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新技术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3056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8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虫病新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包虫病新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包虫病新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包虫病新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包虫病新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虫病新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虫病新技术(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前言包虫病是新疆危害最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包虫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据 1991 年和 2001 年全疆包虫病手术病人回顾性调查,新疆各地均有包虫病的流行,说明新疆包虫病的流行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包虫病已成为一些地方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生畜患包虫病可引起肉、毛产量下降,大量肝、肺等脏器因有包虫寄生而将废弃处理,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也严重阻碍了新疆畜牧业发展。随着人口流动、各类物资和活畜的交流,新疆俨然成为全国其他无包虫病的重要输出地。为了控制包虫病在人、畜间的流行,1987 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财政和政策的支持,

2、首先在三个县开始进行包虫病防治试点。至此,新疆在部分地区开始进行了包虫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三年来,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取得和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1990 年包虫病试点扩大到 12 个县,采取了综合有效的控制措施,进一步完善了防治策略。1996 年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九九六年二年包虫病防治规划”。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自 1997 年开始新疆包虫病的防治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再没有开展过规模化的预防控制工作,只是在局部地区开展监测和基础性研究。2001 年至 2004 年自治区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在自治区卫生厅和科委的资助下,在包虫病流行严重的三个县,进行了以新技术控制包虫病的防治

3、试点研究工作。2006 年以来,卫生部及自治区政府对我区包虫病的情况给予高度关注,自 2007 年开始将有计划、逐步的在我区包虫病流行县市开展中央转移支付“包虫病防治项目”,向包虫病病人提供免费救治,系统的开展防控工作,为便于基层疾控人员掌握基本知识和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特制订本防治技术方案。 第一章 包虫病基本知识包虫病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具有地方流行性和自然疫源性的动物源性人畜 (兽)共患寄生虫病。棘球绦虫主要分四型,既细粒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福氏棘球绦虫。在我国分布的是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在新疆主要以既细粒棘球绦虫为主,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泡球蚴极少,只有散在

4、的发生。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细粒棘球蚴病(既囊型包虫病),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多房棘球蚴病(泡型棘球蚴病)。多年来我国对上述两种棘球蚴病统称为包虫病,虽然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倡用棘球蚴病这一名称,2但对于我国来说仍是一个比较生疏而艰涩的名称。所以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在所发布的国家标准“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等文件中仍采用包虫病这一名称,既符合科学原则又为我国人民所熟知,便于推行。包虫病几乎遍布全球,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多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妨碍农牧业发展的常见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包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等省区,疫情十分严重,是我国法定丙类

5、传染病。第一节 囊型包虫病(囊型棘球蚴病)一、病原生物学(一)成虫: 细粒棘球绦虫是绦虫纲中最小的绦虫,体长在17毫米,由头节和链体组成。头节前端有顶突,其上布有大小两排整齐呈放射状的顶突钩。头节中部有四个吸盘。除头节、颈区外,链体有幼节、成节和孕节构成。成节有雌、雄生殖器官,生殖孔位于节片一侧,开口位置不一。成虫有自体和异体间交配功能。子宫形状不一,内含虫卵约 200800个。成虫的大小, 宰丸的分布和数量,生殖孔的位置和子宫的形状均为虫种重要的鉴别要点。(二)虫卵: 呈圆形,大小30微米左右,胚膜为棕黄色,层厚并有放射状条纹,卵内含有六钩蚴。其形态大小同牛、猪肉绦虫卵极为相似。虫卵从孕节排

6、出或孕节脱落均可随寄主粪便排出污染环境。虫卵对外界有较强抵抗力,一般化学消毒剂无理想作用,据研究5%的84消毒剂可杀灭虫卵。80度以上的高温可迅速使其灭活致死。(三) 幼虫:幼虫又称棘球蚴,外形多为圆形,大小不等,巨大者直径达30公分左右,可寄生于宿主的各组织器官,多见于肝脏。1、囊壁: 分为两层,外层呈乳白色称角质层或板状层。该层无细胞成分是多糖蛋白复合物,质脆易裂。内层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半透明薄膜,称生发层或胚层,该层有生长原头拗和生发囊功能。此外,幼虫寄生定位于脏器后, 因炎性反应的长期作用,可逐渐形成厚韧的纤维组织层,称纤维外囊,其上有血管分布。2、囊内含物包囊的生发层可向囊内或囊外生长

