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秦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2023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秦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秦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秦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秦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秦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秦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考研名词解释 秦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名词解释1王莽: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34?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削王为候,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加之黄河改道,天灾肆虐,各地农民纷起反抗。【解析】对王莽的理解,除了在简答中需要对其在位期间实行的政策重点掌握外,如果在名词解释中出现,考生应注意对其早期的崛起和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属于细节性的考题。2谶纬之学:谶纬之学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

2、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3 约法三章:公元前 206 年,刘邦进成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4灵渠: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

3、后,又于公元前 211 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地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解析】灵渠的开拓,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其意义在于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对秦朝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生需要注意灵渠修建的背景及其意义。5张家山汉简:1983 年底到 1984 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三座西汉初年古墓时,出土了一批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随葬品及大量竹简。经整理后发现其中凡五百多枚

4、是汉律竹简,涉及广泛,与睡虎地秦简存在大量相似之处。其他简的内容还包括脉书、 算术书等。张家山汉简的内容涉及西汉旱期的律令、司法诉讼、医学、导引、数学、军事理论等方面。【解析】由于汉代存世文献十分有限,所以汉简的出土对研究汉代历史有着极大的补充作用,甚至是颠覆性的,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考生应对重要的出土文献有大致的了解,张家山汉简的主要贡献还是在研究西汉早期的律令制度层面上。6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墓竹简,是指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发现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记录的很多秦朝时的法律制度,对研究秦朝法制具有极大价值。此外,睡虎地秦简对研究秦代管理少数民族官吏的职责规定、秦

5、代兵制和秦代诉讼制度都具有很大的价值。【解析】秦简的出土对研完秦代历史具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对秦代法律制度多有记载的睡虎地秦简,考生同样需要对其有大致的了解。7巨鹿之战;秦二世二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继败楚地反秦武装,杀项粱,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度张耳退保巨鹿,被秦将王离率 20 万人围困。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率主力 5 万救赵,同时派刘邦西进攻秦。项羽愤杀宋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项羽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巨鹿之战,全歼了秦军主力 30 万人。这对最后推翻暴秦统

6、治起了决定性作用。【解析】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争,是起义军与秦军之间势关全局胜败的一场战争,从这以后秦军主力覆灭,自此秦朝开始了即将灭亡的进程。考生需要注意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和决定作用。8晁错:文景时期著名的政论家。他向文帝提出了削夺诸侯王、修改法令等主张,这都是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大事。在景帝即住之后,晁错升为内史,不久任御史大夫,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重臣,很受景帝器重。他依旧主张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景帝最终采纳?35?了他的建议,并且要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一起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7、【解析】晁错是西汉早期的重要人物,对文景之治时期的多项政策产生过重要影响,许多建议得到皇帝的采纳,尤为重要的是他的削藩政策影响甚大,导致了“七国之乱”的发生。考生还需要注意他的削藩策也可能在名词解释中涉及。9桑弘羊:西汉政治家。汉武帝时官至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参与制订推行盐、铁、酒官营专卖政策,设均输、平准官平抑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他反对“和亲”,主张抗击匈奴。公元前 110 年,桑弘羊开始代理大农令,后来又正式升任大司农,主持全国的财政工作达 22 年之久。昭帝年幼即位,他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等共辅朝政。后因与霍光争权,被杀。【解析】桑弘羊是汉武帝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尤

8、其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对汉武帝的影响巨大,考生需要注意他提出的有关盐铁经营的政策,以及这种政策时汉代政治的影响,有可能在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中出现。10赵过:汉武帝时任搜粟都尉。发明推广代田法,即在地上开沟培垄,作物种在沟内,在苗长出以后,将垄上的土培到苗的根部,最后沟变成垄,垄变成沟。次年垄沟轮换。这种方法,既便于管理,又可恢复地力。此外赵过亦发明了耦犁和接犁,有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解析】在汉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创新和发明,而赵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考生除了对代表人物的关注外,更应注重对具体新技术和新农具的了解,是细节题的考查对象。11 轮台诏:汉武帝时,连年征战,耗费了巨额钱财,其

9、他财政支出也相当惊人,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破产流亡乃至沦为奴婢的日益增多,农民起义相继发生。晚年的汉武帝,深感统治政幕有改弦易辙的必要。公元前 89 年,他下诏“陈既往之悔”,罢轮台之成。此后减少了边事,减轻徭赋,重视农业,命赵过推行代田法,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以发展生产。这些转变果然收到一定实效,社会逐步安定,封建秩序逐渐恢复。【解析】轮台诏的颂布代表了汉武帝晚年政策的转向,是评价汉武帝,或者汉武帝时期政策的考点之一,是学术研究热点,考生需时此着重记忆。另外,对诏书的内容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有可能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现。12合市:民族间由官方组织的定期的商业交换关系,叫做“合市”或“互市”。合市

