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87667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疝气的用药及中西医类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疝气的成药就是橘核丸,处方如下:济生橘核丸橘核 60g肉桂15g 川楝子(炒)60g桃仁 60g厚朴(制)15g 海藻60g昆布120g关木通15g 延胡索15g枳实(炒) 15g木香15g茴香橘核丸拼音名:Huixiang Juhe Wan英文名:书页号:2000 年版一部-515【 处方】小茴香(盐炒) 40g八角茴香 40g 橘核( 盐炒) 40g荔枝核 80g补骨脂(盐炒 ) 20g肉桂16g 川楝子 80g延胡索(醋制) 40g莪术(醋制) 20g木香20g 香附( 醋制) 40g青皮(醋炒) 40g昆布 40g槟榔40g 乳香( 制 ) 20g桃仁 16g穿山甲(制) 20g外治自

2、疗法(1)肉桂 10 克、研末醋调,纱布包后敷脐部用于疝气治疗有提升中气之功效。(2)吴萸、川楝子、小茴香各 10 克,烘干研末,醋调成膏,纱布包裹,敷脐部用于疝气治疗。儿科 (疝气) (小肠气)生姜汁 5 钱,先给患儿洗澡待周身出汗时,用姜汁涂患部,一日二次,连用三、四天,以后不再复发。男性科 (疝气) (小肠气)粗食盐半斤炒热后,加入花椒 20 粒,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最好睡前用,连用 4、5 天有特效。中药治疗疝气气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向体表突出的疝即为腹外疝,其内容物多为小肠。腹外疝又以腹股沟疝

3、多见。疝气多为腹股沟斜疝,发病原因主要为患儿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形成孔隙,腹壁肌肉发育不全和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形成的薄弱和缺损使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当小儿哭闹使腹内压增高时腹内容物自此向体表突出而发本病。该病多发生在 2 岁以内,患儿出生后第一次啼哭时即可出现,有时在出生后几个月发病。临床表现为啼哭、坠胀感、触痛及腹股沟或阴囊肿块,但不妨碍活动。在站立、哭闹或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卧、睡眠后肿物变小或消失,用手轻轻向上挤压可使肿物还纳腹腔1。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狐疝”范围,现将近 10 年来有关研究资料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疝气一证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4、疝证门认为“诸疝厥阴任脉病胎症多因禀赋病”。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失健运,中气虚弱,气虚下陷,提举无力所致。儒门事亲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十九论“疝”时谈到:“或小儿亦有此病,俗曰疝气,得于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也指出本病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医学入门疝气指出:“气疝上连肾腧,下及阴囊,得于嚎哭忿怒之郁而胀,或劳役坐马,致核肿胀。”得出本病的发生与气机不畅及劳累有关。王冰在素问大奇论注中曰:“疝者寒气凝聚之所为也。”诸病源候论说:“疝者痛也。”类经曰:“疝者前阴少腹之病男女五脏皆有之。”也就是说疝气因先天不足、本藏虚弱,复因外感风邪、内食生冷或卧湿地寒邪

5、凝滞而成;或因寒邪湿热郁中,复被寒邪束于外,邪气乘虚流入厥阴,阴阳失和,气滞不行,经脉阻塞牵引睾丸少腹绞痛2。中药治疗疝气2.1 内治法2.1.1 补中益气理气止痛王瑞如3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疝气,治疗组服用基本方:黄芪、升麻各 5g,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柴胡、川楝子、荔枝核、台乌、鸡内金各3g,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分多次频服。15d 为 1 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疝带或绷带压住内环,防止肿胀物掉下突出。2 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8%,对照组总有效率 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治疝必先治气”之要诀,李永平4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组方:黄芪 12g,红参 4g,白术

6、 6g,炙甘草、升麻、当归、柴胡、黄芩各 3g,白芍、枳实各 5g,益智仁、金樱子、芡实各 8g,口服治疗小儿气虚血虚型斜疝,药中病机,获得满足效果。2.1.2 中药治疗疝气温中提升疏通气机姬承武等5用中药温中提升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直疝 100 例,治疗组方药为:沉香、乌药、小茴香、肉桂各 6g,吴茱萸 3g,川楝子 6g,荔枝核 9g,升麻 3g,橘核 9g,水煎,1 日 4 次口服,疗程 5 月。对照组采用疝气带固定。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 86%、2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吉庆等6以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为大法,自拟消疝汤加减治疗 6 月3 岁疝气 15 例,偏气疝者

