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97069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本文拟通过对比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在社交礼节、背景、日常生活、称呼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英语教学中如何融文化于文中,以导入文化的适度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与意义,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一、引言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在教学中,要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我们首先从文化谈起。文化 culture 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度广泛的词语。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从广义上讲是一个社会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 ”所下的定义,我 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

2、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主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二、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英语现已成为中国教育进程中的一门必修课。近几年,小学也已开设英语课。英语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是一门外语,相对于汉语来说,必然有其难把握的一面。其中文化差异是较为突出的一点。笔者在六年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授课都存在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先教单词、短语、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重点放在了词汇、语法、句型的记忆上,

3、而忽视了英语教学中所蕴涵的文化渗透问题。中国与说英语的国家相距较远,生存的空间不同,历史不同,因而社会影响也不同,所形成的文化背景有天壤之别。假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加大文化的渗透力度,学生在某些场合会因缺乏常识而贻笑大方。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决不能因片面追求高分而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漠然置之。三、中英文化比较3.1 礼仪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处处体现着尊重、谦虚的观念,总爱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而英美国家的人却彰显着一股豪爽、直言快语的习性。同样去表扬一位中国人和一位美国人,答语会孑然不同。比如说“ 你今天看上去真漂亮。 ”(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中国人会这样

4、回答:“哪里,哪里。 ”而美国人则会说“Thank you.”假如在美国,你如是回答“ 哪里,哪里。 ”(Where ,where.)美国人真的会被搞糊涂了:是真的要我说的具体些吗?这样以来,就会闹出笑话来了。同样,在吃饭时中国人爱谦让,客人说不吃,主人还是会热情地为客人夹菜,以尽地主之宜,而在美国,主人若问:“Do you want some more?(再来一些吗?)”你若回答:“No. Thank you. I have had enough.” 他们便不会再推让。假如你没吃饱,也只能饿着肚子了。3.2 语言背景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国家意义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取决于该语言的社会背景。在一个国

5、家是褒义,在另外的国家有可能是贬义。开放初期,中国生产的“白象” 电 池在中国特别畅销,因为人们一想到“ 白象” 就会同巨大 联系在一起,从而白象也代表了 该电池的电量充足,持久耐用。以这样的理解,该厂家把其产品投入了国际市场。诚然,质量毫无瑕疵,但是,令该厂家费解的是,其产品销售量出奇的低。原来, “白象” 译 作英文“white elephant”在美国是“废 物” 之意。想一想, 谁会买没用的 东西呢?无独有偶,中国的雄鸡牌闹钟一开始以“cock”为商标出口,可是在外国却无人问津,后来销售商了解到“cook”在美国有贬义的意指,于是改名为“Rooster” 。生意立刻暴 涨。假如你走在异

6、国他乡的大街上,有人问你:“Where is a John?”你会怎样回答?你若不了解其中含义,只知道“John” 是一个名字而回答了“I dont know John.”别人会笑你无知。John 在美国为厕所之意。可见,语言的复杂多变与其自身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3.3 生活习惯中国人在做事方面是主动、热情、客气、爱凑热闹、凡事先入为主。英美国家的人则是独立自主,做事很讲原则,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请人帮忙而且特别守时。笔者的一位朋友刚开始接触外国人,谈得非常投机。这位美国人请他到家里吃饭,定于晚上7:30。他欣然答应下来。到了七点钟,他手提大包小包满载食物就来到了朋友家门外。一按门铃,他的美国朋友

7、开门见是他,显得非常尴尬,一时间不知所措。看到他手里的东西更是费解。结果问了一句:“What do you mean?”(我们这儿没有吃的东西吗?)笔者的朋友也闹了个红脸,慌忙解释才避免了一场误会。外国人在请人吃饭时,你既不能太早又不能太晚。提前几分钟就可以了。另外,去时没必要带吃的东西,他们会很不高兴。为了表示你的热情,你可以提前说好。去饭店吃饭,若外国人提出:“Lets go Dutch!”那你千万别为 其主动付帐。不然,只能是自讨没趣,他们不会感激你的。另外,中国人喜欢边吃边说,而英国人特别忌讳这一点。笔者以前和外国同事进餐时仔细观察过,他们要想说话,一定会把嘴里的食物吃完再说。如此看来

8、,莫要一厢情愿而事与愿违。3.4 称呼中国人的生活词典中以“尊” 字当先。一开口少不了 “兄弟、哥哥、姐姐、叔叔、伯伯、大娘”之类的称谓。尤其是对待年长者。可是外国人对这点看的很淡。除了自己的亲戚外,他们不会轻易加敬称。假若你加了,他们会感到非常不舒服,或许会产生错误的想法。 (我又不认识你,你想干什么?搞什么鬼?)同样是问路,中国的孩子会说:“老奶奶, 请问到邮局怎么走?” 而美国的孩子会说“Excuse me, will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他们一般不会说“Granny, will you tell me to th

9、e Post Office?”另外,他们的称谓顺序与汉语正好相反。张老师(Mr. Zhang);王经理 (Manger Wang);李叔叔 (Uncle Li);胡主席(President Hu)3.5 日常谈话1.打招呼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为“吃了吗?” ,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如若不知这种习惯,就贸然去问:“Have you eaten ?”美国人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 :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家里来吃饭呢。总之,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的含义。再如汉语中“上哪儿去呀?” ,“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接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10、 going?”,“Where have you been ?”具有十足的 汉语意味,不符合英美人的说话习惯。他们听到后的反映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你管得着吗?)2.谈话的话题在中国,两人(或初见或熟人)谈不免会涉及到“你多大年纪了?” (How old are you?);“你结婚了吗?(Are you married?)”;“你的薪水如何?(Whats your salary?)”等等。这样的话如果拿来直接问英美国家的人,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你在窥探别人的隐私,从而会对你产生反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以轻松有趣的事情为话题,例如:假日、天气、体育赛事、衣

11、服或宠物等。3.6 习俗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 狐朋狗党” 、“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 “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 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

12、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 病得厉 害” 用 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 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 比 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 “猫” 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四、结束语要想学会一门语言,就得“入乡随俗” ,不善于 纳新,总以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去解释其它地域的文化是时常会碰壁的。英语教学不能为教知识点而教,文化的相互渗透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在英语教学环节中注意对学生在文化差异方面加餐,融文化于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多了解外国的民风民俗,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交际中把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处理得当。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与意义,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如此,英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重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