7、发育出许多小囊,包括生发囊,子囊,孙囊和原头蚴。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原头蚴大小约120150 80115微米,其内可见顶突钩,吸盘和石灰小体( 钙颗粒 )。包虫囊内的原头蚴被犬吞食, 在其小肠内发育成成虫。3二、生活史(一)传染源终宿主:细粒棘球绦虫成虫阶段所寄生的动物称之为终宿主。家犬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主要的传染源。(二)中间宿主:是指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寄生的动物称为中间宿主。主要以家畜为主,如羊、牛、马、猪等。成虫寄生在其终宿主犬的小肠上段(空肠),借顶突钩和吸盘固定在肠粘摸上,不引起宿主的症状。其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外环境。如果被作为中间宿主的有蹄类食草动物如羊、

8、牛、猪、马以及野生羊,还有人误食,则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经肠壁血管循门脉入肝脏,大部分被阻留在肝内,少数六钩蚴通过肝脏在肺内截留。因而这两个脏器是包虫囊定位的主要脏器,故此这两个脏器包虫最为常见。六钩蚴在这些脏器定位后,继续发育成为棘球蚴囊(包虫囊),囊内发育出大量原头蚴,当这些含有原头蚴的包囊再被终宿主动物(犬等)吞食后原头蚴就会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这个过程约需时46周。(三)人类的感染:在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中人类是偶然感染的,并不参与寄生虫的生活循环。三、流行病学(一)地区分布及流行:由于细粒棘球绦虫能适应多种宿主,因而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全世界。相对而言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强度较高,而且

9、从80年代以来呈明显的上升态势。椐报道,包虫病在我国流行于21个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7%,高发流行区集中分布在我国西部的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四川西部、云南迪庆等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40%以上。在这些地区包虫病流行十分严重,其人群患病率一般在13%之间,少数局部地区可达15%,家畜平均带囊率为4050%,高者可达100%,犬带虫率在2030%,有些地区可达80%。新疆是我国牧业大省,也是囊型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新疆细粒棘球绦虫主要保存在家养循环系中,既以有蹄类的家畜为其中间宿主,主要以绵羊、山羊、牛为主和以犬为主的终宿主。(二)新疆包虫病流行状况 1、人群患病情况:对全

10、疆 2004 年以前开展包虫病手术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全疆累计包虫病 20734 例,包虫病人遍及新疆全境。北疆地区人群患病率在 0.656.6%,在个别地区可达到 8.4%。南疆地区患病率在 0.0%2.6%。2、人群感染情况:人群感染率在 16%32%之间,最高达 48.2%。43、牲畜患病情况:全疆 84 个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家畜棘球蚴的感染。在北疆地区家畜感染率在 5090%之间。而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绿洲农业区其感染率相对较低,感染率在 2.7%到 50%之间,平均在 20%左右。4、犬感染情况:由于新疆是牧业大省,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犬棘球绦虫终宿主的犬数量庞大,以往估算我区家

11、、牧犬大约有 150 万条以上。犬平均感染率为 11.3%。北疆的感染率在 20 以上,最高可达 71.43%,南疆感染率在 10%20%之间;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大部分绿洲农业区在 0.00%10%之间,但在个别区域仍呈较高的流行水平(16.00%) 。 第二节 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一、病原生物学(一)成虫 多房棘球绦虫的成虫与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有明显区别。多房棘球绦虫一般较小,长度约1.2mm4.5mm。也是由头节和链体成节和孕节组成。其发育较快,2835天虫卵即可成熟。每个孕节中含有虫卵200多个。成虫寿命也可能超过2年。(二)幼虫 幼虫又称棘球蚴,多房棘球蚴也称泡状棘球蚴,是多房棘

