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31805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法案例分析题答案作业 2甲市 A 食品厂冒充某知名奶粉企业,生产劣质的奶粉在市场上销售,这一行为被该知名企业发现,诉到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责令 A 食品厂登报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并处罚款。试分析:本案中发生的主要法律关系是否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本案的主要法律关系发生在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 A 食品厂之间:一方面,它们并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另一方面,虽然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履行了执法职能,但是这种职能带有很明显的经济执法色彩,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执法,因此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行政法律关系。本案中的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 A 食品厂之间的关系应

2、当被界定为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和经济协调过程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法规确认和调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要判定主体双方的关系是否符合上述要求,主要依据就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经济管理关系、经营协调关系、组织内部经济关系及涉外经济关系等。本案中,政府在履行其对市场进行微观管理的经济职能的过程中与违反经济法规的 A 食品厂之间发生的关系正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之一。因此,在经济法调整之下形成的法律关系就应该是经济法律关系。作业 3某作家应出版社邀请写了一本纪实文学,约定第一次按照书出版

3、后的定价和发行册数支付稿酬,再版另行支付稿酬。书出版后,出版社支付该作家 2 万元稿酬。后该书脱销,出版社再版一次,支付作家 15000 元。请计算:该作家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应该采取什么方式缴纳?答:缴纳个人所得税 3920 元。由出版社代扣代缴,作家本人自行申报纳税。稿酬所得每次收入超过 4000 元,减除 20%的费用,因此作家两次的应缴税所得额为(2 万+1.5 万)(1-20%)=2.8 万元。又因为稿酬所得使用比例税率,税率为 20%,并且按照应纳税额减征 30%,故应纳税为 2.8 万20%(1-30%)=3920 元。作业 4A 市甲、乙两公司均生产同一种类的热水器,因甲公司

4、的产品使用方便、制热效果好,因而市场占有率高于乙公司。乙公司为了提高销售量,秘密地支付给甲公司的技术员张某一大笔“技术咨询费” 。通过张某,乙公司获取了热水器的核心制作技术。之后,乙公司运用获取的这些技术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改造。同时,乙公司在市电视台和市消费者报纸上发布广告称:我公司的热水器质量可靠、持久耐用,其他厂家的热水器质量无保证。另外,乙公司还以高额回扣为诱惑,使得本市的几家大型商场的采购人员只采购自己的热水器。李某因相信乙公司的宣传,在商场购买了一台乙公司的产品,但在使用过程中,因热水器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致使李某小女儿的右手被烫伤,花去医疗费 4000 多元。试分析:1.在本案中,乙公司的哪些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2.对于张某的行为,甲公司应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3.李某可以向谁主张赔偿?答:1.乙公司行贿,获得技术,该行为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乙公司广告发出使人误解的宣传,是对产品质量的虚假表示;乙公司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竞争者的信誉,属于诋毁商业信誉的行为;乙公司向本市大型商场行贿,构成商业贿赂的行为。2.甲公司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公司员工张某,可以开除。并且要求张某赔偿公司的损失。3.可以要求乙公司赔偿,也可以要求销售乙公司货物的商场赔偿。市电视台和报纸在明知产品质量有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广告,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