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考试大纲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7202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考试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公共经济学与新公共政策分析学习考试大纲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公务员培训学习和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学习考试大纲以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9 月出版的“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教材” 公共经济学与新公共政策分析为学习内容和考试范围,考查对公共经济和公共政策基本知识的掌握。考题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对错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考题范围不超出教材内容。第一部分 公共经济学第一单元 公共经济与公共产品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的范畴与任务公共经济学定义;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的定义和区别;公共经济学的政策目标:效率(增长) 、公平、稳定、安全;公共经济问

2、题和任务:生产(提供)什么?怎样生产(提供)?为谁生产(提供)?如何作出公共选策(做出政策决定)?第二节 公共产品概论公共产品定义;公共产品的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不可分割性、其他特征;公共产品的分类:纯公共产品、公共资源、俱乐部产品;产品与服务的分类: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第三节 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产品需求与私人产品需求的不同;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产品生产的区别;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的政府直接供给和间接供给;BOT 等公私合作供给公共产品的形式;第四节 公共产品定价及价格管制公共产品的成本构成:人力资源成本、物质资

3、料成本、资产折旧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公共产品成本与价格特点:人力资源成本高、成本均摊、总成本稳定(边际成本为零) 、成本和价格具有区域性和垄断性、定价的约束性;公共产品定价原则:零价格原则(免费) 、损益平衡原则(非营利与成本补偿原则) 、受益原则(谁受益谁付费) 、差别定价原则、最低消费原则;合理的公共产品定价(收费):有效配置资源、企业正常运转、传递供求信息(反映稀缺程度) 、避免收入再分配;公共产品定价方法:平均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投资回报率法、最高限价法、非线性定价(二部定价、多级定价、梯形定价、峰谷差别定价、拉姆赛定价、绿色定价、截断定价、距离定价) ;公共产品定价程

4、序:提出定价申请、进行价格成本调查、举行价格听证、制定并公布价格。第二单元 公共预算管理2第一节 公共预算概述预算定义,预算演变;预算分类: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总预算与分预算,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正式预算、临时预算与追加预算,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赤字预算、盈余预算与平衡预算。公共预算的功能和作用:控制财政支出,规范财政行为,提高收支效率,提高国家信用,促进经济发展,财政公开与透明。预算编制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可靠性,公开性。第二节 影响预算效率的因素政治结构:政治家、公务员,政府机构,政府职能,决策体制。公共部门效率:政府机构预算扩张的影响,政府机构预算最大化的本性,预算决策信息不对

5、称,政府机构没有成本最小化压力,政府职能机构的自由裁量权,管理成本,交易费用。第三节 公共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方法:事前监督,日常监督,事后监督。我国预算监督体系:国家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政党监督、社团监督、舆论监督。第四节 中国预算监督改革现行复式预算的缺点:预算界限不清,内容狭窄。复式预算改革方向:经常性预算、国有资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划分,经常性预算收支完整性、经常性预算收支划分。实行零基预算:预算基数法,增量预算弊端,零基预算优点。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特征,改革方案,国库单一账户,分类与保障体系。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必要性,政府采购

6、内容。公共预算运行机制的关键点: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考核,预算监督机制,预算倒逼效应。第三单元 公共收入与支出第一节 公共收支的范围预算收入形式:税收,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入,公债,彩票,其他收入。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要素:税率、税基、纳税人、课税对象、减免与优惠、违章处理;税收分类:商品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资本利得税等) 、财产税、关税、其他税种(契税、印花税等) 。公共支出分类: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与补偿性支出;保障性支出与发展性支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型支出。公

7、共支出原则:弥补市场失灵、经济效益、公平、统筹兼顾。公共支出形式:政权建设与稳定支出,公益事业发展支出,公共投资支出,收入调节支出。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预算控制和管理3公共支出的预算控制:内部控制,外部控制;控制目标稳定、节约、效率、效果。公共支出预算管理:预算编制管理,PPBS 体系,国民经济预算,多年预算;绩效预算,零基预算,复式预算,专用基金。第三节 公共支出的总量控制确定公共支出范围:政府与市场行为边界,廉洁、廉价、高效的政府职能。预算管理制度创新:部门预算,透明预算,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国库单一账户,完整、统一、准确、效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分散采购的弊端,政府集中采购的优势,管理职责

8、。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第四单元 公共资产经营管理第一节 公共资产及其经营管理公共资产定义与范围,公共资产的类型,公共资产特征。公共资产经营管理内容:投入管理,存量管理,收益分配管理,产权管理。第二节 公共资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公共资产所有者职能兼顾,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责权利统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监管原则、民主原则。第三节 公共资产经营管理创新公共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合作开发,直接委托经营,集团经营,股份制经营。BOT 融资投资方式。第四节 公共资产经营管理中的“寻租”与腐败寻租定义,寻租活动分类,寻租危害与损失,管制与寻