7、加木香、香附;偏寒疝患儿阴囊湿疹、四肢不温者加干姜、肉桂;痛甚者加延胡索、白芍。结果有效率达 93%。曾锟鋘7用自拟黄芪升麻汤治疗 212 岁疝气 37 例,方药组成:红参 510g、黄芪 1040g、升麻520g、台乌 520g、川楝子 510g、猪小肠 2050g,疗效满足。2.1.3 中药治疗疝气行气通络利湿化痰汪青霞8将白芥子用于 111 岁疝气中水疝的治疗,确有奇效,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白芥子 812g,10d 为 1 个疗程,结果表明,加白芥子后疗效提高,疗程缩短。基本方药行气通络、利湿散结,辅以白芥子辛温散寒,去皮里膜外之痰,收到显著疗效。2.2 外治法2.2.1 中药治疗疝气行气

8、活血散寒祛湿张宽智9采用民间方外敷香附蜀椒散加减炒热外敷,治疗 5 月11 岁单纯性疝气 32 例,总有效率达 84.4%。香附蜀椒散组成:香附、蜀椒各等分,新麸皮 500g,大青盐粒 3 粒,陈醋适量,将上药拌湿炒黄,用消毒纱布包裹,选用患儿命门、天枢、关元、气海、腹股沟等穴或阿是穴处,温热外敷。每日晨 5时、午 12 时、晚 5 时各 1 次,1 周为 1 个疗程,24 个疗程即可。若盘肠气痛甚者加大茴香、肉桂;气疝少腹疼痛加剧者加橘核、延胡索;狐疝脐突膨胀痛者加升麻、荔枝核。除 5 例未坚持治疗外,治愈 27 例,治愈率 84.4。2.2.2 中药治疗疝气温经散寒升阳举陷于翠敏10根据“

9、天台乌药散”之意,减高良姜、槟榔,加吴茱萸、延胡索、橘核、升麻、柴胡、枳壳组方,共研细末,为 1 次量,装入 6cm8cm 长方形布袋中,置于神阙穴处,外用绷带绕腹数周固定,3d 换 1 次。治愈幼儿疝气 20例,总有效率达 100%。童明明11采用丁香粉、肉桂粉各 2g,生姜 3g,四季葱白 5 根,食盐 5g,布包外敷脐部,天天换药 1 次,10d 为 1 个疗程,治疗脐疝效果明显。黄殿宏等12用枳壳、乌梅、川楝子、石榴皮、小茴香、肉桂、吴茱萸各 9g,制膏外用,治疗疝气 5 例,全部治愈。刘学平等13以舒肝理气、散寒止痛、提升中气为治则,用中药疝气治疗袋治疗腹股沟斜疝 325例,取得良好

10、疗效,总有效率 97.15%。2.2.3 其他针对本病气虚下陷、寒邪凝滞,吴旺社14用中药外压迫法治疗儿童疝气961 例。组方:川芎、枳壳各 3g,吴茱萸、升麻、小茴香、肉桂各 6g,橘核、荔枝核、葫芦巴、乌药、木香各 9g,上药共研细末,装小布袋中呈鸭蛋状,压迫疝环处,腹带固定,3 月为 1 个疗程。对不同种类疝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73.1%100%,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后复发性疝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戴玲15自制疝气兜加中药治疗疝气 25 例,选药黄芪、柴胡、党参、升麻、当归、吴茱萸、大茴香、小茴香各等分,研末过筛,装入疝气兜,经佩戴两年后,25 例患儿指诊皮下环闭合,随访 3

