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本解读策略”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346227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文本解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文本解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文本解读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文本解读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文本解读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文本解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文本解读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文本解读策略”诏安县大布小学 田文化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渠道,但是今年来,文本解读却遭到严重的削弱。文本解读的缺席,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成了语文课最大的“心痛” 。崔峦老师在总结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时指出:“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 ”因而,寻求解读文本的新视角,探索解读文本的新途径,成了语文界热议的话题。那么,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呢?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番探究,得出如下几点经验,现撰写成文,用于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一、 初读文本,悉心领会编者的意图教师是文本解读的先行者,解读的是教科书里的课文,它不同于一般人分析文章,也不同

2、于一般人解读文学作品。教师所面对的是教材,是编者根据“课标”精心编制的、经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严格审定的教科书。它是国家旨意、集体智慧的体现,承载着各个学段的目标。因而,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悉心领会编者意图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对编者意图领会不到位或者误解,势必造成教学上的错误。那么,如何解读呢?就整册教材而言,可以对照“课标”中各个学段的要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教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编排特点,将各个单元的主题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就某一篇课文而言,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先解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旨,再联系课文内容,并结合课后的思考题来领会编者的意图。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从解读导语中我们可以

3、知道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国际理解和友好。因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落到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理解上,这就是编者的目的意图。我们以一面五星红旗为例,文中主要写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一次漂流旅行中失事,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要用五星红旗来交换面包的要求,最终他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得到了救助的事。课后有两道思考题:一是“我们来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二是“我想对那个面包店的老板说” 。从课文内容和课后思考题来解读,结合单元的主题,编者的意图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让学生体会中国留学生的那种爱国情怀、爱国精神是如何感动外国老板的,使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态

4、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而赢得了面包店老板对“我”的尊重和敬佩,使他心甘情愿地给予“我”无偿的救助。 (2)赞美面包店老板的那种超越国界的友好情意。 (3)引导学生研读“描写我对祖国尊严的维护”和“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等关键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对面包店老板的赞美。领会编者意图是文本解读的最基本保证。这一步做得实,教学目标指向、教学重点、还有从精读到略读、从扶到放的教学法等,也就成竹在胸了。当然,教师为印证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的准确性,还应当参考教师教学用书 。二、 细读文本,领会文本的主旨文本细读,就是与文本全方位亲密接触,消除间隔与陌生感,即我们常说的“潜心会

5、文” 。具体的解读方法可以采用南宋学者陈善提出的“出入法” , “始当求其入,见得亲切。终当求其出,用得透脱” 。意思是先深入理解文本,领会主旨,产生共鸣,再回到读者的立场,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番思考评价。因此,教师可先通过熟读文本,弄清文本内容,再如刘勰所说:“披文以如情,沿波讨源。 ”通过文本的语言形式,如寻找河的源泉一样,去研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老人与海鸥一文,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1、潜心会文,准确地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老人生前像对儿女一般关爱海鸥,去世后,富有灵感的海鸥又如儿女一样对着遗像为老人送行的感人故事。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老人喂

6、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温馨、和谐的画面。2、揣摩文中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想象课文前后两部分所描绘的感人画面,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老人给海鸥喂食时的画面;老人呼唤海鸥、海鸥便应声而起的画面;海鸥团团围住老人,引得路人驻足观看的画面。当老人去世后,海鸥在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悲鸣的画面等等。这一幅幅的画面给了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置身其中,切身地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认识到动物与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三、 研读文本,提炼教学的核心内容古语云:“弱水三千,只饮一瓢。 ”文本呈现的内容很多,但并不意味着要在教学中和盘托出。所以,文本

7、解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课文在在整体教材体系价值中所处的位置,从诸多教学价值中选择适当的核心价值点,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同时,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像“庖丁解牛”一样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番研究性的解读,在“厚积”的基础上去披沙拣金、删繁就简,对教学内容予以取舍,提炼出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本文的语言教学价值点至少有以下几个:1、学习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作方法;2、民间风味的散文如何提炼语言;3、运用比喻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4、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的运用;5、如何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6、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7、联系背景,紧扣

8、文眼, “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8、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练笔;9、利用课后的两篇小短文进行对比阅读,感受表达方法。这么多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怎么可能在两节课时间内全部完成呢?当然得来一番比较、分析、整合,选取本课的核心教学内容。结合学段目标要求及本课编排意图加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上述点 1 和 4 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写作方法,且在以前的学习中较少接触和训练;点 2 难度大,小学生难以把握,可和点 6合并,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和魅力;点8 和 9 是课后要求的训练项目,必须落实;至于点 3、5 和 7,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讲过,应予舍弃。那么, 北京的春节的教学核心价值

9、点有三:一是在课文阅读及附文的对比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二是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老舍笔下的北京年俗和语言风格;三是学习详略得当的方法,进行课堂的小练笔。四、 创“读”文本,创造性地用好文本“创”读就是对文本进行个性的解读。由于文本终极价值的多层取向,文本的开放性、未定性给读者解读的多元性、创造性、生成性提供了可能,所以,一个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可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比如有一位老师把将相和解读成“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蔺相如是真拼还是假拼?将相是真和还是假和?”这三个问题,突破了大众的文本解读方式。又如尊严一文,我们在解读“尊严”的丰富内涵时

10、,一般的教师可能仅仅停留在教参的认识水平,即“年轻的哈默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当然是文本蕴含的意义之一。但如果我们仅仅强调“维护尊严” ,而不去追问其中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就容易造成理解的误区,似乎那些接受食物的难民就丧失了尊严。作者对难民的行为进行了真实的描写,虽然用了“狼吞虎咽”一词,但并不贬义,只有善良的提醒。所以“维护”一词不妥当,用“表现、凸显”可能更好。因为没有人要践踏哈默做人的“尊严” 。如果我们再联系一下西方文化价值取向来思考,就不会认为哈默是因为“他不是一个穷人,是一个很讲体面的人”而拒绝救济。哈默的言行之中显现的是其做人处事的原则,追求“自尊、自助、独立、公平、公正” ,表现出人的坚毅性格与执着追求,重视个人荣誉与尊严。杰克逊镇长也是很理解认同且欣赏这样的价值取向,才会善解人意,使哈默的尊严得以保持。因此,从杰克逊可以读出“理解、宽容、体谅”等意义。但需要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必须由文本出发,不能脱离文本而超越“多元”所能允许的限度。同时解读还必须合情合理,充分考虑文本的价值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