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4029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导学】高考一轮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章末总结 提高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力物体的平衡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性质力的三要素力的分类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效果分类: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力的运算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条件: F 0 或 F x 0 0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其研究方法贯穿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本章的重点是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问题、共点力的合成问题、物体的平衡问题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又是高考的重点、热点 1 分 析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 共

2、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求解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力的合成法和分解法,同时也要注意以下方法的灵活运用 . (1) 整体法和隔离法:把发生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当作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系统中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方法称为隔离法 . 在选取研究对象时,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常用的方法,要灵活选择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 正交分解法:把物体受到的外力沿正交的 x 轴和 y 轴方向进行分解,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在 x 、 y 轴方向上的合 外力均为零,表达式为: 0 , 0. (3) 矢量三角形法:

3、若三个不平行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三力矢量平移组成的图形必定为一封闭的三角形 . (4) 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定共点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5) 相似三角形法:对于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来说,这三个力可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我们可运用数学中解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求解,如正弦、余弦定理 . 有时还可以利用力的矢量三角形与物体所在空间构成的几何三角形的相似来求解 . (6) 图解法:这种 方法适用于三力平衡或力的分解、合成中已知一个力的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判断因第三个力的变化而引起两个力的大小变化的情

4、况,以及另一个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引起第三个力的变化的情况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7) 假设法 ( 或极限法 ) :当物体受几个力作用,出现临界现象 ( 平衡状态恰好出现变化或恰好不出现变化 )时采用,即把某个没有给定数值的力推向极端 ( 极大或极小 ) 来分析,从而得出 “ 恰好出现 ” 或 “ 恰好不出现 ” 的结果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 (2014 全国卷 )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长度 ( 圈数 ) 的关系 .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 7 个指针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 0 、 10 、 20 、30 、 40 、 50 、 6

5、0 圈处;通过旁边 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 刻度 指针的位置记为 有质量为 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 x .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 n 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 m/. 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 60 ,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P 1 P 2 P 3 P 4 P 5 P 6 x 0 ( x ( n 10 20 30 40 50 60 k ( N/m ) 163 1k( m/N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 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 , . (2) 以 n 为横坐标,1图乙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象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

6、 图乙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 . 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 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圈数 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 k 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自由长度 l 0 ( 单位为 m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 k N/m.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根据胡克定律解题 .(1 ) 根据胡克定律有 k ( x x 0 ) ,解得 k x 0 ) 102N/m ,1k 2 2. (2)1k n 图象如图所示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 根据图象可知, k 与 n 的关系表达式为 k 103n, k 与 l 0 的关系表达式为 k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答案】

7、 (1) 2 (2)1k n 图象如图所示 (3) 103n 103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 (2014 广东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 、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 向 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用支持力、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解题 . M 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 ( 地面 ) 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 A 正确; N 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 ( 原木接触面 ) 垂直,即垂直 上,故选项 B 错误;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平

8、行,故选项 C 、 D 错误 . 【 答案 】 A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 (2014 重庆 ) 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 ( 不计质量及长度 ) 固定在相距为 D 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 P 和 Q , P 低于 Q ,绳长为 L ( L .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 P 点 10 ( 标记为 C ) 系上质量为 m 的重物 ( 不滑动 ) ,由测力计读出绳 拉力大小 后,改变重物悬挂点 C 的位置,每次将 P 到 C 点的距离增加 10 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 C 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9、由实验可知: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曲线 中拉力最大时, C 与 P 点的距离为 该曲线为 ( 选填 “ 或 “ ) 的曲线 . 在重物从 P 移到 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 ( 选填 “ P ” 或 “ Q ” ) 点所在的立柱 . 在曲线 、 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 N ,它与 L 、 D 、 m 和重力加速度 g 的关系为 .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由图象可知曲线 中拉力最大时, 点的距离为 60 曲线 为 T P 的曲线 . 由图象可知拉力最大值在曲线 上,约为 5 N ,此曲线为 T Q 的曲线,是 Q 点所在的立柱受到的力 . 该课件由【语

10、文公社】 由图象可以得到两曲线相交时, . 当 水平方向夹角相等 . 对结点 C 受力分析如图,将 长与左侧立柱交点为 P ,则 P C , P Q 即为绳长 L P、 相似, ( 其中作 P M 得 Q,则 TP2 D22 课件由【语文公社】 【 答案】 60(56 64 之间的值均可 ) T P Q 间的值均可 ) 2 课件由【语文公社】 4. (2014 海南 ) 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 O 点,右端跨过位于 O 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 M 的物体;段水平,长度为 L ;绳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 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 L . 则钩码的质量为 (

11、 ) B C. 2 M D. 3 M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解析】 假设平衡后轻环位置为 P ,平衡后,物体上升 L ,说明此时 恰好构成一个边长为 L 的正三角形,绳中张力处处相等,均为 故钩码的重力恰好与 、 力的合力等大反向,由三角形函数关系可知,钩码的重力为 3 故其质量为 3 M ,选 D. 【 答案 】 D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5. (2014 上海 ) 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 A 、 B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 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 F 的作用下,缓慢地由 A 向 F 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 N . 在运动过程中 ( ) A. F 增大, N 减小 B. F 减小, N 减小 C. F 增大, N 增大 D. F 减小, N 增大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yuw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