予更多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和决策。超 Y 理论(复杂人假设) ,认为: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求;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

12、的反应。 因此应当按组织与成员对管理方式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于他们愿望的方式进行管理,以获得最理想的管理效果。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的管理方式。3.关于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研究4.关于组织中领导方式问题的研究(四)行为管理阶段的特点(理解)行为科学的最大特色是更为全面地发现和认识了管理的对象人的本质,被管理的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任何组织的成员都不会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要求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五、现代管理理论(了解)1962 年 12 月,著名的管理学

13、家哈德罗孔茨在美国的管理学会杂志上提出了六个学派,到 1980 年又指出管理理论至少已经有了 11 个学派。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了解)一、二、第五代管理理论三、学习型组织四、企业再造理论五、评述第三章 管理环境(了解)第一节 组织环境一、环境的分类组织环境,是指所有直接、间接或潜在地影响组织表现的力量。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指组织边界之外且无法控制的力量。包括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技术)和特定环境(供应商、竞争者、顾客和分销商、压力集团)内部环境,指在组织边界内且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的因素。二、环境不确定性分析环境变化的程度稳定(稳态) 不确定(动态)环境复杂程度复杂简单B

14、低-中程度不确定性1.大量的外部环境要素,而且要素不相似2.要素维持不变或缓慢变化D 高不确定性1.大量的外部环境要素,而且要素不相似2.要素常常变化且不可预测A 低不确定性1.外部环境要素少,而且要素相似2.要素维持相同或慢慢变化C 高-中程度不确定性1.少量的外部环境要素,而且要素相似2.要素常常变化且不可预测三、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第二节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管理道德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对错的规则或原则。管理道德所关注的是两个层次:管理者个人的职业道德;管理者的组织身份所要求的管理道德。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指一名管理者在作出培育、保护、提高、促进利益相关者乃至全社会福利的决定时

15、,所肩负的义务和职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介绍反对者的观点、支持者的观点。第二编 计划第四章 计划第一节 计划一、计划的概念(一)计划的定义(清楚掌握)广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三个紧密相连的过程;狭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准确的预测,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安排。包括明确组织的目标、考核的指标、实现目标的手段选择、战略制定以及进度的安排。(二)计划工作的特点(掌握)1.计划与组织的未来有关2.计划与人们的行动有关3.计划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关4.计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常用“5W1H”描述二、计划的重要性(理解)(一)指明方

16、向(二)减小不确定性(三)高效地实现目标(四)提供控制标准三、计划的有效性(一)评价一项计划有效性的标准(掌握)统一性、灵活性、精确性、经济性、执行时的应变性(二)制定有效计划的基本要求(理解)管理人员的领导水平、积极性和勇气,领导人员的稳定,专业能力和一般业务知识。四、计划的分类(掌握)(一)按计划期限分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没有中、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很难保证实现;没有长期计划,企业很容易鼠目寸光,短期行为。(二)按计划的明确度分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制定计划时,应根据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灵活性和明确性之间权衡。(三)按范围广度和时间跨度分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战略计划、作业计划与组织的管理层次的关系(四)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和规则,规划,预算(五)按计划是否被重复利用分常备性计划和单一用途性计划五、战略与战略规划(了解)(一)战略的含义战略是通过有效地组合组织内部资源,在动态环境中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从而获取竞争优势,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股东利益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