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6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38914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2016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2016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2016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2016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2016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016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016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4 页2015-2016 年度上中高三入学历史考试试题考试范围:必修 1 全册,必修 2 第一单元,选修 1;考试时间:50 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专家)在某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在这种政权结构中,各级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无数小螺丝钉;而最高的君主,便是这部巨大机器的总操纵者。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对上述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这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B “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

2、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D著作有可能从官僚政治的工具性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历史作用2 “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每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B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C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D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3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3、”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4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A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 D全球化史观5下图是 20 世纪某一时期大国

4、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D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6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试卷第 2 页,总 4 页A、环境:大陆与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基础:农业和商业7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5、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8 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 ”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

6、主要原因9某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 “九二共识” B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连战“和平之旅”演讲 D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10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1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

7、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的是A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九品中正制的废除12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3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梁启超曾于 1902 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1960 年第一季度 1975 年第

8、一季度 1985 年第一季度积极报道 0 2 51消极报道 323 81 88中性报道 16 10 224试卷第 3 页,总 4 页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 ”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 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1)根据材料归

9、纳“中国精神”的含义。 (4 分)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定了基础。 (6 分)(2)1840 年后的时代特征迫使“中国精神”发生了怎样的“现代转换” 。 (1 分)在“中国精神”的推动下,18401940 年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哪些努力?(8 分)(3) “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如何一步一步推动中国实现强国梦?试从政治、经济角度进行概述。 (6 分)14 (12 分)201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9 月 3 日,我们将迎来第二个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材料一 8

10、 月 9 日,日本民众在长崎市举行要求撤回安保法案、安倍下台的抗议游行。-来源于新华网材料二 1941 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把世界 4/5 的人口卷入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1941 年 12 月 22 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集会。美国倡议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宣言,并提出了宣言草案。1942 年是日,美、苏、英、中等 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这一反法西斯联合国家宣言 。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同时也为战后联合国组织的建立奠定初步基础。材料三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永不磨灭的历史坐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日本投降从而战争结束的日期及其后每年的

11、纪念日。1945 年 9 月 3 日清晨(当地时间) ,日本在停泊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由于时差关系,美国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 9 月 2 日。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定 于 9 月 3 日。从国家层面设立这样的纪念日,一方面是强调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做出的巨大牺牲,反思历史,尊重生命;另一方面,对于当下我们强调要维护二战秩序,也是具有重试卷第 4 页,总 4 页要的意义。 -来自好搜百科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时代主题”及中国设置“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看法。 (要求:史论结合,有效解读历史信息,100 字左右) 15教育内容变革与

12、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材料一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 书 礼 易春秋 ,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 ,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子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1904 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

13、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民国政府成立后规定教育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并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三类三段七级教育的学制(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9 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近代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6 分)答案第 1 页,总 3 页2015-2016 学年度上海中学入学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这

14、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 “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著作只是强调了“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却没有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作用,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官僚政治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法律的确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只能是“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法律是

15、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田地竹成沙土,止产粟米” “水陆失宜”的信息说明属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进行管理,故 B 项正确;从唐多有“稻垄” 、北宋仍有“熟稻”到 1678 年“止产粟米” ,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 A 项错误;“田地皆成沙土” ,表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 C 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 唐朝水利设施管理。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等,本题考查史观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不难得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