10、在西汉已出现。东汉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定期“合市”。每次合市,汉商以大量的铁器、丝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匈奴的数以万计的牛马。汉和羌、鸟桓、鲜卑以及西南各族之间,也定期合市。舍市这一交换形式在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变流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汉族的小商贩还载负货物,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以商品换取民族地区的土特产,进行民族间的物资交流。【解析】合市是汉代同周边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交流的产物,促进汉族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文化和经贸的发展,此外这种交流还扩大到同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间的交流,所以需要考生对此进行重点记忆,尤其是在经济史和交通史方面。13五铢钱:中国古铜币。汉武帝元狩五年, “罢半两钱,行

11、五铼钱”。钱形圆,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鄣,外郭同文字一样高低,可保钱文不受磨损,钱重五铼,铸有篆字“五铼”二字。此后至 700 多年间,各代均有铸造,但形状大小不尽相同。唐高祖武德四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但五铢钱继续在民间流通。钱币界称该钱为“长寿钱”。【解析】五铢钱的流通使汉代的货币高度统一,对国家控制全国的金融货币流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又因为流通时间之久,在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考生需注意它产生的作用和流通的意义。14 尚书台:东汉中枢机关。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汉成帝时,初置“尚书”员 5 人,开始分曹办事。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

12、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36?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尚书台权力重,但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解析】尚书台的设置在东汉政府机构设置中的变革,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且是后世的政府机构演变的雏形,这个考点在机构沿革吏中有可能考到,但是它在东汉后期的政治史中所产生的作用并不大。15郡县制: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秦统一后郡县制递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县之下置有乡、亭、里。里是民户聚集之处,犹如

13、后世之村藩。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西汉时郡的军事平时似主要由郡尉主管。县之长官为令、长。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罔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千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解析】郡县制在秦汉达到了鼎盛时期,是地方行政体制的框架,考生对此题应重点掌握,包括郡县行政体制的主体和辅助机构,专门设立的监察机构,此题可能以简答的形式出现。16 布衣将相:西汉初年的政治格局总体来说有一种平民化的倾向,首先西汉的建立者刘邦出身于平民,而跟随刘邦建立王朝的将领和大臣们,绝大多数也是出身低微。这种情况是对自春秋战国以

14、来贵族政治的一种打破,开始动摇世卿世禄的局面,权臣的地位不再受到其身份的保护,有可能在瞬间失去,而对有才学的平民阶层向上层流动开辟了道路,而原本出身平民的大臣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更能参考平民百姓的实际需求。清代学者赵翼将西汉初年的这种政治局面称为“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解析】西汉和年的平民化政治格局,同自春秋战国以来对贵族政治垄断的打破是一脉相承的,考生需注意这种政治格局沿革的演变,另外需要注意其对整个汉代,尤其是西汉早期政治的影响,以及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住。17“算缗”、 “告缗”;“算缗”、 “告缗”都是汉武帝时期出台的打击商人的经济政幕。其中“算缗”开始推行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内容是商人、

15、手工业者和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资产。如果商人瞒报或者是虚报自己的财产,那么不仅要没收所有财产还要罚戍边一年。 “告缗”在“算缗”实行的五年后开始推行,即汉武帝元鼎四年。内容是鼓励百姓相互告发身边没有按照“算缗”制度缴纳税钱、隐瞒财产的人,并按照规定将没收财产一半奖励告发者。自此绝大多数的商人宣告破产,政府则收获了大量的财产、奴婢和私田。【解析】作为汉武帝时期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政策, “算缗”、 “告缗”可能在评价汉武帝的大题中出现,也可能在细节题中出现,需要考生熟悉其中的具体内容,并掌握这项政策对西汉政治、经济的影响。18同姓王:西汉建立初期,一些在楚汉战争中有重大战功的将领,被分封为诸侯

16、王,他们都拥兵自重于一方,西汉建立时的疆域,实际上有一半是掌握在异姓的诸侯王手中,这种状况给中央的集权统治带来了威胁,所以在政权稳固后,刘邦开始着手翦灭这些异姓诸侯王。同时刘邦认为秦朝的统治败亡原因之一是因为缺乏同姓的诸侯王拱卫中央的统治,所以在翦灭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刘邦开始分封同姓诸侯王,共计九个诸侯王。非同姓不王的政策虽源起于西汉,但之后的封建王朝都遵守了这一条政策。【解析】西汉初年前灭异姓诸侯王,分封同乡诸侯王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考生不但要注意它的产生原因和其后的影响,同时要与西汉“七国之乱”、削藩和推恩令等诸侯国演变的过程放在一起来考查。19中朝:“中朝”是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组成的“外朝”相对应而言的, “中朝”主要由皇帝身边亲近的人员所组成。汉武帝主持政务以后,不仅频繁地任免丞相,并将丞相分为左右两人。以削弱相权。另外就是“中朝”的出现,汉武帝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平民中选拔人才,并担任皇帝身边的?37?职位,名义上是侍奉皇帝的日常事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