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7090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技助推生姜产业发展生姜是我国优势特产蔬菜,也是我国最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已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山东省栽培生姜面积居全国首位,其中作为“中国生姜之乡” 的莱芜为山东乃至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生姜生产、出口基地。近年来,科技在生姜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郭九成作为本期“莱芜姜专刊” 的特邀嘉宾,下面, 请郭厅长谈一下科技在生姜产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记者:山东省是全国生姜生产及加工出口的主要省份,近年来,生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您能否介绍一下生姜产业的总体情况?郭九成:生姜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菜之一,

2、也是食品、医药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我国生姜栽培面积及总产量分别达 384.75 万亩和 580 万吨左右,是世界上生姜栽培面积、总产量最大的国家,生姜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山东省生姜栽培面积 127.5 万亩,总产量约 320 万吨,出口量 20 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的 33%、56%和 70%。每 亩平均单产 3000 千克,较全国平均水平高 1 倍。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日趋增高,日本、韩国等消费大国生姜生产不断萎缩,每年有 80%以上2生姜依靠进口。国内消费者也逐渐认识到生姜的保健功能,按年均消费量增加 2%计算,5 年内将增加消费 41.6 万吨生姜。可以说,较长时间

3、内,生姜产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生姜产业,我们重点在生姜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和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攻关,选育出了“ 山农大姜 1 号” 、“金昌大姜”、 “辐育 1 号”等一批新品种,解决了姜瘟病防治、生姜贮藏保鲜等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了生姜饮料、姜茶、姜膏、姜精油等一批食用、医用和保健类产品,整个生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我省的生姜先后出口欧美、日本、韩国、加拿大等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额都在 2 亿多美元。像全国生姜出口第一大户就是我们山东莱芜的万兴食品有限公司,年出口生姜就达 4 万吨,仅此一项,出口创汇近 4000 万美元

4、。记者:2011 中国(莱芜)国际姜产业科技博览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生姜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展会,这也是莱芜市莱城区承办的第四届姜博会了。通过姜博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莱芜姜”这一名优品种,您能不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莱芜姜” ?郭九成:“莱 芜姜” 作 为山东省生姜的名 优品种,具有姜块肥大、皮薄丝少、辣浓味美、色泽鲜润等特点,富含多种维生素,益脾胃、散风寒、止呕吐,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与其他生姜品种相比, “莱芜姜”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一是外型美观。植株高3大,生长势强。姜球肥大,色泽金黄,块大皮薄。二是适应性强。经过 2000 多年的栽培选育,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山区、丘陵、平原

5、都可以种植,尤其以褐土、沙壤土种植为好。三是品质好。香辣味浓,营养成分高,含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素、干物质、挥发油、维生素、核黄素、硒,其含量均高于全国其他生姜品种。特别是近年来,莱芜注重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大力推广了一系列有机种植技术,莱芜有机姜成为一个品牌,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上用的生姜就是我们莱芜生产的有机姜。四是产量高。单株根茎重 1 千克左右,重的达 1.52 千克,少数甚至能达到 17-20 千克。五是耐贮存运输。莱芜姜极耐储存,采取地窖贮存,一般可贮存 35 年仍保持新鲜不变坏,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销售,经营风险小,耐长途运输。记者:生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引领

6、,能不能介绍一下,近年来,我们是如何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引领生姜产业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的?郭九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姜从种植基地选择,到标准化栽培、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储藏乃至食用、医用、保健、化妆等深加工技术研发以及观赏姜新品种的开发推广等,每一环节都需要科技的引导和支撑。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按照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要求,用科技武装生姜、发展生姜,以此带动生姜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开展高层次科技合4作。积极牵线搭桥,先后促成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江南大学等一批高校院所与我省生姜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同时,深入挖掘

7、内部资源,引导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与生姜企业加强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全省生姜产业科技实力。二是积极搭建科技平台。在莱芜批准建立了以姜蒜种植和深加工为主的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享受与省级高新区同等的土地、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争取利用 3-5 年时间,将农高区建成全省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地、涉农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和科技型涉农企业的聚集区。以莱芜东兴源公司为主体,联合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组建了山东省生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拥有 156 个生姜品种的种质资源圃,研究开发功能性姜膏、姜汤、生姜调味品、姜汁保健饮料等生姜精深加工产品 35 个。成立了山东省生姜产业技

8、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生姜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一条覆盖生姜产业链的技术研发攻关体系。举办以姜博会为主的各种展会,提升我省生姜的知名度。今年是第四届姜博会,参加人员不仅有企业经理和董事长,而且还有院士、专家和教授,姜博会等展会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全省生姜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元素。三是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战略。近年来,先后争取和实施生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生姜科技服务与技术开发等一批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20 余项,扶持资金5450 余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引进方智远、张晓鸣等一大批高层次院士、专家,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成果 70 余项。四是加强信息化服务

