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316815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洪梅镇建设文化名镇实施方案刚刚召开的洪梅镇第八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兴业宜居的和谐幸福新洪梅的重大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按照我市实施“文化强市” 战略,打造 “文化名城 ”的要求,我镇提出了建设“文化名镇” 的新目标,努力将洪梅打造成为兼具岭 南传统及现代精神的文化名镇,提高我镇的知名度。为此,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洪梅镇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把洪梅打造成为兼具岭南传统及现代精神的文化名镇。力争在 5 到 10 年的 时间内,建立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立与社

2、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构建既有强大的文 化生产能力,又有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公民文化素养高的现代文化体系。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镇文化新城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建设了洪梅文化体育广场、迎 宾广场、新体育中心、洪梅农耕博物馆等,东莞图书馆洪梅分馆升级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基层服务点,已有 5 个村(社区)建设了村级图书馆,并与市、镇联网。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建立了常态化、相对稳定的活动机制,举办有“

3、迎春文艺晚会、粤剧专场演出、新莞人歌唱大赛、国庆文艺晚会” 等大型群众娱乐活动,其中“粤 剧黄金周、周末 电影、周三龙狮” 成为了我镇广场文化活动的三大2品牌。三是文化活动品牌特色鲜明。深入挖掘洪梅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了极具洪梅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 品牌洪梅花灯节。四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梅沙村庭筠梁公祠、洪屋涡村莫贤楼、洪屋涡太阳洲水闸、洪屋涡村老 虎安楼、洪屋涡村常丰楼、黎洲角村李本立烈士墓等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非遗项目“盲佬话”和“开灯习 俗” 被批准列入 东莞市第二批市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我镇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一是文化形象有待提升

4、。目前,我镇严重缺乏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公民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文化氛围不够 浓,人文气息不够厚,精英文化意识不够强,这些都有待加强。二是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 产品服务质量不够高,公益文化机构的活力不足。三是群众文 化活动形式有待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性不高,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外来工文化等活动较少,不能满足人民群众“ 求知、求真、求美、求善、求乐”的需求。 三、组织机构 为使建设文化名镇工作顺利开展,镇委、镇政府决定成立建设文化名镇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吴淑萍(镇委书记、人大主席)

5、第一副组长:周玉佳(镇委副书记、镇长) 副 组 长:麦沛坚(镇党委委员)成 员:林 强(镇宣传教育办主任) 陈进强(镇组织办主任、文广中心主任)叶婉云(镇宣传办副主任、文广中心副主任)杨 活(镇宣传教育办副主任)陈家升(镇体育办主任)3叶明光(镇文广中心副主任)黄焕南(镇党政办副主任、信访办主任)叶明枝(镇计生办主任)谭锡洪(镇财政分局局长)刘映云(镇文化执法分队队长)叶秋权(镇文教办负责人) 叶广文(镇经贸办主任) 江建祥(镇外经办主任) 黄淦钦(镇科技办主任) 黄明意(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黄泽坤(洪梅医院院长) 梁景洪(洪梅广电网络分公司副总经理) 叶灿明(洪梅社区居民党支部书记) 莫

6、对权(洪屋涡村党总支部书记) 陈庆泉(黎洲角村党支部书记) 黄成球(尧均村党支部书记) 梁建华(梅沙村党支部书记) 张志伟(新庄村党支部书记) 吴伟坤(凼涌村党支部书记) 叶志峰(夏汇村党支部书记) 胡树荷(乌沙村党支部书记) 叶立春(金鳌沙村党支部书记) 周信贤(洪梅中学校长) 江对球(洪梅中心小学校长) 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文广中心(联系电话:88841156,传真:88844362),负责具体建设工作。办公室人员组成如4下:主 任:林 强副主任:叶婉云、杨 活、陈家升成 员:张月娥、吴 媚、唐丽娜、伦益文、王艳伟、阮文豪、钟代兴、李 红立、戴侯英、陈俏敏、袁玉敏、叶毅新。

7、 四、主要工作任务(一) 着力提高现代公民文化素质, 塑造良好的文化形象, 形成全面的人的素质提升体系。兴办洪梅革命纪念馆,构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阵地;定期举办洪梅读书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传播知识,构建知识传播体系;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性或非公益性的艺术培训班,发挥专业优势,挖掘艺术新苗;加强传统的教育, 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从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公民素质教育抓起,鼓励全镇人民学习、读书、深造,营造全民学习提高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一流的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计划到 2012 年,完成全 镇村级图书馆建 设,构造市、镇(街) 、村(社区)三级文化设

8、施网络体系,使文化设施覆盖率居全市领先地位。加快村(社区)文化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调 整文化设施结构,充实多元、个性、具有亲和力的文化设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经营,适应社会需求。 (三)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 明的文化产业体系。柱产业之一。我镇为发展文化产业举办了“洪梅花灯节” ,在 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挖掘洪梅花灯的文化内涵,赋予洪梅花灯更强的文化生命力,把洪梅花灯产业做大做强,成立“洪梅花 灯文化研发中心” ,制定洪梅花灯文化建设总体规划,进 一步提高洪梅花灯制作水平,5实行

