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导师介绍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38346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导师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2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导师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2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导师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2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导师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2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导师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导师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导师介绍(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新闻史的心得 一、中国早期的新闻事业 (一)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源于生存需要的消息传播。原始社会的口头传播。春秋战国时期有组织的记言记事活动和新闻采集活动。 春秋曾认为是一种“断烂朝报” ,保 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时事性政治材料,但并不是报纸。汉朝的首都开始设置“邸” ,作为封建王朝的地方和中央之间传播信息和事件的中转机构,但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官报邸报。 (二)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 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2、,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 887 年),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三)宋朝的“邸报”和“小报” 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 、 “朝报” 、 “邸钞” 、 “进奏院状” 、 “状报” , “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 。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

3、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新闻检查制度。公元 999 年。 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 ,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 “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小报”的发行人是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的主人。它的出

4、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 (四)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民间报房所出版的报纸明朝的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清朝的官报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负责传发,官报的内容经常受到皇帝和当权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过官书局等单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报,其中主要的有官书局报 、 政治官报等。16 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 。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发。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公元 1638

5、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 。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清末京报2和近氏报有相似处) (五)古代农民起义军和年代劳动人民的革命宣传活动 早期农民起义者的宣传手段。流行于明末李自成、张献忠部农民军的揭贴旗报(以布做成)和牌报(以质轻和便于携带的方形木牌做成)(内容宣传政策,供人传阅,冲破消息封锁,宣传了起义军“免赋

6、” 、“均田” 、 “迎闯王,不纳粮”政策和纪律,报道战况,起安抚人民和瓦解敌人作用)。近代反帝运动中涌现的揭贴、传单和时事宣传画。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贴与传单。太平天国时期大量印发的天父下凡诏书 、太平救世歌等宣传小册子。太平天国时期的墙报(黄纸,手写或印刷。揭罪行、号召起义、与地主决斗,法令、任免)(都具有传播新闻和政治宣传作用)。洪仁在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关于创办“新闻馆”和发行“新闻篇”的主张。(资政新篇“条陈列款”中提出办报主张。标志中国近代新的报刊思想的萌生) 二、十九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一)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始(1815-1839) 近代化报刊在中国的出现是和外国的入侵

7、同时开始的,最早的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和最先在我国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都是外国人首先创办的(中国新闻史上通称为外报)。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目的(以传教为名,入侵中国宣传)。18151842 年是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报刊。1815 年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是历史上的第一份中文的近代化报刊。它的出版发行情况(七年之久),它的创办人和主要编辑人员,它的内容和特点(“宣传神理 ,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文章、介绍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神赋予。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还用对话体、章回体。木板雕印,中国书本式,每月一期,免费)。1

8、827 年在广州创刊的第一家英文广州纪录报(英烟商马地臣办。商业消息,贷物行情,轮期)和 1832 年在广州创刊的英文中国丛报(这一时期最长-20 年,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外文报,对中国介绍详,受英美政府重视)。(第一家外文报刊蜜蜂华报澳门教会领导人,周刊)这一阶段在中国从事办报活动的几个有影响的外国人:马礼逊(精通中文的英传教士,第一个创办近代中文报外国人,在马六甲察 ,广州主编广州纪录报和中国丛报中京报分析是最早研究中国报刊史文章)、米怜(马助手。 察主编撰稿人,提出写作四原则,文章要短、通俗易懂、流畅生动)、郭士立(1833 广州,宗教、道德、科学为基本内容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东西洋考每月

9、统记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裨治文(美国派的第一个新教传教士, 中国丛报编辑)。这一阶段外国人在中国从事报刊活动的主要特点(宗教色彩浓,外文报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态度和语调议论中国各种现象。清朝闭关政策,外国人不能在中国活动,故报刊传播范围小,中文报刊出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在香港、澳门、广州)1)目的征服中国人心-从宗教宣传到“知识炮弹” 。2 尽量做到中国化。3出现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报发展趋势。 (二)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840-19世纪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 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数字已经接近200 种。

10、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几家主要的由外国传教士出面创办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属教会报,但篇幅最多的是时事政治新闻和评论、商情、科学文化)、 六合丛谈(上海第一家中文近代报英办,1857 月刊)、 中西闻见录3(主要介绍科学文化知识,宗教文字不多)、益闻录 。教会出版机关广学会的成立。广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前身中国教会新报美传教士林乐知自费创办的中文周刊,1868 年 9 月 5 日创刊上海)的创刊。它的主要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期刊,宗教宣传少。为帝侵略辩是对中“帮助” ,介绍“西学” ,鼓吹中国“变法”-新政策),它的编辑出版情况和它的社会影响(综合性时事刊物,发行网遍及政