12、球绦虫的幼虫阶段。寄生在人体的肝、肺、脑等脏器和鼠类中间宿主的肝、肺、腹腔。与细粒棘球蚴不同,多房棘球蚴病是有许多小囊泡组成的,小囊泡固定在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组织中。每个囊泡的直径约为 0.1mm3mm,由角质层和生发层构成。囊泡内充满胶状物质,在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的育囊内含有原头节。二、生活史: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寄生在作为终宿主的食肉类动物如狐、狼、等食肉动物的小肠中,多集中于回肠下段,其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外环境。如果被作为中间宿主的啮齿类如鼠等和有蹄类食草动物如野生羊、鹿等食入,则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经肠壁血管循门脉入肝定位寄生后可发育成泡球蚴囊,肺、脑为继发感染。囊内发育出大量原

13、头蚴,含有原头蚴的囊包再被终宿主动物吞食,原头蚴就会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这个过程约需时2835天。人类感染机会和传播意义同细粒棘球绦虫。三、流行病学本病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从加拿大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州、直至日本北海道、俄罗斯西伯里亚,遍及北美、欧亚三洲的寒冷地区和冻土地带。5在我国,泡型包虫病的分布大致在西藏、青海南部高原和四川西部甘孜、阿坝地区、内蒙东部大兴安岭、甘肃南部、宁夏的西吉县等,其中四川甘孜报告其人群患病率为6.6%,石渠县报告 14.9%,宁夏的西吉县 55.9%。新疆有散在的发生,迄今为止报告病人约 300 例左右,但实际病人数高于这个数字。四、危害人泡球蚴病通常比细粒棘球

14、蚴病更严重,病死率较高。与细粒棘球蚴病不同,泡球蚴病几乎 100%原发于肝。肺、脑等其它部位的继发感染多由血循环转移而来。由于泡球蚴在肝实质内呈弥漫性浸润生长,并逐渐波及到整个肝,对肝组织的破坏特别严重,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导致肝昏迷,或诱发肝硬化而引起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第三节 棘球绦虫生活循环类型一、家养动物循环在我国,细粒棘球绦虫在家养动物间的循环最为多见,在新疆尤为如此,如犬羊、牛循环。二、野生动物循环在国外有报道野生动物间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循环,但在新疆野生动物中是否存在这种循环和它的流行病学意义目前尚不清楚。对泡型棘球绦虫而言,在我国宁夏固原和四川石渠地区的红狐、藏狐和

15、达乌里黄鼠、中华鼢鼠、黑唇鼠兔、灰尾兔、青海田鼠、长尾仓鼠、松田鼠等多种鼠类之间存在泡型棘球绦虫野生循环。在新疆也发现存在这种野生循环。三、混合循环系指棘球绦虫在家养和野生动物间的循环。据青海省对野生动物调查发现,栖息在海拔30005000米高山草甸地区的岩羊、藏原羚均有细粒棘球蚴感染。在细粒棘球绦虫高流行地区,藏、牧民常年带犬游牧,被病犬污染的草原是野生食草动物频繁活动场所,决定了牧羊犬野生食草动物间混合循环的存在。在我国牧区,家养和野生动物间相互捕食的现象极为多见,混合循环广泛存在。但在我区是否存在混合循环尚不清楚。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在我国包虫病高发区内有三种循环类型交错并存,使包虫病流行

16、更趋复杂化,增加了防控的难度。但在我区,由于囊性包虫为主要疾病,控制好家犬,对于预防和降低包虫病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第四节 致病性与主要临床表现人、畜包虫病的临床经过基本相同,由于虫种病原的致病机理不同,临床上分有两型。6一、囊型包虫病(一)机械性损坏:引起组织器官萎缩、坏死和功能异常。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包囊的寄生部位,体积大小和数量。寄生部位多见于肝、肺,几乎占全部病例的8090%。感染早期多无症状,称其为“隐性无症状带囊者”。随着囊肿的压迫严重,自觉肝区不适、隐痛,有时可触及肿块。胆管受压梗阻可出现黄疸。(二)过敏反应与毒素作用:囊破裂后的过敏反应程度不一,轻者有皮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三)继发性包虫病: 囊破裂所致腹腔内继发感染。(四)肺包虫病: 常在X线检查中发现,早期常有咳嗽,重时可出现气喘和肺不张,囊破裂后可咳出囊内容物。(五)脑包虫: 晚期由于脑压升高伴有头痛,呕吐,癫痫,视力和肢体运动障碍。二、泡型包虫病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