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381113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考研经验分享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2011 年 6 月 14 日,安大龙河校区行政楼 208,笔者拿到了安大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至此,笔者的考研生涯 结束了!笔者男,安徽人,2009 年 7 月毕业于江南小城 XX 市的 XX 学院,会计专业。当年报考安大新闻学,政治:65,英语:55 ,新闻传播理论: 114,新闻传播实务:109,总分:343。那一年,安大新闻学院复试线:344 。这就像一个玩笑,但笔者无能为力!2010 年 1 月,笔者第二次考研,报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政治:72,英语:49,新闻传播理论: 60,新闻传播实务:111 ,总分:29

2、2。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折乾而归!2011 年 1 月,笔者第三次考研,目标:安大新闻学。政治:69,英语:67,新闻传播理论:117,新闻传播实务:125,总分: 378。这次,终于把复试线远远的甩在后面,之后是有惊无险的复试和师生互选。再之后,确定录取。09 年开始,笔者就在 考研论坛 上逛,但都是只看帖不发帖。看了 N 篇考研经验谈的文章,慢慢的就产生了一个想法:等一切尘埃落定,或许也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当作所谓的经验写出来,以供他人参考,故作此文。政治与英语,不是这里谈论的重点,简单说几句。关于政治,由于安大特殊的积分政策,故建议将政治的目标定在 6575 分,所以用在政治上的时间,只需保证

3、能完成目标就可以了。关于英语,笔者与英语学习的故事虽然很长,但只能在此简述。CET 四考了五次,至今笔者还保留着那五张珍贵的准考证和成绩单,最低分是 06 年 6 月考的,那时笔者大二,302 分,最高分是 08 年 6 月考的,那时笔者大三,459 分。CET 六考了一次,是 09 年 6 月,那时临近毕业,也刚刚经历了第一次考研的失败,456 分。考研英语考了三次, 55、49、67 。每次想到这些考试的经历,总是感慨万千一路走来,笔者倒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捷径,况且自己现在的水平还远不足以在高手面前班门弄斧。不过,除了大家都熟悉的背单词、做题目、读文章之外,倒是有几个小点子以供参考:

4、一、背文章。笔者会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的前 30 课,从 07 年 12 月买书至今,反复背诵,背诵之后默写,默写之后再背诵,如此反复,所以基本已达到随时随地脱口而出的地步。当然,考研的同学时间宝贵,所以建议背诵真题中的阅读,能背多少是多少,多多益善! 二、抄文章。这是 08 年上辅导班时,听宫东风老师说的,这里的文章自然指真题里的文章。不过笔者惭愧,没有长期坚持,只是蜻蜓点水的抄过几篇,但是其中妙处,自不待言。三、分析文章。所谓“分析” ,就是自己给自己讲解。把文章拆成句子,把句子分解成主谓宾定状补,把从句划分出来,最后把陌生的单词弄清楚,就是如此。事实上,由于笔者英语学习的先天不良,后天填

5、鸭,所以至今也难以准确分清定语、状语、补语。故而,笔者只能分出主谓宾,然后将定状补语断开,但却搞不清它们谁是谁。比如:The idea that some groups of people may be more intelligent than others is one of those hypotheses that dare not speak its name。笔者会这样划一下:The idea (that some groups of people /may be /more intelligent than others ) is one of those hypotheses

6、( that dare / not speak/ its name) 。这是 08 年真题试卷上的第一句话,分解之后就是一个个词或短语,弄懂之后,再将其组合成句,之后由句到段,由段到章,步步为营。当然,个人感觉,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讲究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是想靠三五个月或半年一载的刻苦学习,而达到质的飞跃,恐怕很难。比如你目前是 55 分(或 65 分)的水平,想通过半年努力拿下 75 分(或 85 分) ,其难恐怕堪比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但考研英语作为一门考试,在准备阶段的用心学习,进步 510 分完全是情理之中,况且,据传说,安徽地区改试卷是比较松的。大家现在的英语,最差的也有 45

7、55 的水平,刻苦学习,进步 510 分,那么国家线就没有问题了。至于比较厉害的同学,比如现在就已经是 65+的水平,建议即使打算冲刺英语高分,也千万别在英语上花过多的时间,因为新闻传播专业的特殊性,重头戏是专业课!新闻学或传播学的专业课由史论和实务两张试卷构成。史论考的内容主要是:新闻学、传播学、中外新闻史;实务考的内容主要是:采访、消息、评论、编辑。详述如下: 史论的参考书: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复旦)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人大) ; 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 (蒋含平、谢鼎新,合工大) 。 新闻传播学领域素有“南复旦北人大” 之称,由复旦出版的这本概论,其权威性不言自明。该书除绪论外,共有

8、十六章。第十、十一章讲的是媒体的经营管理,一般不会考到,不过第十一章是第三版新增的内容,大略看看也就够了。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中的第四第五节是三版新增的内容,尤其是“ 媒体融合” ,虽然难以作为一道大题去考,但考试时有所涉及应该是很有可能的。该章的其他小节,更像是新闻史,大致浏览就差不多了。新闻专业有个永恒的话题就是“新闻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是随着对这个专业的学习而不断深化的。就考研来说,书中的第二章“新闻”和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讲的都是这个问题。笔者看来,关键的不在于你赞成哪种定义,而在于你为什么更加偏向于某个定义。了解了新闻的定义之后,就该看看因新闻而连接的