11、府教育机关,达 4 万份,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影响大),它的主要编辑撰稿人:林乐知和李提摩太。对万国公报这一类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报刊的分析和评价。(不象以往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而是大幅度增加时事政治,评论中国时政,推进不平等贸易、商业新闻和评论,广告多了。表明传教和办报是为推行殖民政策服务,目的使中国殖民地化,成为西方资倾销商品场所,使清朝成资国家附庸。) (三)外国人投资创办的一批中文日报(1872)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投资创办了一批营业性的中文日报。这些日报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标榜“替中国人说话” ,实际上时时维护外国资本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几家主要的外资

12、中文日报。它们在当时的影响。申报的创刊。它的办报方针和主要内容(以刊商业新闻为主,也发珍时事政治新闻和评论,刊文艺作品和广告),它的创办人和编辑人员。外国人投资创办的这批中文日报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它们在中国年代新闻史中的地位和影响(1872 年上海,英商人美查合资,后为一人。原名申江新报 。1949 年 5 月停。1913 史量才。最初双日。大量商业新闻。挤掉上海新报:1)立足中国读者,聘中国人主笔。2)降低售价。3)中国报史上第一次把新闻、言论、副刊和广告基本要素结合起来,上下层都可读,注重重大政治新闻,维护殖民利益。4)做好发行。5)不惜工本电报、电话传消息,广聘通、记。7)附各种增刊。

13、8)重视经营管理)。(新闻报1893 年 2 月英商丹福士,1899 转美商福开森,经济新闻为主,工商界为对象,重视经营管理,广告,销售前列) (四)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刊和在中国发稿的外国通讯社(1850)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创办了一大批供外国侨民阅读的外文报刊,使用了英、日、葡、法、德、俄等语种,总数在 120 家以上。几家有代表性的外文报刊。在大陆出版的历史最长的英文日报: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英商奚安门办,代表英官方观点。1850 上海,前身北华捷报 ,1864由字林洋行接办,改名。得到英领事和工部局支持,代表英官方观点,101

14、年最长)。它的创办经过,它的政治背景和言论主张(上海。对象在华外人和卖办知识分子,不迎合一般读者口味,内容更明目煽政府加紧侵略掠夺,公开支清政府,反对中国人反帝反封)。(中外新闻和本埠新闻专栏,重视言论,中外政局关系发表意见。中国各教会有通讯员),它的通讯网和它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外国通讯社在中国的活动情况。第一个在中国设立分社的外国通讯社:路透社(1872)。外国通讯社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 三、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 (一)中国资产阶级报刊的萌芽(1873-1874) 中国资产阶级的诞生和在部分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中开展起来的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报纸作用的

15、认识(论述了报的多种功能,提出办报目的是“立言” ,强调报对社会变革作用,提出言论自由要求,要求国人自由办报),他们的办报思想和早期的舆论活动。 4中国资产阶级办报活动的开始。最早的一批中国资产阶级报刊:昭文日报(1873 艾小梅汉口,中国人在国内创办最早报刊“以奇闻轶事诗词杂作为主”)、 汇报(1874 上海容闳,多次改名,反映资政治上软弱性)(广报改名反映资一定的反帝反封革命性)、 述报(1884 中国人在广州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特点:报中法战争,重视图像)。 循环日报的创刊,它的特点和政治倾向(早期自办报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1874 年 1 月香港。最早宣传资改良思。 “循环”-变

16、法自强之道,能实现弱到强的转变。首创以政论为灵魂的报。别于以传抄上谕、奏摺为主的古报和以传播教义、刊载商情为主的外报。以后办报立言成了资报业的传统)。主编循环日报的王韬是中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作家(维新变法先驱)。他的主要经历,他的政论活动,他的政论文风对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政论文直抒胸臆,立论鲜明,文不华丽,通俗易懂,突破“桐城派”古人束缚,开“报章文体”先河,为后人效法)。(18281897。早期维新思想家。江苏长洲人。字紫,号仲,别号园老人。秀才出身。曾在上海英国教会所办的墨海书馆工作。太平天国革命期间,上书献策进攻太平军。1862 年因被清政怀疑向太平军献策而遭通辑,逃往香港,后去英法俄等国游历。1874 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 ,主张变法自强,批判洋务活动徒袭西方皮毛,提出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工矿交通的主张。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