9、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总体要求,开通了山东科技信息网、有果网等一批科技信息服务网站,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立起一套“专家+信息+农户”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聘请省内科技、市场分析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通过语音、视频、短信配送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服务,真正实现了科技进村入户。记者:目前,您认为生姜产业面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生姜产业下一步发展趋势如何?郭九成:生姜产业正在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迈进,在这个过程中,生姜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生姜良种产业化水平还不高。生姜品种较少,随着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和加工产品类型多样化要求,原有品种已不能满足生

10、产和市场需求。二是生姜标准化安全生产配套技术尚不健全。原有的生姜技术规程可操作性较差,难以规范农民的栽培管理。近年来病虫危害逐年加重,姜农使用低成本高毒农药造成土壤环境及产品污染,也造成出口农药残留量超标。三是生姜精深加工的技术缺乏。加工产品多为保鲜姜、风干姜和腌渍姜等初级产品,经济效益较低。生姜产业下接百姓增收、财税增加,上接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十二6五” 期 间,我 们将着手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生姜产业发展。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技术研究。强化原产地种质资源保护,搜集国内外生姜优良品种,建立国内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生姜种质资源圃,建

11、立种质资源信息库,同时利用系统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技术,培育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抗逆新品种,促进种业发展。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针对制约生姜产业发展的姜瘟病、异型眼蕈蚊等病虫害,组织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筛选科学的防治药剂和方法,力争在病虫害防治上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健全生姜标准化安全生产配套技术。近年来,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为保证生姜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大力推广生姜标准化安全生产配套技术。四是打造好农高区、工程中心等高位产业和技术创新平台。发挥省级农业高

12、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龙头带动作用,汇集政策、技术、人才、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集聚推广高新技术等方面出经验、出典型、出品牌。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生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姜产业联盟和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引导生姜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加强科技合作,积极研发和引进精深加工新技术,增加生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努力把生姜产业做大做强。7背景材料:生姜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也是食品、医药及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 50 余个国家种植生姜,而进口国则多达 150 多个。2007 年世界生姜总产量为 1

13、487.5 万吨,其中,生姜主要生 产国为中国、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 亚、泰国、孟加拉国、巴西等,栽培面 积及总产量均占世界总量 90%以上。其中,中国生姜产量约为 570 万吨, 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3%。我国是世界生姜出口贸易大国,约占贸易总量的 70%以上。国际市场生姜初级加工产品年贸易量维持在 40 万吨左右,出口贸易量前 6 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泰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和尼日利亚,这些国家出口生姜数量 约占世界出口贸易量的90.8%。1989 至 2007 年,由于我国生姜 产业的持续 高速发展,出口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生姜出口量由原来的 1 万吨左右增长至近 30 万吨,增长

14、 30 倍,市场份额由 12.4%增至 76.99%,年出口额达 2.57 亿美元,占我国出口蔬菜总额的 5%左右。目前,我国生姜出口产品主要以保鲜姜为主, 约占出口总量的 70%左右,其次为风干姜(15%)、腌渍姜(10%),脱水姜、冷 冻姜等其它 产品约占 5%左右。中国姜的优势出口市场主要在亚洲,如日本、韩国、东南亚及中东地区;近年来,北美、欧盟、俄罗斯也逐渐成为中国姜的重要出口贸易流向。我国是世界上生姜栽培面积最大,生产总量最多的国家。生姜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外,南部和中部各省、自治区均有种植。其中,南方以四川、福建、贵州、江西、安徽等省种植较多;北方则以山东为 主

15、。山东生姜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达 8.5 万公顷 ,总产约 320 万吨,出口量 25 万吨左右,分别约占全国的 33% 、56%和70%。当前我国生姜平均 单产仅 1500 千克/ 亩左右,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山东生姜平均单产达 3000 千克/亩左右,较全国平均水平约高 1倍,居世界较高水平。我国生姜产业科学技术研究成绩突出、前景广阔。由于生姜的主要生产国多为发展中国家,科研水平、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因此研究工作主要以提高 产量为核心,研究内容则仍以栽培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为主。 发达国家对生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目前,我国关于生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在育种方面,主要利用 Co60-射线和航天育种技术诱变等技术选育鲁中大姜、辐育 1 号等生姜新品种。在生姜加工方面,以姜干、姜粉、糖姜片等技术附加值较低的初加工产品为主,利用 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或者微波萃取等高新技术和方法,提取生姜中姜酚、姜精油等成份,开发生姜颗粒冲剂、功能性姜膏、姜汤、生姜调8味品、姜汁保健饮料、生姜沐浴液、洗 发液等也掌握了一定技 术。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