9、租第五单元 经济政策与政府调控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集权与分权,中央制与联邦制,事权、财权与财力,中央税、地方税与共享税,财政转移支付。划分政府间支付责任的原则:效率原则、受益原则、技术便利原则、内在化原则;中央与地方支付间支付责任的划分框架。政府间转移支付:概念;转移支付类型:有条件拨款(配套与非配套拨款) 、无条件拨款(一般性拨款、收入分享) 、分类拨款、税收支出型拨款(税收减免或扣除) ;转移支付原则:公正、规范、公开、效率;政府间转移支付效应:矫正提供公共产品的扭曲行为、调节中央地方关系、实现政府间财力纵向均衡、实现政府间财力横向均衡。地方公共产品与地方竞争力:地方

10、公共产品的定义和特征;“用脚投票”理论;地方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地方竞争力的构成: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4第二节 公共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定义;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公平收入分配;财政政策手段:公共支出、税收、公债、预算;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自动稳定机制、相机决策机制、反周期调节机制;财政政策的机会成本与时滞。货币政策:定义;货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汇率、再贴现率、信用配额、窗口指道等;财政政策

11、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积极、中性、稳健(保守)的财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货币政策调节总量、财政政策调节结构,货币政策见效快、财政政策见效缓,货币政策侧重于调节总供给、财政政策侧重于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套:双紧、双松、一紧一松、中性,其他政策的配套。社会保障政策: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定义;吉尼系数与贫困线;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影响劳动供给和就业、影响储蓄和资本形成、影响 GDP和经济增长、影响财政收支和财政负担;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模式(基金制、现收现付制及混合制) 、社会保险基金(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基金) 、社会福利(抚恤、救济) 。

12、中国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第三节 政府规制与调控政府规制的含义、类型;政府规制与公共利益:反垄断、纠正外部性、弥补市场失灵、保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经济性规制:规制领域:自然垄断和信息偏差等市场失灵的领域;经济性规制的内容:进入和退出规制、价格规制、投资规制。社会性规制:规制领域:非效率的资源配置和分配不公领域、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和健康领域、环境保护和防治灾害;社会性规制目标:提供公共产品、解决负外部性、取缔费价值物品、缓解信息偏差;社会性规制的形式:禁止特定行为、营业活动限制、资格制度、标

13、准认证制度、检查鉴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收费补偿制度;激励型规制;政府规制的成本;完善规制与放松规制;行政性规制;政府宏观调控:工具与手段:财税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行政手段、社会规制、其他调控工具;第六单元 公共经济效益第一节 公共经济效益特点意义公共经济效益特点:多元性,模糊性,宏观性,长远性,间接性,外部性,节约性。公共经济效益评价: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监督公共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竞争。第二节 公共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社会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技术效益评价,生态效益5评价,国家安全效益评价;绩效标准(3E):经济、效率、效益。效益评价主要方法

14、: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净现值、贴现率、内在报酬率、收益成本比率;模糊判断法,专家判断法;机会成本分析法;纳税人民主评议法。第三节 提高公共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开放公共产品市场,打破分割与垄断;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论证公共投资项目;加强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第二部分 新公共政策分析第七单元 公共政策概述第一节 公共政策本质与特征政策定义与本质:政策的本质定义,公共政策的本质分析。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合法性,权威性,普遍性,层次性,阶段性,多样性,价值选择性。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管制功能,分配功能。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15、和研究方法政策主体,非政府组织,事业机构,政策参与者,政策目标对象,政策环境。政策构成要素,政策系统,决策行为,政策系统相互关系。政策过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效果,政策绩效,政策去向。公共政策研究方法:政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认识论基础,公共政策研究程序与步骤,实证研究、经验研究、规范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方案研究、执行研究、效果研究、案例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视角与途径:政治学视角,管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社会学视角,伦理学视角。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第三节 公共政策系统及政策周期公共政策系统构成:政策主体,政策主体分类;政策客体,政策环境;社会问题,政策问题分类

16、;政策目标群体的态度;政策自然环境,政策社会环境。政策系统运行: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控系统,评估系统。政策过程与政策周期。第八单元 公共政策决策第一节 公共决策与决策体制政策问题的确认: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特征;政策问题,政策问题发生的条件,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政策议程,政策议程的类型,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和障碍;政策制定的技术程序:政策目标的确定,有效政策目标的标准,如何确定6政策目标;政策方案设计与规划,政策规划原则,政策方案制定的步骤;决策方案的选择,方案选择标准,方案比较评估,方案选择确定。决策权力与决策体制:决策权力分布与划分,分权与集权,管理层次与幅度,决策体制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公共政策决策原则与价值取向:决策程序,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目标的标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共利益和价值最大化原则,政策价值观。设计政策方案:政策规划原则,信息、系统、多方案、优化、效益、智囊、可行。决定政策方案:决策原则,决策类型,决策规则。第二节 投票规则与决策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