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8922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单元测试(7-4)第四单元(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2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

2、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 ,扩大市场答案D解析由“19 世纪中叶”可知, “万分火急”的“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迅猛发展使清政府手忙脚乱,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提出“修约” ,扩大市场的要求,D 项正确。A 项开始于鸦片战争,B、C 两项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不符合题意,排除。3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不能得到有效实行的共同原因是()A带有空想性B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C严峻的军事形势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答案C解析严峻的军事形势不能为两文件的实施提供安定

3、的社会环境,A、D 两项不符合资政新篇 ,B 项不符合天朝田亩制度 。4马克思曾指出“推动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 的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英国的大炮就没有这次大爆炸B英国的大炮加速了这次大爆炸的到来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问题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大炮对中国革命的作用答案B解析从题干的理解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由于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5甲午战争时, “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

4、的“海军经费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等信息可知 B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也是 B 项的结果。6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屈辱条约,其危害有()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的内地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A BC D答案D解析是允许日本投资设厂的影响;是赔款的影响;是设通商口岸的影响;是总的影响,所以选 D。7 “(左宗棠) 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D左宗棠在

5、新疆建立了行省答案C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这一信息。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的安全,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8在某次侵华战争之后,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对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据此推测,这次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八大王” ,据此可知这次战争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 ;

6、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答案D解析根据记载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仇视一切外洋事物,这是由于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这种过分的仇洋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故选 D项。101900 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 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

7、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的信息“租界” “畸形繁荣”可确定,C 项符合题意。11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 ),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A甲 B乙C丙 D丁答案C解析据辛丑条约 , 1902 年虽然有东交民巷,但那是使馆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丙错。12 “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其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 ”(兴中会革命史要 ) 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

8、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答案A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孙中山民主主义的目标,这里的“鞑虏”指满洲贵族,与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孙中山崇拜洪秀全。13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A14在开展

9、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某班同学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总结了四句话,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符号变了,时代换了 B皇帝倒了,清朝完了C习惯改了,风俗新了 D民权有了,国家强了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可以判断 D 中的民权未能真正实现,国家也未能实现富强。故选 D。1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效法美国总统制,但由于袁世

10、凯篡夺革命果实,为从法律上限制个人专制,又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最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又改为总统制,方便个人独裁专制,说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16 “国”字传统写法是“國” ,但在右图中却写为“囻” ,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是()A人民主权B三权分立C分权制衡D责任内阁答案A解析由图片和材料中的“囻”的写法可知是民在其中,即人民主权,其他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171919 年 6 月 9 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 ,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 ,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 。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C团结精神 D科

11、学精神答案B解析“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反映了民主的内容,体出了民主精神。18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其中的“国敌”最主要是指()A日本 B法国C德国 D美国答案A解析“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集团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转给了日本,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还我青岛”等口号都体现了这一背景,故选A 项。B、C 、 D 三项都没有直接与中国冲突,均排除。19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高呼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A “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 ”B “

1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 “人民!武装你们自己”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时期的领导力量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尚未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不可能提出“人民!武装你们自己”这样的口号,故选 D 项。20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关于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

13、级充当了领导阶级,领导阶级的变化,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18 分,第 22 题 18 分,第 23 题 14 分,共 50 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0 年 4 月 7 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 271 对 262 的 9 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 年 5 月10 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材料二1840 年义律率英舰 8 艘,于 8 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款、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

14、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6 分)(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8 分)(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答案(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道光帝:独裁专制;英国:国王统而不治。(2)中国:皇帝没有掌握全面、充分的情况,根据个人判断

15、作出了决策。英国:议会就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做出决策。区别:人治与法治。(3)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扩大了英国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考查了东西方世界的变化,通过在鸦片战争中两国君主作出决断的不同方法,体现了两国政体的本质不同,从经济的角度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两国的影响,本题解题关键是一定要把握好“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刺激:第一次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