9、两个不同人群了:传播者和受众(传播者 新闻 受众) 。当然,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从传播者的此岸到受众的彼岸,需要有一个摆渡的角色,而扮演这个角色的就是具体的新闻媒介和抽象的新闻事业。如此一来“传播者新闻 受众 ”就成了“传播者 (媒介)新闻(事业) 受众” 。 概论没有把“传播者” 作为独立章节讲解,但第十四章“新闻选择”第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无疑都是从传播者角度出发的。而了解受众自然就是第十二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了,其重点就是弄清“受众的角色” “受众的细分与定位”“受众的权利” ,而现在又经常提到“公民社会” ,注重公众权利的行使,那么受众权利成为考试的重点之

10、一自然就是情理之中。以上已经涉及书中的八章内容。剩下的章节主要就是讲新闻媒介和新闻事业。在这所剩八章之中,重点肯定是第六、七、十六、十三这四章的内容。第六章第二节“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中的核心内容,是必须牢牢记住的,就如同第七章第一节中的“一般功能” 。而第十六章的新闻改革历来就是概论和历史考察的重点,其中第二节“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是第三版新增的内容。第十三章中主要就是弄清“真实性 ”“党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正所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但“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一个根本性原则,一个光荣的传统” ,不过,笔者总想问,那当“生命” 和 “根本性原则”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取

11、舍?你我都知道,现实中,这可能压根就不是个问题,但理论上,它的确就是个问题。这是笔者的苦恼,不知是否也是中国其他新闻人的苦恼!当然,中国之特色,应该就在此处吧。不过,牢骚之后,我们面对的是考研试卷,若是真有这样的题目,各位大侠可不能在试卷上“苦恼 ”一番,笔者以为比较得体的答案是,首先把真实性与党性的定义、要求全部写出来,然后再云:在我国,是不存在这二者的矛盾的,因为,我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而真实性原则的要求也正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所以真实性与党性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党不需要违背真实性原则,也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更好的坚持党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吃透理论,弄清政策

12、,在以上二原则指导下从事新闻工作,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云云。另外,在“党性原则” 那一小节中,提到党性原则作为制度所包含的四个要点,即书中 297 页的内容,也是第三版新增的,而且概括的精辟全面,个人以为,甚是重要,当背诵之。至于书中其他以上没有提到内容, “新闻自由” 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余部分,应该就算是本书的一些“边角料” 了。新闻史方面,中国史部分,如果按照倒金字塔结构排序的话,第一位肯定是近代史,最后一位自然就是国民党新闻史了。一般而言,古代史,国民党新闻史都不会考,当代历史应该也是很少涉及。而剩下的近现代新闻史中,无非就是两次新闻高潮、名人、名报、新闻改革等等。而外国新闻史,

13、美国史肯定最重要了,但是其它部分,笔者就不敢妄加判断了,因为 10 年考的“ 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 ,11 年考的“默多克传媒集团”一直都是笔者所判定的非考点,但结果都出现在试卷上,今年考的“默多克” ,笔者回忆最多也就是在 08 年看过一两遍,所以一片茫然之后,只能胡扯一通。今年史论的分数没有上去,估计也就差在这一题了。考研的学生,面对一道三十分的题目,却压根一点都不知道,这是何等境界?现在想来,实在汗颜!09 年安大的网站给出的传播学参考书是传播学原理 (石庆生,安大出版) ,笔者当年就用的那本书,结果看的是云里雾里,然后就在一片云雾之中参加了考试。这本书对于初学者过于晦涩,应付考试,这本

14、书也显得重点不够明确。所以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人大版)逐渐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事实证明,这本书更适合考研,至少更适合用以考安大新闻学院。较之概论和历史,传播要难以理解一点。尤其对于那些和笔者一样,跨专业自学的考生,更显得这门课难以弄懂。但是,如果仔细比较,耐心总结,你或许会发现,这门课虽然相对较难理解,不过它的内容或知识点也相对较少。笔者觉得,第一步就是把书按顺序看几遍,做几本流水账一样的笔记,然后把核心理论重点理解、背诵一下。虽说传播学的理论是用以解读实际,考试也往往和具体的事件糅合在一起,但第一步没有完成之前,基础没有夯实之前,没有必要急着去用理论关照实际,因为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15、,火候未到而揠苗助长只会平添急躁。第二步,就是尝试打乱书本的章节,总结一套属于自己的传播学知识“网” 。以下是笔者 10 年 10 月所做笔记的目录: (一)学派 1,经验学派 2,批判学派(二)学人 1,欧洲源流:a,塔尔德 b,西默尔2,美国源流:a,杜威 b,库利 c,帕克 d,米德3,奠基人:a 、b、c、 d4,学科创立者(三)效果研究及其历史与现状1,何为传播效果2,效果研究三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和理论(四)宏观社会效果理论1,议程设置 2,沉默螺旋 3,培养分析4,知识沟 5,第三人效果 6,框架理论(其中 5、 6 是以前从复旦版的传播学上看到的,旧的人大版书 上还没有,但听一同学

16、说新版已经加上去了。 )(五) 重要概念补充(这就因人而异了,说不定你就漏了什么重要的内容,笔者这里写的是“麦克卢汉” )每个子目录下面,基本就是照抄书上的定义、意义、评价、影响之类的文字。如此反复几遍,就有了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网了,因为这里仍然要重复第一步中的抄书(也叫“做笔记” ) ,所以很花时间,但其中妙处,无需多言。笔者是感觉,每做一次笔记(也叫每抄一次书)都有新的收获!此为抛砖引玉,其他的科目,各位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网或框架!框架、网络、结构、笔记、摘录冠以什么称谓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一定要自己动笔去完成这个过程,用两个字概括这个过程就是:总结,用四个字就是:反复总结! 关于史论的答题技巧,直到 2010 年经高人点拨之后,笔者才发现,原来答题真的是有技巧的。以 2010 年史论第四题为例:题目:建国六十年来,我们对中国新闻媒介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何种重大变化?这种重大变化为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又带来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