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8961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司匹林原料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司匹林原料及肠溶片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中国药典(2005)和中国药典(2010) ) ,要求结合大家药物分析实验和课本知识及药典内容进行比较,说明各方法的原理及比较方法的优缺点一、阿司匹林结构及理化性质1结构2理化性质阿司匹林为固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在水中微溶或几乎不溶,而能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中,根据溶解行为的差异可作为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或含量测定时滴定介质选择的依据。(1 )酸性:阿司匹林的结构中具有羧基,pKa=3.49 水溶液显酸性,并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2 )具有酚羟基:阿司匹林结构中都具有潜在的酚羟基,可与铁盐试液作用显色。可用于鉴别试验。(3 )具有酯结构

2、:阿司匹林结构中具有酯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产生酚羟基和羧酸盐。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1、阿司匹林原料测定(2005 版):直接滴定法(2010 年版阿司匹林原料测定与 2005 版的相同)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方法:取本品约 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 3 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滴定。每 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18.02mg 的 C9H8O41直接滴定法 原理:阿司匹林中具羧基,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反应。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反应式如下:中国药典(2005 年版)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

3、品约 0.4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 3滴,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0.lmol/L )滴定。每 1mL 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0.1moL/L)相当于 18.02mg 的阿司匹林(C9H8O4)。滴定度:1ml NaOH 滴定液(0.1mol/L) 0.1 mmolNaOH 0.1 mmol 阿司匹林 0.1180.16mg 阿司匹林 18.02 mg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结果计算公式为:式中 V样品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体积,mL ;T滴定度,mgmL;F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浓度校正因子;W待测药物的称样量,g。原理:阿司匹林结构中有游离羧

4、基,显酸性,pKa36。优点:简便、快速。缺点:酯键水解干扰(不断搅拌、快速滴定) ;酸性杂质干扰(如水杨酸 (因本法缺乏专属性,易受酯键水解产物水杨酸和醋酸干扰)注:适用范围:不能用于含水杨酸过高或制剂分析,只能用于合格原料药的含量测定。1、乙醇的作用:(阿司匹林在水中微溶,但易溶于乙醇. )乙醇溶解阿司匹林;防止阿司匹林在水溶液中滴定过程易水解2、溶剂用中性乙醇的原因:乙醇对酚酞指示剂显酸性,可消耗 NaOH 而使结果偏高,故在使用前需用氢氧化钠中和至对酚酞指示剂显中性。 (中性乙醇:对指示剂(酚酞)而言为中性,可消除滴定误差 )3、滴定应在不断振荡下稍快进行,以防止局部浓度过大,致使阿司

5、匹林酯水解4、温度在 0-40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5、指示剂(酚酞):阿司匹林与氢氧化钠形成强碱弱酸盐,碱性区显色, pH8.22、水解后剩余滴定法原理:阿司匹林中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加入过量标准碱滴定液,加热使酯水解,剩余碱用酸回滴。1mol NaOH mol 阿司匹林1mol H2SO4 2 mol NaOH方法:取本品 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 0.5mol/l)50.0ml,混合,缓缓煮沸 10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用硫酸滴定液(0.25mol/l)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 1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 45.04

6、mg 的阿司匹林实验组:称量 (过量定量)NaoH 滴定 (剩余)NaoH 硫酸滴定( 消耗体积 V)空白组:(过量定量)NaoH 硫酸滴定液滴定(消耗体积 V0)NaoH 滴定度(T)=0.5X180.16 X 1/2=45.04(mg/ml)(V: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滴定液体积(ml)V 0: 空白试验时消耗硫酸滴定液的体积(ml) T:滴定度 W:供试品称样量(g) F:硫酸滴定液浓度校正因子 F=滴定液实际浓度/滴定液规定浓度)优点:消除了酯键水解的干扰缺点:酸性杂质干扰注:进行空白校正(不加样品或等量溶剂)的原因:消除 CO2 的干扰。(碱液在受热时易吸收 CO2,生成碳酸盐,当用酸回

7、滴时,算滴定液消耗的体积会偏小,使测定结果偏小,故需空白校正。)阿司匹林有关物质检查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1、阿司匹林中的“有关物质 ”系指除“游离水杨酸”外的合成原料药苯酚及其他合成副产物,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水杨酸、水杨酸酐、乙酰水杨酸苯酯、等杂质。在2005版药典当中,并没有单独列出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只通过检查原料药的澄清度从而间接的来检查有关物质的限量。溶液的澄清度检查碳酸钠试液中不溶物。不溶物杂质有未完全反应的酚类,或水杨酸精制时由于温度过高,产生脱羧副反应的苯酚,以及合成工艺过程中由副反应生成的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和乙酰水杨酸苯酚等。这些杂质均不溶于碳酸钠试液,而阿司匹林

8、可溶解。利用溶解行为的差异,由一定量阿司匹林在碳酸钠试液中溶解应澄清来加以控制。原理 根据 这些杂质与阿司匹林的酸性强弱,利用它们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规定一定量样品在碳酸钠溶液中应澄清。方法取本品 0.50g,加温热至约 45的碳酸钠试液 10ml 溶解后,溶液应澄清。而 2010 版药典当中不仅检查了药物的澄明度,还利用了 HPLC 进一步的量化了杂质的限量。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四氢呋喃-冰醋酸- 水(20: 5:5:70)为流动相 A,乙腈为流动相 B,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76nm。阿司匹林峰的保留时间约为 8 分钟,

9、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不低于5000,阿司匹林峰与水杨酸峰分离度应符合要求。时间(分钟) 流动相 A(%) 流动相 B(%)0.0 100 060.0 20 80测定法取该品约 0.1g,精密称定,置 10ml 量瓶中,加 1%冰醋酸甲醇溶液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1ml,置 200ml 量瓶中,用 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溶液;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0ml,置 100ml 量瓶中,用 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灵敏度试验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灵敏度试验溶液及水杨酸检查项下的水杨酸对照品溶液各

10、10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显杂质峰,除小于灵敏度试验溶液中阿司匹林主峰面积的单个杂质峰、溶剂峰及水杨酸峰不计外,其余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峰面积(0.5%)。方法HPLC梯度洗脱,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0.5%)色谱柱:ODS流动相:A: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 水(20:5:5:70 )B:乙腈检测波长:276nm原料药:供试品溶液:0.01g/ml对照溶液:0.05mg/ml灵敏度试验溶液:0.005mg/m有关物质 :除水杨酸峰外,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 0.5%)2005 年在有关物质检查时未使用 HPLC 很大可能是因

11、为当时 HPLC 不够普及,而使用澄明度发检查是简单快捷且便宜的方法,但该方法只检查了无羧基杂质如苯酚、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而水杨酸水杨酸、水杨酸酐等含羧酸的杂质并不能检查到,而且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澄清的鉴别界限不同,作为定性检查灵敏度也是不够的;而 HPLC 的使用则增加了选择性和灵敏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和实验要求。附: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是: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度高,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其缺点是:价格昂贵,要用各种填料柱,容量小,分析生物大分子和无机离子困难,流动相消耗大且有毒性的居多。三、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阿司匹林原料药与其片剂的检验方法是不同的,比如,鉴别实验中,需要将制剂时引入的辅料等干扰因素除去,然后再按照原料药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含量测定时,两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原料采用的是直接酸碱滴定法,片剂采用的是二步酸碱滴定法,原因是在片剂制剂中引入的辅料不允许采用直接酸碱滴定法,会干扰实验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分析时,原料测定方法要求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的方法,而制剂的测定方法要求侧重于具有较高的专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