9、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不断提升洪梅花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促 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载体,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体系。文化部门要以发展繁荣群众文化为己任,改变只重视对专业艺术、大型晚会,动辄百万十万,高成本、大制作,而忽视群众文化,把群众文化当作可有可无 的业余娱乐,不投入、不引导、不支持的错误倾向。积极组织、引导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一要抓节庆文化。大力繁荣活跃节庆文化,精心策划好重大节假日的大型文 艺演出。特别是明年我们要办好第二届洪梅花灯节,要把花灯 节办 成“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及早策划、精心组织,

10、将花灯节办出水平、办成精品,推动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二要抓企业文化。要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兴办业 余文化艺术团队。支持和配合企业举办企业文艺汇演,通过汇 演,推动企业文化发展,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三要抓广场文化。充分利用好文化广场这块文化阵地,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不断组织广场舞蹈老师或文艺辅导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推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和深入开展。四要抓乡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要有长期性,要把全镇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开展更多具有本土传统特色、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进来,使农村传统文化活跃起来。(五)积极实施人才强文战略,加快培

11、养文化新锐,打造人才团队。积极培育文化领军人才作为推动文化创新的主导力量,加强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挖掘本地传统文化人才,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化经营和创作编导、表演人才,构建文艺辅导 员、文艺志愿者等团队。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任期目标管理,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奖勤罚懒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人才不仅引得进,而且留得住、用得好。6五、具体措施 (一)加大对建设文化强镇的宣传力度。宣传媒体要切实加强对我镇建设文化强镇的宣传力度,要让镇委、镇政府这一新的文化发展战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物质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经济是城 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经济建设创造城

12、市的现实财富,文化建设最终决定城市的历史地位。从而人人乐于参与,个个乐于出力,为建设文化强镇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二)加强对建设文化强镇的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在建设文化强镇这一战略 目标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正确处理好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辩证关系,像抓经济工作一样去抓好文化工作。成立建设文化强镇领导小组,各村(社区)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都要有建设文化强镇的实施意见,通过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三)加大对文化的投入。要紧紧把握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调整文化设施结构,充实多元、个性、具有亲和力的文化设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经营,适应社会需求。除

13、了在文化硬件建设上投入外,对文化的软件建设,如开展文 艺创作、组织文化活动、培训艺术人才、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等 方面也要进行一定的投入。 六、战略步骤 2010 年至 2012 年这三年为文化建设提升阶段。这期间我镇要创建文化建设先进镇;逐步建成洪梅博物馆、洪梅革命纪念馆、洪梅花灯展览馆、洪梅体育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村级文化设施建设量化管理达标率达到市级标准要求;完善和健全 文化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组建多种门类的专业艺术团队,创作出一批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洪梅地方特色,具有广泛影响的 精品力作;进一步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活7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重点引进和培养文化管理、文艺创作、文化传播等 优

14、秀人才。与此同时,要与教、科、卫、体等多项事业协调发展。 从 2013 至 2020 年,在巩固三年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洪梅文化强镇建设的六大特色:一是文化形象良好,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性、兼容性、力度大的文化运行机制,逐步培育出团结互助、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拓创新的社会风尚;二是文化个性突出,形成既有中华文化底蕴,又有岭南文化气息和本土文化传统的洪梅文化特色;三是文化设施一流,要全面覆盖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四是文化教育发达,要开展“国民艺术教育普及活 动” ,形成为洪梅现代化 建设培育出充 满现代活力的现代公民的先进文化教育体系;五是文化精品纷呈,要创作出一大批融思想性、

15、艺术性、观赏性 于一体的,在省、市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文艺精品;六是文化氛围浓烈,要组织开展高档次、成品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高雅艺术欣赏水平,满足广大群众的文 化生活需求。七、工作要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没有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现代化只是部分现代化,是危机重重的现代化,是难以持久的现代化。建设文化强镇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是见物不见人,物欲横流而人文失落。因此,各村(社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措施有效、落实到位。(一)要加强领导促实施。各村(社区)各单位要把

16、建设文化强镇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整体工作规划,落实专人负责和专项经费。广泛发 动和宣传,通过各种媒体、会议、通知、宣传栏等形式,充分调动全镇的积极性。同时,要切实做好辖区内的文化教育、文 化设8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等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文化氛围。 (二)要开展交流学习。各村(社区)和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广开视野、拓宽 思路,积极到其它市、镇(街)考察、观摩和进行交流活动, 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推动工作。(三)要强化制度狠抓落实。将村(社区)和单位每年的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年度量化考评内容,通过实行考评制度,明确各项目标任务,了解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文化强镇建设工作步步深入、层层落实。附件:1、洪梅镇 20102012 年建设文化强镇主要工作任务一览表2、洪梅镇“ 十二五” 文化发展规划洪梅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2011 年 9 月 13 日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