11、10 年,无 1 例复发。莎仁格日勒16等发挥民族医药特色和优势,采用当玛、金石榴、广木香等治疗凉性斜疝;采用野猪炭、希吉德等消食化滞;继用沙参、沙棘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从各方面缓解疝气症状,疗效明显。邹汉茂17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采用金潼鸳鸯汤加减口服,疝气袋局部压迫疝门,独角莲、鸡舌膏药外贴,三联疗法治疗疝气 296 例,取得可喜效果,总有效率达 96.7%。2.3 中药治疗疝气针灸治疗2.3.1 针刺为主陶洪轩18采用针刺方法治疗 8 月11 岁疝气 25 例,辨证为寒滞厥阴者针刺大敦、太冲、三阴交,用泻法,得气即拔针,不按针孔;关元穴留针510min,用补法,针后加灸。辨证为湿邪积聚者针

12、刺大敦、三阴交、四满、水分,用泻法,留针 35min;关元穴捻转补法,进针得气即出针,不灸。患儿均在针后按摩其疝侧包块,直至消失,再以绷带加压包扎疝部,直至痊愈,天天针刺 1 次,5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5d。治疗 3 个疗程,各型总有效率分别为 77.8%和 100%。武光录等19采用针刺大敦、三阴交、归来等穴位,配合隔蒜灸治疗疝气,疗效优于手术疗法。2.3.2 中药治疗疝气穴位灸配合敷药黄紫堂20采用穴位灸配合敷药治疗男性婴幼儿疝气 154 例,取双侧大敦、中封、太冲、三阴交、阴陵泉。用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灼,灸时见其下肢掣动,应移至另一穴位,每穴灸 23 遍,10d 为 1

13、 个疗程。灸后敷药,取吴茱萸、川楝子、小茴香 50g,研末,用时取药末 30g,加面粉 6g、水适量,调匀成糊状,摊于纱布上,贴于脐下气海至中极部位,固定,每 2 日换 1 次,5次为 1 个疗程,总有效率达 94.1%。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解小会等21取穴于肝脉和任脉用艾灸,以大敦、三角灸为主穴。证属寒者,加温补关元、神阙以培元阳、解寒凝;证属湿热疝者,运用疾去其火的泻法,艾灸膈俞以活血、三焦俞以行气;证属狐疝者,加足三里、提托以温补中阳,升举下陷之气。黄铜盘22、张效存23用类似之法治疗斜疝,效果斐然。疝气非小疾?手术可治愈(大病防治疝气防治篇健康时报 (2002 年 02

14、月 21 日第二十版)本报记者?高琪编者按:凡人体内脏器官或其他组织通过一个不正常的通道突出,就称为“疝气”,它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由于哭闹、便秘、生气、用力过度、哮喘等原因,导致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增高所致。由于疝气初发时患者可以用手把突出的肿物还纳回原位,因此不少患者对其掉以轻心,导致病情加重,发生嵌顿和绞痛,危及生命。那么怎样有效地防治小儿和老人疝气?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疝治疗中心主任马颂章教授和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主任周红教授。手法复位不长久?反复复发酿大祸小儿疝:手术只要 20 分钟周教授告诉记者,人体内许多部位都可能发生疝气,如股疝、肠疝、脑疝等。与成人不同,

15、小儿疝气指的是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一般是先天形成的。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股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周教授说,小儿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的光滑、圆钝的块状物,开始孩子哭闹时在大腿根处可见一“鼓包”,安静或平卧时就可以消失,随着出现次数的增多,肿物可以进入阴囊内,并在孩子不哭闹时出现,但此时让孩子平卧用手轻轻推挤肿物,肿物即可消失。可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局部下坠、胀痛、发育不良等症

16、状。小儿疝气在半岁前有自愈的可能,如果过了半岁仍有发生,则应该考虑手术。至于为什么必须手术,周教授以男孩举例解释说,男孩的睾丸最早在腹部,以后稍微向前移动,逐渐从腹股部进入阴囊。睾丸进入阴囊的这条通道,出生后一般都关闭了,但也有不能很好闭合的。闭合不好时,婴儿到了两、三个月,就会由于大声哭闹或排便用力,使腹内的肠子顺着这条通道掉下来,越过腹股沟进入阴囊。这就是腹股沟疝气。腹股沟疝气的危险是肠子在通道里嵌顿,医学上称此为嵌顿疝,若嵌顿时间过长,会导致周围组织压迫肠管,造成血循环障碍,出现肠梗阻和肠坏死而不得不切掉肠子,甚至危及生命。小儿初发时,可到医院门诊由大夫通过手法使其复位。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反复复发会在周围组织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